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平,劉 風
(1.武漢大學 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華中師范大學 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農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發展中的作用和路徑分析
向德平1,劉 風2
(1.武漢大學 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華中師范大學 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農民因為生存環境和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以及社會風險的能力較弱。農民合作社是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抵御市場風險,實現反脆弱性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實踐調查發現,積極獲取完整的市場信息,不斷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合作社成員的能力,可以提高農民合作社在抵御市場風險方面的能力。優化農民合作社的建設和經營方式,增強農民合作社的治理能力,提高農民的合作意識,是農民合作社實現反脆弱性發展的合理路徑。
農民合作社;脆弱性;反脆弱性發展
農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近年,隨著市場風險的加大,農民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弱勢地位逐漸凸顯出來。為了滿足生存、發展的需要,農民必須增強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改變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農民合作社在農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是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抵御市場風險、實現反脆弱性發展的重要載體。
脆弱性是個人或群體在遭遇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市場風險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低抗風險能力、低恢復力、低發展能力的可能性。
農村貧困農民是脆弱性群體,隨著市場風險的加大,其脆弱性日益凸顯,在現代社會,試圖進入市場和進入市場中的農民面對的問題,不僅有傳統社會的農民面臨的問題,如資源有限、產出不足和收入受到勞動供給的影響,還有現代社會中市場經濟帶來的新的風險,如市場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較高、農產品附加值低等。這一系列風險導致農民的貧困問題依然存在。
相較于個體的農戶,合作社作為一個集合體,強化了社會的群體性和組織性,能夠有效組織農民群體在抵御市場風險時發揮集體的合作作用。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合作社有自己的生產、加工、銷售渠道,能夠產生較大的市場效應,獲得相對多的市場信息,防范和規避市場風險,增加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信心。農民合作社是農民自愿形成的團體,成員之間能夠相互扶持,共同發展,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大于個體農戶。農民合作社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組織,能夠防止企業的市場壟斷,實現市場良性競爭的格局,提升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隨著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遷,農民合作社的發展與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分不開,政府為增強農民合作社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提供了制度和資源保障。農民合作社在農民反脆弱性方面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是農民合作社能夠規避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發展,終端消費者需求多樣化,農產品市場格局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1]。在此背景下,農民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必然要應對更加復雜的、動態的競爭環境,應對市場帶來的風險。農民合作社能夠充分獲得市場信息,減少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對預防市場風險等問題具有重大的影響。
二是農民合作社能夠降低農民的交易成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頻率增加,更多的農產品進入市場,但是,單個農民與市場缺少較為有效的連接機制,導致農民在市場交易中陷入弱勢地位[2],交易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貧困農民,在參與市場競爭時,弱勢地位更加明顯,產生的交易成本比其他交易主體要高出很多,抵抗市場風險能力更加弱小。農民合作社具有防范、抵御市場風險的作用,可以以合作變分散為集中,避免單個農民進行獨立交易,減少因獨立交易產生的多頻次、小規模、分散化的交易成本。
