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奕偉
中學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由形象知識認知過渡到抽象理論知識認知的必經之路。
一、農村中學課堂教學失效歸因
1. 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停滯是造成教學失效的前提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執行者,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各種培訓由于缺乏指導和監管,大都流于形式;同時,作為受培訓的群體(教師),由于平時工作繁重,培訓也就成了應付上級安排,領取相關證書的一種活動,對自身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這樣,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這一最有可能提高自身素質的途徑也難以起到作用。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閉塞,使得農村中學教師的能力處于停滯的地步,而這直接反映出來的便是教師教案的雷同,教學方法千篇一致。加之,農村經濟普遍較為落后,精神文明建設也比較缺失。造成教師缺乏優越感,自我價值難以實現,工作喪失動力及師資外流等一系列問題。老教師自身能力無法提升,年輕教師又不愿到農村中學就教,從而造成農村中學教師整體的教學設計能力停滯,影響教學的實效性。
2. 知識系統落后是造成教學失效的主因
教學的主要內容(即教材)在同一區域間的學校一般都是相同的,但課堂教學的內容會因教師、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農村中學的教學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較城市中學的差異性性更大。這樣,落后的知識系統勢必會造成教學失效。
二、激發興趣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 讓課本知識回歸生活
文學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家對生活的高度濃縮,往往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的時候,將生活的相關片斷再現給學生,給學生以形象的沖擊,增強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力。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如粵教的高二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第9課《雷雨》,我在講授該課內容的時候就將劇中的家庭矛盾外化到農村家庭的矛盾中,并指導學生改編《雷雨》中的情節,排練出一部現代版的《雷雨》舞臺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不僅對戲劇的內容有了深刻了解,同時也改變了他們對傳統語文教學的看法。
2. 運用多媒體現代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的現代設備也逐步走進了農村中學的課堂,較為常見的有錄音機,條件較好的有電腦的。現代設備走進課堂,大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手段和內容。科任教師應合理地利用現代設備的優勢性,為課堂教學服務,如高二語文《鴻門宴》,我在講授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作用,播放了《鴻門宴》的視頻,通過藝術的再造形象地將各人的性格特征展示出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合理取舍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根本
教學內容的取舍是每個科任老師必備的功課,而對于農村中學的教學,這一環節更加重要。純粹的理論知識講授可能使得整個課堂變得沉悶;把理論課當成活動課來上,學生的興趣,活力上來了,但教學的任務卻難以完成。將課堂分成三、四個片段。每個片段內容不同,交替進行。如《雷雨》,在一開始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情況下,先將文本的內容、潛臺詞、人物形象等教學任務講授完畢,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下降,此時應轉變內容,通過模仿,試演,配角對話等形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注意力一集中,課堂的效果自然就好。
四、家校合作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助推力
學生的教育往往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在學生的后天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為教育服務,收到更為明顯的效果。因此,作為父母,一方面要積極同學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交流,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現,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父母要不斷的學習與子女溝通的方式方法,尊重子女的行為習慣,及時為其排除生活、學習的困惑,營造一個宜居宜學的家族環境,不將社會上不良的言論導向灌輸給子女,如“讀書無用論”,使子女在一個崇尚知識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