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掌握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并恰如其分的運用,會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帶入非常好的學習狀態。本文主要運用實踐法、文獻研究法、例證法來闡述純語言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希望本文提出的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會給需要的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關鍵詞】 語文課堂導入;導入方法;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導入是在講解新的知識或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學習時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領起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語文課堂導入會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也可以為新舊知識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有利于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和建構。良好的語文課堂導入過程也是師生情感溝通的過程,在好的課堂情境下,學生會被感染,產生共鳴。好的語文課堂導入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新知識的學習。因此,為給學生呈現一堂好的語文課,我們必須重視語文課堂導入的作用,掌握多種課堂導入方法,并注意避免課堂導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
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課要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同樣的課不同的學生也要采取不同的導入方法。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掌握多種導入方法對教學的幫助是巨大的。下面我將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闡述語文課堂導入的具體方法:
(一)純語言導入法
在傳統的語文課導入中運用最多的導入方法就是純粹用語言進行的導入,純語言導入法對有經驗的教師來說是信手拈來,非常容易。但這并不說明純語言導入法是隨意運用的導入方法,其運用需要結合課文的實際情況。這些導入語不是枯燥的,而是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語言文字。教師通過具有熏陶作用的語言文字來進行課堂導入,學生在被熏陶感染的同時,很容易進入文本的學習。
(二)多媒體導入法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它可以集文字、圖像、音樂、視頻等為一體,比較直觀形象、靈活豐富,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提升興趣;還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古今中外的事物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圖像導入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語言文字可以把事物描繪地栩栩如生,但栩栩如生的文字對有些學生來說天花亂墜。人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不同的生活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聯想想象,中國人眼中的鬼神與西方人眼中的鬼神千差萬別,同一生活環境下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想象,意識非常復雜。因此,盡管培養一個人的想象力非常重要,但很多客觀的事物需要通過具體形象來感知。圖像導入是一種直觀形象的導入,它可以迅速沖擊學生的視覺,加深學生對陌生事物的直觀認識。例如:講《中國石拱橋》時,可以以一些好看的橋梁圖片作導入。這樣,學生在對橋梁有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也激發了他們對《中國石拱橋》的好奇,帶著好奇心的學習勢必事半功倍。
2.音頻導入法
音樂所承載的是一種思想情懷,它以動人的旋律傳遞思想,與人們進行情感和生活的交流。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將音樂引入語文教學可以把學生引入課堂教學情境中,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在這種共鳴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授朱自清的《背影》時,可以以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為背景音樂,并配上大萌子與父親三十年的三十張合影,讓學生在音樂的熏染中感受父愛,并為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情感做鋪墊。
視頻導入不僅直觀形象,而且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復雜的東西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清楚,有非常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小巷深處》時,可以以真實的視頻案例《有媽媽才有家》為導入,讓學生感受母愛的深沉與偉大,在這樣氣氛的渲染下迅速進入《小巷深處》的教學,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取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故事導入法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強,但怎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師者應當思考的問題。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很多成年人也喜歡聽故事,故事的世界總能給人無限遐想。故事導入法是一種非常能夠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入方法,因此,為給學生呈現精彩多樣的語文課,故事導入法的作用不可忽視。例如:在講授四年級的《伊索寓言》時,可以用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故事大王是誰嗎?他叫伊索,他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一個偉大的寓言家,他最愛故事了。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大家想不想聽?”孩子知道有故事可以聽,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四)生活導入法
生活導入法是一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導入方法,它更能聯結課內外、校內外,使學生知道文本的學習不是孤立的、不是無用的,而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明確一件事的重要性以及與自己的關聯性,學習的動機就會增強,有了好的學習動機,就不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例如:“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用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童年時的我們是天真爛漫的,是無憂無慮的,你們的童年快樂嗎?都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呢?(學生紛紛講述著自己童年的趣事)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將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文本聯系到一起,是與文本進行對話并產生共鳴的過程,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五)課文題目、背景導入法