三是農民合作社能夠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小農經營的格局導致農產品的附加值低。農民合作社是具有準市場性質的中介組織,是我國農業最佳的經濟組織形式,與市場、企業、政府等經濟組織形式的制度運行成本相比,農民合作社的成本比較低。農民合作社有較為充足的資本用于發動農民參與集體經營,鼓勵農民以合作的方式實現農產品規模生產,改變小農戶經營的方式,形成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進而形成農產品的聚集效應和品牌效應,這有利于農產品在參與市場競爭時農民減少虧損,有效抵御市場風險。
相較于個體的農戶,合作社作為一個集合體,強化了社會的群體性和組織性,在抵御市場風險時能夠有效組織農民群體發揮集體的合作作用,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合作社有自己的生產、加工、銷售渠道,能夠產生較大的市場效應,獲得相對多的市場信息,防范和規避市場風險,增加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信心。農民合作社是農民自愿形成的團體組織,成員之間能夠相互扶持,實現共同發展,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于個體農戶的能力。農民合作社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組織,能夠防止企業的市場壟斷,實現市場良性競爭的格局,提升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隨著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遷,農民合作社的發展與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分不開,政府為增強農民合作社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提供了制度和資源保障。
CJ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該村距離鄉鎮3.5公里,距離縣城約19公里,有公路穿過,交通相對便利。CJ村的外出打工青年WGL和WRC借助在浙江打工的機會學習西瓜種植技術,掌握了全套西瓜種植技術并回鄉發展西瓜種植產業。2003年,在村支書的帶動和鼓勵下,兩位青年嘗試采用大棚種植西瓜。但第一批上市的西瓜由于產量不高,致使瓜農利益受損,沒有實現預期目標,但種出來的西瓜又甜又脆,口感非常好。針對這次西瓜減產問題,兩位青年邀請相關農業專家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并分析西瓜產量不高的原因。專家經調查發現,西瓜產量不高的原因是瓜農使用的農膜質量沒有達標,影響了西瓜的生長過程。WGL與WRC根據專家的調研報告,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帶領瓜農使用有質量保障的農膜,確保西瓜的產量和質量。2004年,當地瓜農在兩位青年的帶領下,深入總結當地的水土特點和氣候變化規律,不斷探索西瓜的種植技巧,積極開展市場調研以獲取充足的、真實的市場信息。經過一年多的試驗、調研,瓜農發現采用無污染的山塘水和優質溪水,使用綠色生態沼液,能夠增加西瓜的含硒量,種出來的西瓜糖分高、甜脆爽口。這一發現,為當地瓜農申請特色農產品品牌打下了基礎,兩位青年借此機會進一步提高西瓜的田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瓜農的種植積極性,逐步擴大西瓜的種植面積。2009年年底,在村委會的支持下,WGL和WRC帶領十幾位西瓜種植大戶成立了CJRW果蔬生產專業合作社。經過理事會會議表決,合作社以集體組織的名義申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口口脆”西瓜種植商標,“口口脆”西瓜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獲得良好口碑,逐漸形成了品牌效應,周邊村的村民紛紛向當地瓜農請教種植經驗,合作社的成員迅速增多,西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CJ村成為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基地。到2014年,CJ村種植西瓜的村民達138戶,種植面積達2400多畝,畝產值穩定在1.23萬—1.5萬元,畝純收入在0.8萬—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1100元上升到6900元,西瓜產值達2000多萬元。
(一)積極獲取完整的市場信息
當前,我國農業市場化進程大大加快,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和綜合生產能力大為提高,農產品供給從不足轉為充裕,農產品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農民首先碰到的是“賣難”的問題①。由于農民開拓市場的能力有限,不能準確把握不斷變化的大市場,缺乏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難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生產,但卻增強了農民資產專用性程度,從而加大了農民進入市場交易的交易費用,令其面臨交易中的不確定性和市場風險②。因此,要加大對農產品市場的調查力度,分析農產品市場的現狀,尋找農產品的市場空間。
CJRW果蔬生產合作社成員組成專項調研小組,多次開展調查活動,了解、挖掘CJ村周邊的西瓜行情。合作社理事會每月進行一次關于農產品市場前景的調查走訪,理事會帶領社員親自跑到貴陽市各大超市,了解當季西瓜的訂貨渠道、銷售價格和消費者的反饋意見。合作社根據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經驗,調整本合作社的西瓜種植計劃,成功地將西瓜推銷到省外,逐漸形成固定的西瓜銷售渠道,合作社也在銷售西瓜的過程中擴大了市場,直接增加了瓜農的經濟收入。
L:你們是怎么了解市場行情的?
W:我們當時什么辦法都想了,我們有幾個人都是直接拿著瓜去推銷的。每天騎著摩托車,后面帶一袋子瓜,大概有四五個,六七個,每個人帶二十幾斤,一天就能推銷1萬斤。我到貴陽,(那些老板就說)你的產品我是認可的,你要多少錢?我是商人呀,我必須賺錢我才能買(你的西瓜)。我們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跟這些老板聊啊,才知道不同市場上西瓜的收購價、賣出的價格的。
L:也就是說,你們拿著自己的西瓜去找相關的企業商人,讓他們了解你們的西瓜、買你們的西瓜,人家也得能贏利才會考慮是不是要你的瓜對嗎?
