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潛夫論》中《五德志》《志氏姓》《浮侈》文獻價值研究

2017-03-07 03:57:49蔣澤楓

蔣澤楓

(通化師范學(xué)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xué)研究部,吉林 通化 134002)

《潛夫論》中《五德志》《志氏姓》《浮侈》文獻價值研究

蔣澤楓

(通化師范學(xué)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xué)研究部,吉林 通化 134002)

有“東漢小百科全書”美譽的《潛夫論》文獻價值極高。其中的《五德志》主要探討了上古帝王興衰更替的情況,對于我們了解上古帝系問題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文章既有一定的文獻依據(jù),又體現(xiàn)了一家之言的特點。對帝系問題的分析體現(xiàn)出王符對古史傳說有分化規(guī)律的認(rèn)識;《志氏姓》則記述姓氏的起源及發(fā)展流變,其所記載一些內(nèi)容已不見于其他古籍,因此而廣為歷代眾多學(xué)者所參考引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志氏姓》篇具有史料價值是彌足珍貴的;《浮侈》中談及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豐富了對東漢社會風(fēng)氣的記載,所有涉及到東漢中后期社會風(fēng)氣的問題都無法回避此篇文章所記載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故此篇文獻價值極高。

王符;潛夫論;五德志;志氏姓;浮侈;文獻價值

王符名著《潛夫論》全書約五萬字,共分為十卷,三十六篇,內(nèi)容十分豐富,尤其對東漢中后期的政治、軍事、社會風(fēng)氣等方面多有涉獵,常被后人喻為折射東漢中后期社會狀況的一面鏡子,故此也有東漢“小百科全書”的美譽,有著極高的文獻價值。

作為一介書生,王符終身未仕,而且生活的地方正是羌亂波及比較嚴(yán)重的邊境地區(qū)。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原因,使得王符能夠完全以一個平民的身份來觀察、審視整個社會,將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一些事情如實地形成文字記錄。故此,王符在《潛夫論》中詳細記載的關(guān)于東漢社會一些具體情況,相對于官方人員的記錄來看,更能真實地反應(yīng)當(dāng)世社會的實際情況。正如臺灣學(xué)者金發(fā)根所言:“該書對東漢政治與社會史實的記載,遠較《后漢書》和《后漢紀(jì)》客觀公正。范蔚宗《后漢書》對黨錮之禍的記載,自然右袒清流,痛斥宦官及外戚之非。王符因為終生未仕,超然是非圈外,從第三者的立場來評判,當(dāng)然比較客觀和公正。”①參見金發(fā)根:《王符生卒年歲的考證及<潛夫論>寫定時間的推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下冊),1969年11月。《潛夫論》如實地描繪出了東漢中后期猶如日薄西山的社會狀況。政治上黑暗腐敗,帝王君主昏聵無能,權(quán)臣宦官當(dāng)?shù)溃鹾钯F戚尸位素餐,下級官員選舉名實不符,賢良不得進用;邊疆地區(qū)遭受長期羌族暴亂之苦;經(jīng)濟上社會貧富分化懸殊,舍農(nóng)桑之本業(yè),追逐工商之末業(yè)的風(fēng)氣極其嚴(yán)重;社會風(fēng)氣上崇尚功利財富,浮華虛偽現(xiàn)象叢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講求奢侈浮華,甚至還有應(yīng)復(fù)仇風(fēng)氣盛行而組建起來的名曰“會任之家”一類的殺手組織;人際關(guān)系上講求結(jié)黨營私;占卜、相面、巫術(shù)、解夢等荒誕虛妄的迷信活動大肆盛行等貫穿于整部《潛夫論》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德志》《志氏姓》《浮侈》三篇文章記載的內(nèi)容對后世影響較大,為關(guān)于上古帝系問題、姓氏問題和東漢社會風(fēng)氣習(xí)俗問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成為研究上述三方面問題不可回避的文獻資料。因此,本文選取上述三篇文章作為分析對象,深刻剖析其文獻價值所在。

