張永成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建設水平的提升,我國的勞動仲裁制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般而言,勞動仲裁制度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并沒有達到特別理想的效果,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出現了沖突。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穩定,整體上未表現出嚴重的問題,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夠按時完成。可是在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時,勞動仲裁制度無法更好的應對變化的情況。文章針對勞動仲裁制度的沖突與重構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勞動仲裁 制度 重構 沖突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勞動仲裁制度是百姓非常信賴的,具有一定的效用,并且未出現不良影響。但是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無論是職務還是勞動內容,都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制度在落實的過程中,遭遇了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擾,以至于無法得到群眾的支持,同時很多的官司都會糾纏較長的時間,這就對國家的長久發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今后,必須將勞動仲裁制度當中的沖突問題合理解決,將重構工作積極落實。
一、勞動仲裁制度的沖突
經過了長久的發展和積淀,我國在目前的建設工作中,整體上表現出了積極發展的態勢,各方面的工作均未出現嚴重的隱患。可是在社會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制度的應用已經開始遭遇到了特殊情況,并且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不斷強烈,導致客觀上的工作執行遇到了很多的挑戰。勞動仲裁制度在百姓心中,是公平、公正的制度,但是在最近幾年的工作當中,發現勞動仲裁制度的開展,偏向于無情的層面,未能夠滿足廣大勞動者的需求,整體上的工作水準有些欠缺。綜合來講,勞動仲裁制度的沖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糾紛處理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存在復雜的情況,因此解決糾紛的速度比較緩慢,但是這與廣大勞動者快速解決糾紛的需要,出現了很大的矛盾狀況。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任何勞動人員在工作上出現糾紛后,都希望通過勞動仲裁制度,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減少互相糾纏的現象。可是多數勞動者是從外鄉到城鎮工作,而公司又不屑于勞動糾紛的持久處理,因此在時間方面的拖延非常嚴重,給勞動者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社會上的新聞報道開始逐步的增多。
(2)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的銜接錯位。從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來講,勞動糾紛往往會引起持續的關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背后所反應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展現。但是,當勞動仲裁制度開始落實以后,會發現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的銜接,出現了嚴重的錯位現象,二者的先后往往會被打亂,以至于勞動人員的權益維護會出現前后不統一的現象。另外,當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表現為銜接錯位問題以后,勞動人員的官司糾紛會有所延長,再加上暴露出的其他問題,造成的惡性循環相對突出。
二、勞動仲裁制度的重構
(一)建立裁審分軌或者是裁審自擇的糾紛處理機制
從現代社會的角度來分析,各個地方都表現為高度自由化的特點,勞動仲裁制度想要在日后得到更多的支持,就必須將本身的處理機制有所轉變。一般而言,過往主要是表現為勞動者的被動接受狀況,很少有選擇性。建議在日后的重構當中,可以將裁審分軌機制建立執行,或者是將裁審自擇的糾紛處理機制合理落實。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加強勞動者手中的主動權,進一步明確勞動仲裁制度的內涵,處理相關問題時,也可以達到快速、便捷的特點。另一方面,在新的機制落實之前,應將勞動仲裁制度的前置程序制度有效的消除,避免對糾紛處理造成內部的不良影響。
(二)將調解作為糾紛解決的必經程序
與過往狀況有很大的不同,現代社會的人員并不愿意為了官司而耗費太多的時間。勞動仲裁制度的落實,其目的在于更好的解決糾紛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將問題進行擴大化。從現有的多數糾紛來看,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經濟糾紛的層面上。因此,在勞動仲裁制度的重構過程中,可以將調解作為必要的程序來設置、執行,減少雙方兵戎相見的現象。
例如,調解方式的新發展為訴訟中進行和解提供了制度基礎。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9月16日頒布的《關于人民法院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在完善協助調解的基礎上,新設了委托調解,人民法院可以通過“請進來”和“托出去”兩種方式,促進調解的可接受性。實行裁審分軌后,人民法院在審理勞動糾紛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上述調解方式,使社會上具有勞動問題知識的人員介入到勞動爭議調解之中,解決勞動糾紛處理對知識性和經驗性的要求。
三、總結
本文對勞動仲裁制度的沖突與重構展開討論,從已經得到的成果來看,很多地方的勞動仲裁制度都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固有的問題獲得了良好的解決,各方面工作執行當中,基本上可以快速的完成,減少了過往的不足。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勞動仲裁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涂永前.我國特色的勞動爭議仲裁終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架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釋正[J].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
[2]薛長禮,李菁. 集體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反思與重構[J].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3]鄭祝君.勞動爭議的二元結構與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重構[J]. 法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