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劼
中學德育在學校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一理念早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辦學策略。但是在現實的中學德育工作中,“德育為先”的理念卻往往停留在宣傳報道中比較多,落實到學生教育上比較少。在學校德育工作上,普遍存在著“想的比說的多,說的比做的多”的現象。
產生這種現象,固然有諸多原因;但是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不外兩個方面:
一是升學壓力造成的。尤其是高中殘酷的升學壓力,社會對學校上線率的片面期望,使得學校往往表面上強調既重德育,也重教學,但是實際工作中卻重教學、輕德育,德育工作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社會、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往往只強調教學業績,忽視德育績效。使得教師尤其是非班主任教師不重視德育工作。
二是工作思路不清造成的。相對來說,學校做好教學工作往往有著十分清晰的工作策略。比如說,注重教學環節的落實,注重課堂效率的提高,注重學生偏科的矯正等等。而在做好德育工作方面,卻往往只知工作的重要性,卻缺乏清晰的工作思路,不能找到有效的抓手。
德育工作效能不高的兩個主要原因中,第一個原因有其產生的深刻社會背景,解決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本文就不對此做出進一步討論。但是,第二個原因,涉及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進一步優化德育工作的策略,大有探討的空間。
一、教師修身
重視閱讀對教師的影響。“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會提升教師的氣質,使教師在修養、語言甚至儀表方面能夠發揮更好的示范作用。“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使教師的知識不斷更新,使教師在應對學生、學校乃至社會的種種新困惑、新問題時,不再迷惘。
重視典型對教師的影響。“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要促進教師的自身修養,要對師德高尚的教師進行評選、表彰,使學校形成風清氣正的優良校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使教師能夠在學習和感悟中,體驗職場幸福,提升職業道德。
重視評價對教師的影響。在評價問題上,不能“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既要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也不能總是讓“雷鋒”吃虧;既要重視對結果的評價,也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既要重視定量的評價,也要重視定性的評價。
二、科研引領
重視德育專家的作用。專家學者,往往都能夠在一定的領域有所建樹,有過人一等的見識。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姑不論“外來和尚”所念的“經”是否切合學校實際。但至少,外請的專家,會帶來一些別樣的觀念,不同的思考,會對學校德育工作有另一種角度的反思。
重視德育課題的作用。一個課題的研究往往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德育課題的研究也往往能夠帶動教師進一步思考學校的德育理念、總結學校的德育工作、提煉學校的德育亮點。充分發揮德育課題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梳理學校的德育科研成果,能夠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
三、環境育人
在各級各類的評估推動下,許多中學都已經實現了高標準的校園硬件建設。在建設校園環境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精心營造的校園環境中,由他律走向自律。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要特別強調幾個重要的理念:
以人為本。學校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場所,校園文化環境應該盡可能的注重人的個性培養和人格塑造,使人如沐春風。
特色鮮明。每一個學校在辦學的歷程中,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學校在進行校園環境建設中,要充分發掘這些特質(比如說校訓、學校辦學理念、學校育人目標等),使校園文化環境,展現出不一樣的精彩。
四、活動實踐
道德學習是以社會規范為載體的價值學習,區別于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道德學習的心理機制本質上是體驗式學習,是以體驗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學習。而學生活動和社會實踐是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重要陣地,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比如說,每個學校都有升旗儀式,這是學校的一個重要文化活動,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在進行常規教育的同時,可以將不同時期的國旗下講話和當時的社會熱點相結合,和當時的學校階段性重點工作相結合,達到常規教育和專項教育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