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苑霞
現在大部分學生寫作文,要么生搬硬套,胡編亂造,要么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怕寫作文已成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導致這樣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沒有留心觀察生活,找不出生活中的“動情點”;二是寫作方法掌握不夠。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 那么,如何讓學生貼近生活,感悟生活,快樂地寫作呢?
一、激發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是積累,寫作是運用,閱讀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之一。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的素材大多來源于閱讀中的間接感受。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闊眼界,豐富思想,積累素材。因此,我在課后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書籍,同時提醒學生不要只閱讀作文書,避免學生苦讀背誦作文書,生搬硬套地進行寫作。
在課外閱讀時,我引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書籍,先粗略瀏覽,遇到好的章節,再細讀品味。對于較好的書籍,就要仔細品讀,要做一些讀書筆記。同時,我要求學生不僅要仔細閱讀,還要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領會文章的精神。我還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把自己在閱讀中看到的好詞美句摘抄下來。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也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寫作創作能力。
二、觀察生活 ,培養創作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為了讓學生擁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生活中的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感受心動,我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以教學作文《我喜歡的小動物》為例,在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事物能力方面,我主要從5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
(1)細致觀察:在教授寫作前,我引導學生先進行細致觀察,讓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最喜歡的、最感興趣的小動物,或家里飼養的小動物進行觀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并把每天觀察的變化記錄在本子上,到作文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同時我提倡學生寫觀察日記,以交流、鞏固觀察成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2)有序觀察:我指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地觀察。如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時,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我先利用幻燈片把最能顯示小金魚樣子的鏡頭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對它的外形(身體、頭、鰭、尾巴)進行具體描述,以抓住特點;然后組織學生觀看小金魚的動態錄像,熟悉小金魚進食、游戲的樣子,最后再用文字表達出來。通過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金魚,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事物的能力。
(3)重點觀察:針對學生隨意、走馬觀花,沒有側重點的觀察特點,在指導學生觀察時,我除了讓學生側重觀察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外,還讓學生觀察人與動物的互動行為,從中表達對動物的喜好。通過重點觀察,學生將動物的行為與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結合起來,使筆下的動物更有血有肉,讓文章更豐富多彩。
(4)邊觀察邊想象:寫作的過程就是想象創作的過程。想象可以豐富表達內容,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飛揚,使普通的事物耐人尋味,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提高作文的吸引力。在指導寫作時,我引導學生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合理想象,并運用修辭手法進行表達。有的學生寫道:“小狗渾身長著雪白的毛,像披了一件白衣裳。”有的寫道:“小白兔有一雙紅寶石般的眼睛。”還有的寫道:“小貓的腳印好像一朵梅花。”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作文增添了色彩。
三、感悟生活,快樂創作
為了讓學生感悟生活,我適時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如介紹讀書心得,評選“小小讀書迷”,詩文誦讀,校園觀察等,讓學生觀察生活,走進生活,感悟生活。例如在教學《春天的校園》這一作文時正值春天,我就帶領學生到校園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通過學生親自觀察和體驗春天的校園,讓學生了解春天“不僅美而且是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樂趣。然后,在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春天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校園的美。最后,讓學生用文字將對春天的觀察尋找和體驗感受表達出來,描繪美麗而充滿生機的春天校園。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有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避免了寫空話、假話。
文雖有規可循,卻無定法。學生只要留心觀察生活,靈活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通過感悟生活進行寫作,就能讓寫作變得豐富有趣、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