題目與文章的內容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對理解文章有很大幫助。如:《背影》,“背影”不僅是文章的中心,而且是文章的線索;《我的母親》指出了文章的寫作對象;《變色龍》有的還極具諷刺意義。因此,巧妙地借用課文題目進行導入,在引起學生共鳴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失為有效的課堂導入。
通過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進行導入是一種非常好的導入方法,它不僅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走近作者,走進課文所寫的時代,超越時空的界限,與作者產生更深切地共鳴。例如:在講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可以通過介紹林沖被迫發配滄州,被派到天王堂當看守的來龍去脈來做課堂導入部分。對于此類課文,背景導入非常有必要,只有學生了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導入法就是通過復習舊知識來導入新知識的方法,能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復習舊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印象,也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重新理順舊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巧妙導入新知識,使新舊知識之間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并進行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例如:《荷塘月色》可以這樣導入:“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哪位同學能簡單介紹一下朱自清呢?(學生邊說,教師邊引導。)既然我們初中時學過他的《背影》,《背影》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又是哪一段?朱自清先生通過《背影》這篇文章,呈現父親對兒子的關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另一個名篇——《荷塘月色》,看看這篇文章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導入不僅幫助學生回憶朱自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而且名篇《背影》的回顧也會讓學生帶著更多的期待進入《荷塘月色》的學習,有期待、有求知欲對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七)游戲、道具導入法
玩游戲、使用道具都非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玩游戲,把游戲引入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與娛樂結合在一起,這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緩解學習壓力,使他們得到良好的放松,取得身心的愉悅。例如:在講授《落花生》一課時,可以用“麻屋子,紅帳子,里面藏個白胖子。”進行導入,這個謎語非常簡單,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道具導入法是一種比較直觀的導入方法,借助簡單的道具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難以描述的事物。道具雖小,意義巨大。例如:講小學課文《畫楊桃》時,教師可以把一個新鮮的楊桃帶入課堂,并以它進行導入,北方的學生很少見過楊桃,這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當然對于南方很多楊桃產地的學生來說這種導入方式效果就不明顯了。
(八)懸念導入法
懸念導入法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導入方法,學生的好奇心都非常重,設置懸念,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他們追求新知識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杰出的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語文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堂導入雖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小小的語文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幕式卻能對整節課產生影響。近年來,語文課堂導入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引起越來越多學者和教師的關注,我們在進行各式各樣導入方法研究的同時也應學會注意一些不貼切的導入方式,使語文課堂導入在語文教學上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一)避免多媒體導入的弊端
盡管多媒體導入教學好處多多,但多媒體導入教學也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在多媒體導入教學中,不能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能讓學生單純地面對多媒體,而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次,不能片面追求多媒體的趣味性以及音頻、圖像的效果而影響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凡事要適度。再次,要注意多媒體的色彩搭配,要讓學生看得清晰、看得舒適。
(二)導入要貼近教學內容,不能片面追求課堂氣氛
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是為過程教學服務的,不能片面追求課堂氣氛而使導入費時無效,使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教學中偏離方向。語文課堂導入的內容要突出關聯性,“內容突出關聯性,是指在運用導入技能時,要求教師或明或暗地要與后面所講的知識、課文內容上銜接,或明點,或暗示,或總領,而不能使導語與后面所講的內容彼此分離,互不相關。”教師應明白好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應是環環相扣的。
(三)導入時間不宜過長
語文課堂導入只是語文教學中極小的一部分,導入只是一個引子,只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過程教學。導入是為接下來的過程教學服務的,不能顧此失彼,如果把大把的課堂時間用在導入上,那勢必造成導入教學喧賓奪主,影響正常教學的質量,得不償失。因此,導入時間不宜過長。
(四)導入要考慮學生的心理
課堂導入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廂情愿的導入毫無意義。導入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要結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班級的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況和思維方式采取不同的導入方式,導入方法不是單一枯燥的,教師要注意導入的靈活性,因材設導。還應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加強自己的導入技能,平時多思考、多研究,多向優秀教師學習。只有這樣導入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導入教學發揮對接下來過程教學的實際作用,導入才會有實際意義。
語文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掌握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并恰如其分的運用,會將學生帶入非常好的學習狀態。好的導語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本文導入方法的闡述以及導入應注意的問題的提出會給需要的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寶大.導入技能 結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張想弟.語文課堂導入的途徑[J].文學教育,2015(12).
[3]張艷紅.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探討[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王乙竹,女,1992年生,山東日照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