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


近期,一個留美華人高中生大涼山支教的匯報總結獲得網上熱議。8月20?27日,16歲的留美高中生李蕓鵬在暑假期間回國赴四川省大涼山自治州美姑縣拉木阿覺鄉馬都村愛心小學支教一周,完成了一次青少年個人公益行動的有益探索。
就讀于美國百年名校紐約圣三——珀林(Trinity-Pawling School)中學的李蕓鵬,是北京人。他從小就生活在北京,家境條件比較好,沒有吃過苦。李蕓鵬小學就讀的北京匯文一小和初中所在的北京人大附中都是全國名校,而他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李蕓鵬曾經在全國數學、物理、英語競賽中奪得一等獎,也獲得過北京市東城區三好學生等諸多榮譽。
按照常人的理解,遠離父母到異國求學,暑假回國應是和家人團聚享受父母的呵護才對。是什么原因促使16歲的李蕓鵬到生活異常艱苦的四川大涼山支教呢?
“這個想法前幾個月就有了,我想山區的孩子們條件比較苦,我只想為他們做點事,然后我就開始籌劃這件事,聯系了綠色啄木鳥環保公益組織。” 李蕓鵬向記者淡淡的說著。
李蕓鵬所說的綠色啄木鳥環保公益組織是以改善北京環境,提高北京乃至中國人文明形象為宗旨的志愿組織,在全國有近4000名志愿者。而綠色啄木鳥的組織者王濤就是李蕓鵬媽媽的朋友。
在王濤的大力支持下,李蕓鵬最終將支教地點確定在四川省大涼山自治州美姑縣拉木阿覺鄉馬都村愛心小學,并與當地“苦蕎花開支教團隊”肖善文老師取得了聯系。
李蕓鵬為此次支教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你能做得更好!希望幫助大山里的孩子們增強學習的信心以及改變命運的斗志。
孩子們的命運能否改變還說不好,但到達大涼山后李蕓鵬對世界的認識又進了一步。雖然李蕓鵬對此行的艱苦程度已有心理準備,但到了馬都村,在北京長大的他才親身感受到山里孩子求學的艱難。
學校孤零零的背靠著大山,如同一座廢棄的宅院。四面透風的教室,破爛不堪的宿舍和被褥,以及一排排黃泥巴的房子和背后光禿禿的山梁。這里讀書的孩子大多數是貧困的彝族同學,他們一部分住校,一部分走讀,都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中。
“他們學習條件不好,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我去了之后發現這里的條件遠比不上北京。他們吃的只有土豆玉米苦蕎,喝的水也沒法得到保證。”艱苦的環境沒有嚇倒剛剛16歲的李蕓鵬,反而更激發了他的斗志。
李蕓鵬告訴記者,每次上課之前他都會帶著同學們大聲朗讀“你能做得更好”這樣一個口號,幫他們樹立信心。他鼓勵孩子們說,他們的天賦和能力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做得更好,就能達到很高的水平!
李蕓鵬以課余講座的形式,設置了趣味數學、英語入門、國內外經歷分享、電影欣賞等教學課目,意在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學前來聽講,這使李蕓鵬倍受鼓舞,他感到“你能做得更好”的目的達到了。
“我這課是自愿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想來可以根本不聽。所以到后來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來我這兒聽,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的高興。他們在我要走的時候還專門過來跟我說非常感謝我這幾天給他們帶來這么多的知識,讓他們明白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李蕓鵬說。
此次支教,李蕓鵬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幫助,他深深感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須很多人同時行動。他說今后要帶著更多的公益人士走進深山、關愛同齡人。
現在,李蕓鵬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公益組織建設,他希望未來帶著更多熱愛公益的人走進大涼山。李蕓鵬還與記者相約,明年一同到大涼山感受那里孩子的生活與學習。而記者也祝福他的公益夢想能夠越走越遠,造福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