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霞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由于自身缺陷,中重度智障兒童說話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壓抑,語言發展水平較低。所以在語言康復中選擇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兒歌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激發中重度智障兒童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使他們形成一定的說話能力,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為他們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智障兒童;兒歌;語言康復;說話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但不能沒有語言。普通兒童5歲前已基本習得常用語言,能順利與人交流。而智障兒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種不同的原因,他們的語言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障礙,如:構音困難,詞匯貧乏,語法混亂,詞不達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說話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壓抑,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兒歌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激發中重度智障兒童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本文結合兒歌和中重度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對兒歌教學在語言康復中的實踐應用做一些探討。
一、兒歌的選編策略
(一)篇幅短小,內容適合
篇幅短小且有一定的重復性、規律性的內容最適合。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數孩子伴有發音器官的障礙,或者語言中樞神經的缺陷等,導致只能說一些簡單的字詞和詞組。因此,在選擇兒歌時,一般控制在5字以內一句的短小精煉的兒歌比較合適,如果太長的話,他們就很難將句子連貫起來。
(二)兒歌內容要淺顯易懂
由于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低下,在兒歌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以所見所聞的生活素材為主,否則兒童就會無法理解兒歌內容,更談不上學習和應用。
(三)兒歌要趣味性和節奏性并存
中重度智障兒童由于先天的缺陷或者不同的原因導致語言障礙,說話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壓抑,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但他們活潑好動,又處于學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階段,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的兒歌內容,再配上鮮明的節奏,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合適的兒歌可以培養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美感和愉悅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二、兒歌的教學策略
(一)兒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兒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利用多媒體等輔助設備幫助兒童感受兒歌。由于智力障礙兒童的智力水平顯著落后于正常兒童,直觀、生動、立體的展示可以很大程度的調動兒童的參與性,多媒體教學手段彌補我們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用生動有趣、形象立體、交互感受的表現形式很好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突破兒歌的難點,引導兒童理解兒歌,感受兒歌,從而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例如在教學拼音“ji ji ji,小雞叫;ɡɑ ɡɑ ɡɑ,小鴨叫;ɡu ɡu ɡu,鴿子叫。小雞小鴨不會飛,鴿子會飛又會叫”時,制作動畫,先讓兒童利用聽覺辨別三種小動物的聲音,然后用視覺分辨三種動物的外形,再利用動畫模擬小動物的動作。這一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交互式大屏幕點擊動物,所有兒童積極參與課堂,特別是自閉癥的孩子也可參與其中,大家的學習興趣濃厚,從而對兒歌有了形象的感知和深入的理解。
(二)在兒歌的朗讀中融入音樂,促進感受
研究證明音樂對于人的身體和心理有舒緩作用,可以減少人的緊張焦慮,促進放松;同時可以長時間地吸引和保持人的注意力。在中重度智障兒童的兒歌學習過程中,合理地運用音樂,有效地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促進語言的發展。在應用過程中根據兒歌的不同節奏和表達的情感選擇背景音樂。
例如在教學兒歌《別說我小》:“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種花把水澆。爺爺你別說我小,我做的活也不少。(選自《實用語文》第六冊)”這首兒歌節奏性非常強,讀起來很輕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別說我小》歌曲伴奏,利用旋律鍛煉兒童的語言表達。一方面提高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根據節奏來讀,兒童更容易斷句、把握停頓。在一年級時我們也利用現成的歌曲配上兒歌,教兒童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環境。例如《身體音階歌》:“摸摸你的小腳,do do do,摸摸你的膝蓋,re re re……”在節奏不變的情況更改內容:“小雞小雞怎么叫,ji ji ji ,小貓小貓怎么叫,miao miao miɑo……”此類學習方式,通過對兒歌的朗讀,不僅提高了兒童的學習參與性,也促進了孩子的認知發展,提高了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三)配合律動記憶兒歌
中重度智障兒童普遍活潑好動,喜愛“手舞足蹈”,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在教學兒歌的過程中植入動作,幫助記憶。動作記憶是兒童最早出現的記憶,不僅容易記,而且保持的時間長。將詞語記憶和動作記憶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兒童理解詞語的意義,同時更利于對詞語的積累和保持。如兒歌《文明用餐記心中》:“吃東西,要坐好,不出聲,不走動,細細嚼,慢慢咽,文明用餐記心中。(選自《實用語文》第五冊)”在這首兒歌中,每一句都模擬搭配相似動作,“坐好”“不出聲”“不走動”“細細嚼”“慢慢咽”等,根據動作兒童很容易記住了兒歌內容,同時進行前后的拓展加上“吃飯前,要排隊,不推拉,不跑鬧,吃飯后,要洗手,做個文明衛生小能手”,進一步創編兒歌,把兒歌融入日常生活,拓寬兒歌的教學內容,促進智障兒童養成良好行為。
通過教學中的實踐發現,興趣是智障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而兒歌使枯燥乏味的語言康復訓練變得活潑有趣、生動形象、易于接受,深受智障孩子的喜歡,有效地促進了他們語言能力的提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