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導演需要通過符號學的運用,向觀眾傳遞更多的信息;同時符號學也能幫助觀眾更清楚、更深刻理解導演的觀念和意圖。
【關鍵詞】《敖德薩階梯》;符號學;蒙太奇
中圖分類號:J9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36-01
皮爾斯的符號學理論將符號分為三部分:再現體、對象和釋符。在《敖德薩階梯》中,當我們看到有軍隊趕來鎮壓無辜群眾的時候,我們馬上就能知道是沙俄的軍隊,而不會想成是中國的軍隊,因為不管是影片的字幕,還是士兵的長相和穿著,它們都是再現體、對象和釋符的結合,都具有符號的功能,這些符號特征已經向我們提供了判斷依據。同時,當我們看到沙俄軍隊無情地開槍射擊手無寸鐵的民眾時,我們對這種野蠻行徑不足為奇,因為提起那個時期的沙俄軍隊,殘暴就是它們的代名詞,這也是符號功能的體現。
索緒爾認為,Sign=Signifier+Signified,即符號的意義產生于能指和所指的結合,而能指和所指之間的聯系是任意的。所謂能指,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音響形象”;所指,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概念”。譬如說樹,當我們在讀這個字的時候,其發音就是能指,而我們據此想到的樹這種植物,就是所指。然而,能指與所指的聯系并非絕對的,原則上都是以集體習慣或約定俗成為基礎的,就像“樹”與“植物”的關系就是一種約定俗成,它是不可論證的。
此外,索緒爾將電影符號分為“三性”,第一性為鏡框-鏡頭;第二性為動態影像;第三性為解釋項。這三個部分構成了電影符號,先由鏡頭組成動態影像,即為能指;再由動態影像表達概念,即為所指。在《敖德薩階梯》中,沙俄軍隊大肆屠殺民眾,在軍隊和民眾的矛盾沖突達到頂峰時,事情出現轉折,波坦金戰艦向敵軍指揮部開炮。此時Eisenstein運用了三頭石獅子的鏡頭組接,順次快速切換“睡著的石獅”“驚醒的石獅”“站起來的石獅”,其用意何在?筆者覺得這是導演利用符號的功能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三個單一石獅子的鏡頭本來不具有什么意義,但是Eisenstein將它們組成動態影像,通過從睡著到驚醒,再到站立起來的動態過程來表達概念,即在沙俄軍隊鎮壓之下,民眾革命士氣高漲,連睡著的石獅子都看不下去了,站立起來與民眾一同反抗,象征著民眾和波坦金戰艦的覺醒和抗爭!筆者認為,這是符號學和蒙太奇完美結合的經典范例。
《敖德薩階梯》對蒙太奇的運用堪稱經典。這一部分是整個影片的高潮,短短6分鐘的影像卻用了一百多個鏡頭組接,展現了沙俄軍隊的殘暴和水兵的英勇,以及民眾的恐慌和憤怒。首先,Eisenstein運用Metric Montage,通過長度成比例的鏡頭,營造出民眾革命情緒高漲的熱烈氛圍;其次,通過Rhythmic Montage,切入沙俄軍隊趕來鎮壓的畫面,打破了原有的民眾革命團結熱烈的節奏,創造出緊張激烈的情緒氛圍;再次,采用Tonal Montage,從慘烈的鎮壓場面中突出一個受害者遭受迫害的特寫,成為整個驚恐情景中的主調;接下來Eisenstein結合Overtonal Montage,將軍隊掃射的鏡頭與一個個受害者被迫害的鏡頭相互切換,對老人、婦女、殘疾人,以及從階梯上滑落的嬰兒車進行分散敘述,增強了畫面的沖擊力和緊張感;最后,運用Intellectual Montage,通過對石獅子從睡著到站立的三個鏡頭的組接,表現出沙俄軍隊對民眾的鎮壓讓睡著的石獅子都看不下去了,站立起來與民眾一同反抗。
后來,吳宇森在他導演的影片《The Killer》中,從一開始殺手小莊在教堂接到暗殺任務,到他進入酒吧聽到珍妮的歌聲,整個影片的節奏是比較平和的,直到珍妮的歌聲停止,小莊敲門而入,影片原有的節奏被打破;在接下來發生的那場槍戰中,小莊與頭目的對決在整個激烈環境中突出為主調;接下來又分幾個場景來分散呈現槍戰畫面,增強視覺的沖擊力和畫面的緊張感??梢哉f,在這個槍戰片段里,吳宇森充分借鑒了Eisenstein在《敖德薩階梯》中運用的蒙太奇手法,把一場普通的槍戰變得緊張刺激。
如果我們從符號學的觀點來看待這種借鑒,那么可以用索緒爾的符號學方法論來加以探討。如下圖所示,橫軸表示橫組合,是符號的排列規則,是一個依規矩而組成的符號串A+B+C+D+E……,它們彼此之間是句段關系,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組合段分析,比如文本分析??v軸表示縱聚合,是指在組合的規則下,一組可以彼此替換的類似符號A1、A2、A3……,它們之間是聯想關系,我們通常所說的互文性就是以這種聚合關系出現的。如果我們想要對橫組合有更多選擇,就必須要了解縱聚合,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互文性。譬如,吳宇森《The Killer》一開始的槍戰鏡頭(橫組合)就是選擇借鑒了Eisenstein《敖德薩階梯》其中的片段,與之形成互文。
總之,導演需要通過符號學的運用,向觀眾傳遞更多的信息,同時符號學也能幫助觀眾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導演的觀念和意圖。此外,符號學的方法論還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就是要多去看經典影片,把里面經典的片段背下來,等到自己創作的時候,才能產生更多的互文性,進行選擇性的借鑒。
作者簡介:
陳俊霖(1991- ),男,漢族,四川雅安人,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2014級藝術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