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喜軍
【摘 要】音樂劇又被稱為歌舞劇,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歌曲和對白于一體的戲劇表演,以通俗易懂為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美聲元素與音樂劇具有極高的契合度,美聲元素為音樂劇提供了更多的歌唱形式,使音樂劇中蘊含的情感清晰明了地表達出來,推動了音樂劇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音樂劇;美聲元素;聯系;影響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90-01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僅追求物質上的豐富,對精神上的追求也日漸增多起來。如對音樂劇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許多高校也都開設了音樂劇專業,但美聲元素作為一種歌劇的產物,有時難以融入到音樂劇的演唱中。本文將對音樂劇演唱中的美聲元素作出分析。
一、美聲元素與音樂劇之間的聯系
(一)什么是美聲元素。美聲元素起源于17-18世紀的意大利。是一種強調收放自如、干凈、穩定的發聲與靈巧,以及準確的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其采用喉頭低的發聲唱法,能夠產生清亮、渾厚、飽滿,并且帶有一些金屬感的特別音色,使得聲音靈巧,柔中帶剛。
(二)美聲元素與音樂劇之間的聯系。在美國百老匯音樂劇、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和世界音樂劇中,許多音樂劇演員都有十分深厚的美聲功底。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聲元素逐漸被音樂劇重新重視起來,它能夠幫助音樂劇更好地展現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美聲元素所展現的聲音具有強有力的穿透力,能使表演者和觀眾產生共鳴,讓音樂劇的舞臺表演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在現代音樂劇中,許多都采用了流行元素的唱法,的確,流行元素能夠符合大眾口味,但是美聲元素的特點卻是流行元素無法代替的。其在音樂劇演唱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美聲元素以它特有的聲線,靈活多變的唱法技巧,明亮又渾厚的特色,以及獨特的穿透力,使音樂劇表演更加生動形象,深入人心。
二、美聲元素對音樂劇的影響
在音樂劇表演中,若是出現了緊張的劇情情節,那么就會運用美聲元素來進行難度較大的高音與回音的轉換,這對音樂劇演員有著極高的要求。因為美聲元素本身就屬于極難掌握的一種唱法,如果音樂劇演員的美聲元素功底不足,那么舞臺效果就達不到所要求的美聲元素的標準,音樂劇演唱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以美聲元素的代表人物安德烈·波切利為例。他在輕歌劇中以激動人心的嗓音打動了所有的觀眾。他曾接受過盧奇亞諾·帕瓦羅蒂的指導,曾經被認為是帕瓦羅蒂的接班人,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安德烈·波切利幼年雙目失明,只能用雙耳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但所有的磨難并不能阻止他對音樂的熱愛,憑著對音樂的熱愛,他不斷追求和努力著,逐漸成功,成為了著名的古典與流行歌手。他的聲音飽含對音樂的熱愛,有一種蓬勃的生命力貫穿其中。在表演中,他用自己純凈心靈和觀眾進行溝通,超越了種族和語言的界限。
再如,來此英國的莎拉·布萊曼,她是一位能夠完美地將美聲元素與通俗唱法相結合的極具天分的藝術家,其深厚的美聲功底為她一夜成名做出了貢獻。由此可見,具備深厚的美聲功底,表演者才能更加完美地演繹音樂劇,帶給人們更直觀、生動以及形象的藝術享受。
三、如何將美聲元素融入到音樂劇演唱中
(一)氣息與共鳴的把握及訓練。不同于其他唱法,美聲唱法更講究氣息的調節與共鳴的把握,想要生動形象地把音樂劇完美表演出來,離不開對基本功的訓練。在聲樂練習中,氣息必須要穩定,而且要十分渾厚,如果氣息不足,美聲元素就沒法展現應有的效果。在練習時還要掌握與共鳴的聯系,結合美聲元素,找到屬于自己的美聲唱法,發揮自身特點,在不斷訓練中完成美聲元素與音樂劇的融合。
(二)情感、語言和節奏的把控。王光祈曾經說過:“音樂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態度嫻雅,神思清爽,去野入文,怡然自得,以領略有生之樂。”在音樂劇表演中,對語言的掌握、節奏的把控以及情感的控制都極為重要,這關系著音樂劇表演效果是否完美。在現代音樂劇表演中,大多都是以非中文演唱形式出現,因此,學習好外語非常重要。音樂劇表演中對節奏的把控也十分重要。想要掌握節奏,首先需要進行音樂劇的模擬訓練,在訓練中尋找節奏;其次,需要對音樂劇的歌譜極為熟悉;最后,需要對音樂劇表演投入真實的情感,用心去感受節奏。對于情感的掌握,表演者需要深刻了解人物形象,在表演中全身心地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切身體會劇中所表達的情感,完美控制音樂劇表演的情感。
四、結語
普羅科菲耶夫曾經說過:“音樂歌頌人們的生活,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人們從音樂劇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各個方面,理性或者感性,無論是什么,都會給人帶來一種享受。綜上所述,將美聲元素完美融入到音樂劇演唱中,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劇所表達的情感,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董劍.音樂劇演唱中的美聲元素[J].通俗歌曲,2015,(12):35.
[2]唐福珍.由音樂劇看美聲唱法的發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58-160.
[3]李人亮.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的位置與其他唱法的區別[J].藝術研究,2011,(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