一、記載上古帝系問題的《五德志》

《五德志》主要探討了上古帝王興衰更替的情況,對于我們了解上古帝系問題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首先,《五德志》既有一定的文獻依據(jù),又體現(xiàn)了一家之言的特點。此篇文章主要模仿《大戴禮》的《五帝德》,依據(jù)戰(zhàn)國秦漢以來所流行的五德相生之說闡述了上古帝王的興衰更替情況,無疑起到了上古史綱的作用。王符《敘錄》介紹為何寫作此篇時說:“上觀大古,五行之運,咨之詩、書,考之前訓(xùn)。氣終度盡,后代復(fù)進。雖未必正,可依傳問。”可見,王符在寫此篇文章的時候借鑒了很多前人的說法。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來看,除了一些緯書內(nèi)容之外,也包含了很多諸如《周易·系辭傳》《國語》《左傳》《尚書》《詩經(jīng)》《大戴禮記·五帝德》當(dāng)中所記載的內(nèi)容,因此其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很多學(xué)者研究上古帝系問題都要參考《五德志》內(nèi)容。如梁玉繩《古今人表考》就引述了很多《五德志》內(nèi)容。①[清]梁玉繩等:《史記漢書諸表訂正十種》(下),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497-498頁。并且王符在《五德志》中介紹的帝王系統(tǒng)更是被后人用于糾正《史記》記載帝系問題之誤。王符在《五德志》中介紹的帝王系統(tǒng)同司馬遷《史記》中所闡述的有不同之處,如《五德志》記載的:“后嗣帝嚳,代顓頊?zhǔn)稀!雹赱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85頁。錢大昕在其《潛研堂答問》卷九云:“太史公三代世表謂堯、舜、禹、稷、契皆出黃帝,稷、契與堯同父,堯不能用,至舜始舉之。舜娶堯二女,乃是曾祖姑。此皆昔人所疑。惟《潛夫論·五德志》篇謂帝嚳為伏羲之后,其后為后稷;堯為神農(nóng)之后,舜為黃帝后,禹為少昊后,契為顓頊后。少昊、顓頊不出于黃帝,堯不出于嚳,則舜無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為堯所知,亦無足怪。于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歷序》稱:‘黃帝傳十世,二千五百二十歲;少昊傳八世,五百歲;顓頊傳二十世,三百五十歲;帝嚳傳十世,四百歲。’然則顓頊非黃帝孫,堯亦非帝嚳子。可以正史記之謬,與《潛夫論》亦相合。”③[清]錢大昕著,陳文和點校:《潛研堂文集卷·答問九》,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76頁。從《五德志》大量引用緯書的情況來看,王符此說可能也出自于緯書《春秋命歷序》。古史帝系人物及其關(guān)系,大體應(yīng)該有自古相傳的依據(jù)。但初因為口頭流傳,時代久遠,故有種種難以理清之問題,但恰恰是這種種的紛亂,能夠證明這些記載并不是后世所偽造的,如果是戰(zhàn)國秦漢之人偽造,反倒不會有此紛亂。正因為是自然流傳下來,無意為之,方有此紛亂狀況的出現(xiàn)。而且《志氏姓》《周禮》《左傳》乃至上博簡《容成氏》所記載的古姓氏,顯然不是后人所能編造的,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的帝系問題同樣不是憑空想象可以編出來的。因此,因為這些問題僅僅是傳說,“其于五經(jīng),皆無正文”缺少明文記載,而對其進行徹底懷疑和否定,是不可取的。王符在《五德志》開篇表述得十分明確,“雖多未必獲正,然罕可以浮游博觀,共求厥真”,此乃一家之言,結(jié)論未必正確,但是可以開拓視野與思路,與他人共同探討相關(guān)帝系問題的本源。正如前文所講,王符《五德志》內(nèi)容是有一定文獻依據(jù)的,但是也有自己的理解和選擇,王符對上古帝系問題的闡述和分析無法簡單判斷其是對是錯。