W:是啊。我們合作社就遇到過這種事情,跑了好幾家企業,人家不想買。這一來二回,知名度打不出去,價格就會跌得厲害啊。(20150818CJW001)
合作社成員通過與西瓜收購商、超市經營者訪談,與消費者聊天等方式獲得西瓜市場的真實情況;通過導購等方式與同行交流,掌握市場行情。CJRW果蔬合作社通過獲取的市場信息,降低了西瓜種植的成本、擴大了西瓜的知名度、形成了穩定的產銷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市場風險對瓜農的影響,減輕了瓜農擔心虧本的心理負擔,逐漸形成抵抗風險的合力。
(二)不斷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
CJRW果蔬生產合作社為克服市場風險,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聯動企業,與企業簽訂統購統銷的合同,避免了農民獨自面對市場風險的問題。到西瓜收購季節,與合作社簽訂合同的企業派運輸車隊進入種植基地,以每天60—80元的工資雇用當地閑散的勞動力,一方面保證了西瓜搶收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當地整體的收入。二是合作社拉近與村干部的關系,吸引村支書加入理事會,爭取得到各級領導的支持。
兩位返鄉青年通過做村干部的工作,發動本村村民加入合作社。村支書看到西瓜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根據自己以往的市場經驗,開展了市場調研,認為西瓜種植可以作為推動全村發展的支柱產業,實現整村脫貧。于是,村干部與兩位返鄉青年積極溝通協商,經村委會的支持和指導,兩位青年和西瓜種植大戶成立了CJRW果蔬生產合作社,這是當地第一個完全由農戶自發自愿形成的農民合作社。為獲得更多的資源、增強合作社抗市場風險能力,WGL、WRC兩位青年動員村支書加入了合作社,為合作社帶來了較強的政策保障。獲得了政府扶貧項目、資金和技術支持。
L:你們初期的資金從哪里來?
W:我們社員每人出一點,村里也有一點。
W:我們申請了一些扶貧項目的支持。爭取項目的時候是掛靠村委會的。用的扶貧辦、農業局、基金會的項目基金,后來發展起來就獨立出來。
L:獨立出來之后你們的資金從哪里來呢?
W:之前有一些農業補貼,商標注冊之后有一些收益,賣西瓜也有一些收益。(20150818CJW002)
采用CTV模式作業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海上氣象和海況條件的確定;應急預案的確定;外輸系統和設備的檢查;溢油回收裝置的準備和輔助船的就位;油船的應急解脫程序和緊急停運計劃的制訂等。
(三)進一步提升合作社成員的能力
CJRW果蔬合作社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土壤質量,采用“大棚+小棚+地膜”的形式育苗,通過專業方式定植管理、施肥、整枝疏瓜、人工授粉、預防病蟲害等,培育“口口脆”品牌西瓜。為確保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合作社組織人員到江浙地區學習西瓜種植技術,來對合作社地區瓜農開展施肥、種植等相關技術的指導、培訓。
L:你們是如何進行技術培訓的?
W:剛剛加入的時候有3次技術培訓,秧苗的培育及其他的都會培訓。每年開四五次會,商量種瓜的事情,還有市場推銷的事情?;识际呛献魃缭趶S里直接定的。農藥也是合作社直接定,不用我們自己跑,還有肥料補貼,每畝40—50斤的補貼。我今年的化肥一畝雞肥就40斤,其他的都100斤,今年我的10畝地就1萬塊,600斤呢,一畝地施肥多少,都是通過合作社學到的。(20150818CJW003)
同時,合作社注重培養成員的專業管理能力。CJRW果蔬生產合作社的理念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社員嚴格遵守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市場主體?;诖?,培訓合作社成員的生產、銷售、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性是非常必要的。
L:你們合作社在西瓜收摘的時候會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情況?
