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 要】廬劇《得失之間》講述的是進城務工農民二柱的妻子在公園拾到一只皮包,聯系失主準備歸還,失主卻誤解二人索要酬勞,連同誤會打擊了所有的進城務工者。最終三人化解矛盾,失主感激二柱夫婦。通過這個小故事,折射出新時期進城務工者的高尚品格。
【關鍵詞】廬劇;《得失之間》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48-01
一塊幕布、一個路燈、一條長椅、一段小戲。普通的主題,傳統的結合;平平淡淡,也最偉大。
《得失之間》,剛聽名字就讓人充滿好奇心,當然也可以自然聯想到是一部現代題材的廬劇作品,傳統的廬劇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讓人充滿期待。這部小戲講述了一對農民工夫妻拾金不昧的故事,三位青年演員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將角色詮釋到位。
劇中三位青年演員,各自代表著當今社會大潮中的一類人。二柱妻子,熱心腸、樸實,衣著簡單。偶然發現遺失的皮包,并未心生貪念,而是一心想著聯系失主歸還。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格。只是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好品德越來越少了,冷漠的、高高掛起的臉孔越來越多了,所以二柱妻子的思想品德顯得稀缺了。
二柱,一出場便有幾分喜劇特色在里面,可愛的鍋蓋頭,雖然個子不高,但看上去很精神,同樣的樸實無華,接地氣。得知妻子撿到皮包,一開始調侃稱可以留下皮包,但那也只是玩笑話,也可以代表一類人的心理。與妻子之間的調笑,也體現了人物的趣味性。進城務工很辛苦,二柱卻能苦中作樂,演員的一招一式將人物性格刻畫得很到位。
再看失主錢老板,從形象上就要比二柱夫婦“高大”許多,壯實的身形,西裝筆挺,外形上塑造出城里人的派頭。得知皮包找回,一方面是失而復得的激動;另一方面卻自以為是地想著農民工的一己私欲。當然,如果用慣用的想法來看,這種考慮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像在生活中,大多數城里人認為農民工家境貧寒,他們衣著不整甚至有時候讓人難以靠近。就像經常看到的新聞事件一樣,農民工在地鐵上不愿坐座位,怕弄臟別人的衣服。他們的本性是極其善良的,其實花錢買票的每一個人都有坐座位的權利。因為我們慣有的誤會想法,也使得劇情能夠進一步推進。
錢老板與二柱夫婦見面。二柱與錢老板的一段對話也很精彩,二柱的急性子讓錢老板一度認定二柱夫婦就是想要報酬,但最終錢老板明白了高尚品德的存在。三位演員的表演細致、認真,基本功深厚。
廬劇作為皖中地區盛行的劇種,在安徽人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也一直影響著安徽人。廬劇的風格是邊歌邊舞,生動有趣。其表演樸素而活潑,簡單而真實。廬劇打擊樂很豐富,用傳統的演唱方式演繹現代生活的主題,不失嚴肅,也不顯呆板。
《得失之間》整部劇結構緊湊,情節流暢。其中多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例如,二柱與錢老板的對手戲,很好地體現出青年演員唱念做打的功底。圍繞著一個長椅,空翻、跌倒、追趕,技巧身段展示得淋漓盡致。作為現在的年輕演員來說,基本功仍舊是最重要、最考驗人的。演員整體表演接地氣、生動活潑。飾演二柱妻子的演員嗓音清脆婉轉,明快樸實。伴奏也是簡單的打擊樂、鼓點。語言唱詞上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眾接受度高。
《得失之間》故事內容婉轉流暢,雖然反映的只是一件簡單、平凡的小事,但是意義深刻。何為“得失之間”?“得”是二柱妻子拾到皮包后堅持歸還,心中得到了道德滿足感。“得”也是錢老板得知二柱夫婦歸還皮包的真心,看到的是社會正能量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失”是若不將皮包歸還,失去的是道德品質。“失”同樣也是人與人之間日益失去的信任。得與失之間,其實往往就是一瞬間的念頭、一個舉動,如何把握得當,這也是該劇給予廣大觀眾的啟示。拾金不昧,是小朋友都懂的道理,但為何要一再融入作品中展現給公眾?現實社會中,城鎮市民與外來務工人員之間的矛盾、人們心中對于道德標準的把握失衡,這些都是極大的社會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多種多樣的戲劇形式演繹簡單的道理。
當然也正是因為傳統的主題與簡單的樸實,也使得整部作品看起來過于平緩,矛盾沖突不足,沒有強大的吸引力抓住觀眾,還可以在內容構思上大膽創作。另外,演員的身段展示過于集中在某個段落,是否可以考慮分散開來,亮點高潮迭起可能會更加精彩。
最普通才最偉大,簡單的主題,反反復復讓人印象深刻。美好的傳統品德,總需要有人時刻提醒才能更好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