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英
【摘要】本文闡述了居家養老服務與老年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居家養老服務和老年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認為:政府要視老年服務業為民生經濟的支柱產業而加以發展,同時應加強政策引導和發揮推動作用、優化投資結構、培育消費市場、培育更多養老護理合格人才。
【關鍵詞】居家養老服務 老年產業 經濟 新增長點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全國老齡辦等三部門日前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相當于每6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全國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達到4063萬,在老年人口中占比為18.3%。2015年,我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個百分點。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等提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10月11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可以預見,政策利好之下,我國養老服務業將迎來新一輪的蓬勃發展。
一、目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產業現狀
目前我國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整個人口呈現“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疊加的特點。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近一半的老人屬于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因此在養老方式上,機構養老已無法滿足老年人 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快速,而居家養老服務的深化離不開老年產業的全面發展,因此推進老年產業的發展,能夠使居家養老服務向廣度和深度邁進。
雖然政府鼓勵居家養老服務和老年產業的發展,但目前由于空巢老人與獨居的比例不斷增加,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人數多、需求量大的特點,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還遠遠不能滿足大量的社會需求。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項目仍然單一,供給的有效性嚴重不足,許多社區開展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老人搞文體娛樂活動,這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大量的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需求,這一方面是由于社區配套設施不足,另一方面也與企業應對不足有關,企業缺乏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量身定做的產品,居家養老市場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和引導。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需求仍不能得到滿足。盡管目前大部分社區都建有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設施,但由于條件差,服務項目少,老人對其就醫效果仍持懷疑態度。同時在市場上針對老年人大量的“養”和“醫”的需求進行的設計項目幾乎沒有,市場上是魚目混珠,不良的商家打著關心老人的旗號向老人售賣所謂的“長壽藥品”“保健品”,實為騙錢,傷透了老年人的心。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普遍較低,許多人無法承受專業化的收費服務,而政府財政也只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高齡空巢老人以及經濟困難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實行購買或補貼,所以老人對市場服務的低償性與市場的盈利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四)社區服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仍然較低,不能真正為老年人提供滿意的養老服務。
二、發展養老服務業大發展的政策建議
根據當前居家養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實踐中出現的一些異化現象,特提出促進養老服務業大發展的若干政策建議。
(1)從目前居家養老服務業出現的問題來看,養老服務項目仍然單一,供給的有效性嚴重不足,即使是收入較高的老人也無法通過市場或社會機制來獲得必要的養老服務,部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子女陷入既要工作又要照顧老年人的困境。在我國目前老年人口規模不斷增大的背景下,養老服務業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解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后顧之憂、減輕青壯年勞動者巨大壓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不能將老年服務業簡單地視為老年人福利事業,而應當將其視為民生經濟的支柱產業而加以發展。
(2)在社會政策發面,迫切需要建立長期護理養老保險制度,并將其納入社會保險體系,與醫療保險等制度有機結合。在家庭政策方面,應借鑒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經驗,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或稅收減免措施等來鼓勵子女與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購買房屋居住,鼓勵子女照料父母,建立針對照料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員的補貼制度等等,這些措施可以在減輕子女負擔的基礎上更好地維護我國家庭養老的傳統優勢。
(3)加強頂層設計。養老服務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涉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各級政府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制定養老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政府應作為養老服務的主導者而不是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在西方養老制度發達國家,養老服務大部分由社會組織和個人承擔,我們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把握居家養老服務的總體發展方向,但應減少對居家養老具體服務運作的干預,嘗試養老服務在政府領導下的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
(4)科學合理定位。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推動政府和市場結合。政府的財政支持和投入是居家養老實現的一個重要保障,但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社會服務,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調動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參與的積極性,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和個人投資興辦老年服務實體,同時對這些服務實體依法在政策、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不同的支持,為投資者的服務價格提供指導,既要避免這些機構借養老之名發展暴利,又要避免投資不足,服務質量太差的趨勢,形成一種投資多元化,多種實體體制并存的發展空間,促進養老服務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5)堅持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生態療養等健康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支持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探索建立醫療、養老、健康服務一體化的養老產業模式。
(6)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政府資金支持方式。針對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產能過剩,而養老服務業的產能卻相對不足,建議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公共投入。政府的資金投入除了直接的撥款以外,應加大基礎建設資金投入,以保證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者擁有提供服務所需的必要的場所,同時政府可以以搭建的這些基礎設施為平臺,通過委托、承包等方式交由社區、企業或中介組織等社會力量承辦,采取市場化手段為老年人提供家政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此外要推廣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政府財政向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直接撥款或公開招標為特定服務對象購買社會服務,這樣既可以以直接的方式將政府資金合理配置,保證了資金的合理利用,又可以對作為福利服務供給主體的市場組織予以資金支持。在實行政府買單的購買服務時,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一方面要建立對服務對象的資格評估標準,根據不同情況設定不同服務等級。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考核,提高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價監督體系。
(7)設法提高老齡人口的服務購買力,支持老齡產業發展。在我國目前狀況下,除了不斷提高養老金給付水平外,老年人還需要有更多的養老資產以提高他們的服務購買力。因此可有計劃地培育一些金融類養老資產,如逐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讓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費無后顧之憂;建立個人養老基金,委托具有資質的金融從業人員管理,實現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老年房產規劃,如房產置換增值、房屋出租、老年房產抵押等。這些商業性金融產品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和個人共同打造并運用法律手段加以保護,這些金融資產是改善老年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
(8)培育消費市場。養老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增長點,除了提高老人消費能力外,還要立足老人消費需求,圍繞老人衣食住行醫,積極開發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產品。同時大力開展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活動,不斷創新養老服務的方式和手段。不斷繁榮養老產業市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需要以老齡人口的需求為核心打造服務,要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深入和細致的調查,根據老年人不同利益訴求和不斷發展的服務需求,創新出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方位需求的養老服務新項目。如政府可扶持民營機構建立養老服務連鎖機構,通過養老服務連鎖機構組織啟動服務采購和服務派送行動,送養老服務進入家庭和社區,同時在服務內容方面應實行“菜單式”的服務,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務,就提供什么服務,包括醫療護理服務、個人照料服務、家政服務、娛樂服務、出行服務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種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9)發展養老護理教育產業,培養更多合格服務人員。盡管現在社區服務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大,但目前的社區服務業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是與再就業工作相結合,服務人員大部分為下崗人員或農村閑散勞動力。在山西省目前擁有正式的養老護理職業證書的人員還不足三成,顯示養老專業護理人員缺口較大。為此相關教育產業可以開展如下工作:第一,設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培養更多專業化的管理人員。第二,對養老服務人員定期培訓,如對在社區服務的下崗失業者或農民工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其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從而更有利于保證其就業機會。
總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從政府財政投入,資源利用的角度,還是從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來說,都是我國養老政策的最佳選擇。居家養老服務產業隨著政府有效的規劃引導和管理監督以及出臺更多的利好政策,將會刺激更多的商業資本進入該領域,從而促進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的規模發展。
參考文獻:
[1]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Z].2015.
[2]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是應對老齡化的必然選擇[J].現代商業,2013.
[4]夏洪.對保險公司投資居家養老服務業的一些思考[J].商情,2012.
[5]馬波,儲存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安徽省養生養老產業發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