W:沒有出現,合作社都是建議有多大力種多少(西瓜),一戶人家2個人,種十多畝。培訓技術以集中開會的形式,商量價格啊,教你下一年怎么種啊。
W:我們專門聘請了一個專家,培訓農戶去專門管理合作社內部業務,不用到處跑銷售的。
W:合作社內部人員都是運營的,合作社是負責找客戶、開拓市場、拉客源,不要瓜農自己再去推銷。
W:一個鎮兩個鄉,今天(訪談的當天)就賣出了13000斤,只有這個地方(做得到),其他地方沒有這個情況。(20150818CJW04)
合作社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合作將農民集中起來形成一個集體,通過流轉的方式將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形成規?;纳a,發揮了組織力量,實現了“口口脆”西瓜的品牌效應,西瓜的附加值不斷增加。
合作社形成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來源于合作社內部結構的穩定性、組織系統的開放性、系統與外界有持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系統內部的非均衡性和要素之間的非線性聯系等。針對以上對合作社的要求,合作社在市場競爭中提高內生性發展非常必要。
農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臨較大的挑戰:一是合作社是由農民自發組成的,合作社成員文化程度偏低。農民與合作社之間會出現連接不緊密的情況,合作社組織架構不嚴謹,缺少完備的運行規范。二是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有待提升,理論知識和新科技知識的專業化培訓力度仍需加強。三是合作社缺少充足的資源支持,持續性有待提高。農民合作社成立的時間相對較短,大部分合作社規模比較小,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農民合作社如何幫助農民更好地抵御市場風險,實現反脆弱性發展?
(一)優化農民合作社的建設和經營方式
一是致力于把分散的農產品市場轉變為集中的規模化市場,弱化農產品的無序競爭,強調各環節的協同專用性,形成“合作社+公司+農戶”的聯動模式。二是形成縱向一體化的經營形式,降低專業化生產要求的高資產專用性帶來的交易費用;吸納政府、種植大戶等加入農民合作社,增加農民合作社的活力;嚴格監控農產品的質量,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創建農產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擴大農產品的宣傳范圍,提高影響力,樹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農民合作社力爭成為農村農業市場的引導者,變農村買方市場為賣方市場,防范和抵御由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三是形成橫向一體化的發展方式,允許和鼓勵家庭經營的分散農戶加入農民合作社,保證農戶獲得有效的信息,節約獲取信息的費用,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提高農民合作社對農業市場發展方向的預測能力,進而改變農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弱勢地位,提高農民的市場經濟活動參與度。
(二)增強農民合作社的治理能力
合作社的外部環境一般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和技術環境。一是在政策層面,通過制定和落實相關優惠扶持政策,減免稅收、優先安排財政貼息、提供農業貸款政策,切實推行農民合作社的發展。二是在經濟層面,增加合作社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增強合作社的經濟實力。三是在技術層面,鼓勵農民加入理性的市場中,應對風險。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農產品信息獲得具有相對的滯后性,要不斷培養農民理性分析市場變化的能力,實現市場交易信息的對稱性。四是在自主性層面,實現農民自立性生產,促使農民從依賴政府向發揮自主性轉變。適當推動政府轉變角色,構建農民反脆弱性的能力。
(三)提高農民的合作意識
合作社是一種聯合組織,是弱者的聯合。中國農民合作社起步較晚,農民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相對滯后,在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時,農民之間不合作的意識影響合作社的抗市場風險能力。一是通過有計劃、專業的分工,樹立專業權威,培養合作社社員的忠誠度以及完善社員之間的溝通機制等方式,培養合作社社員的合作意識。二是確立個體之間的平等關系,提倡社員的自強、自立精神,增強農民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推動農民合作社從“社員服務導向型”經營向“市場需求導向型”的經營戰略轉變,創新農產品銷售渠道,以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的沖擊。四是建立規范的資金使用、財務監督制度,增強農民合作社自身的融資能力,以避免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克服財務風險帶來的脆弱性,實現合作社的反脆弱性發展。
注釋:
①張瀅:《農民專業合作社風險識別與治理機制——兩種基本合作組織模式的比較》,《中國農村經濟》,2011年第12期。
②徐旭初、吳彬:《治理機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10年第5期。
編輯 張志強 張慧敏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Path of Peasants'Cooperative in 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
Xiang Deping,Liu Feng
Due to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ability,peasants are vulnerable to natural,market and social risks.Peasants’cooperative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for peasants,especially poor peasants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economic activities,to withstand market risks and to achieve 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It has been found i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at the capacity of peasants’cooperative in withstanding market risks can be well enhanced with complete market information,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improved ability of the cooperative members.The reasonable path for peasants’cooperative to attain anti-venerability development is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to strengthen governance,and to raise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peasants.
Peasants’Cooperative;Vulnerability;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
C91
A
1007-905X(2017)05-0120-05
2016-12-2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6ZDA022);國家重點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4AZD046);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11JBGP038)
1.向德平,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減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社會政策、減貧發展研究;2.劉風,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貧困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