其次,《五德志》對帝系問題的分析體現(xiàn)出王符對古史傳說有分化規(guī)律的認(rèn)識。《五德志》關(guān)于“少昊”和“契”有這樣一段記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jié)夢接,生白帝摯青陽。世號少曎。代皇帝氏,都于曲阜。其德金行。其立也,鳳皇適至,故紀(jì)于鳥。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尸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夷民者也。是始作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有才子四人,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故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恪恭厥業(yè),世不失職,遂濟窮桑。”陳夢家先生曾據(jù)《世本》“少昊名契”(路史注引)考證少昊即是契,對此,童書業(yè)給予了贊同,并進行了相應(yīng)解釋。《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云:“我高祖少皞挈之立也,鳳鳥適至”,這個鳳鳥就是玄鳥。《離騷》說:“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有娀女與玄鳥的關(guān)系到了這里變成有娀女與鳳皇的關(guān)系。《天問》說:“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喜?”可見玄鳥就是鳳。甲骨文里更有“帝使鳳”的記載,這不分明就是“天命玄鳥”的故事嗎?少皞之立,鳳鳥(即玄鳥)適至,契之生,玄鳥(即鳳鳥)亦來。所以我們敢斷說,“我高祖少皞挈之立也,鳳鳥適至”的話便是從“天命玄鳥”“帝立子生商”的話變來。又《路史》注引田俅子說“少昊之時,赤燕一羽而飛集戶”,燕與玄鳥也有關(guān)系,這更可證明少昊即契了。再《國語·鄭語》說,“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堯典》也說,“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這個傳說也與少皞的傳說有關(guān)。《左傳·昭公十七年》說少皞氏有“五鳩,鳩民者也”,又有“五雉,……夷民者也”。“五鳩”“五雉”即是“五教”傳說的演變,“鳩民”“夷民”也即是“保于百姓”的傳說。可見少皞的確即是契了!①童書業(yè):《潛夫論中的五德系統(tǒng):跋》,呂思勉、童書業(yè)等:《古史辨》(第七冊)(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12-313頁。陳夢家、童書業(yè)這種分析方法就是后人常說的神話分化說。“所謂神話分化說者,就是主張古史上的人物和故事,會得在大眾的傳述中由一化二化三以至于無數(shù)。例如:一個上帝會得分化成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等好幾個人;一個水神會得分化成鯀、共工、玄冥、馮夷等好幾個人;一個火神也會得分化成丹朱、驩兜、朱明、祝融等好幾個人;一件上帝‘遏絕苗民’的故事會得分化成黃帝伐蚩尤和堯舜、禹竄征三苗的好幾件故事;一件社神治水的故事也會得分化成女媧、顓頊、鯀禹等治水害的好幾件故事。”②童書業(yè):《自序二》,呂思勉、童書業(yè)等:《古史辨》(第七冊)(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頁。這種神話分化說對于古史研究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從上面提及的王符關(guān)于“契”的記載來看,其內(nèi)容基本和陳夢家和童書業(yè)所言有著相當(dāng)?shù)囊恢滦浴M瘯鴺I(yè)稱陳夢家在闡釋這個問題上未見到《潛夫論》,但實際上未必如此。我認(rèn)為這種說法很有可能是把王符的說法給予了理論解釋,即根據(jù)分化說,肯定了王符的說法,合并四人為一人。這也充分證明,王符對于上古傳說有著很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從其對以上古帝系問題的表述來看,說明他已經(jīng)開始觸及到古史傳說分化規(guī)律問題,雖未能進行揭示或概括,但卻有著一定的理論認(rèn)識價值,為后人研究上古帝系問題提供了幫助。

二、記載古代姓氏發(fā)展演變的《志氏姓》

在古代文獻中,姓氏與譜牒是沒有嚴(yán)格區(qū)分的,姓氏類著作基本屬于譜牒內(nèi)容。王符的《志氏姓》記述姓氏的起源及發(fā)展流變,是兩漢時期譜牒之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關(guān)于中國的姓氏問題,很早就有學(xué)者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研究了。其中最早的作品是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繼之則有西漢人史游所著的《急就篇》,東漢時期班固的《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潛夫論·志氏姓》、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義》,都屬于相對較早的作品。西漢時期人們對于姓氏問題沒有更多的關(guān)注。而從東漢中后期起,很多儒生開始關(guān)心各自姓氏的來歷問題。桓帝以后的碑文上常常有這類文字,如延憙八年(165年)的鮮于璜碑、建寧元年(168年)的張壽碑、衛(wèi)方碑等。引起世人對姓氏問題的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東漢時期選舉極其“重閥閱”,時人將姓氏與出身、聲望、發(fā)展前途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③侯旭東:《漢魏六朝父系意識的成長與“宗族”問題——從北朝百姓的聚居狀況談起》,《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所學(xué)刊》(第三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年,第205-235頁。由此可見,王符作《志氏姓》也是此種背景風(fēng)氣之下的產(chǎn)物。由于《世本》的亡佚,現(xiàn)僅存輯本,比王符稍晚的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雖也有《姓氏》篇,但《姓氏》篇的文字則早已散佚。因此從現(xiàn)有文獻記載來看,《志氏姓》應(yīng)該是我國最早的一篇保存完整的記載氏姓起源的著作,所以《志氏姓》就顯得尤為可貴。后代姓氏之書多以韻或部首分綱別類,而在此篇文中,王符論述的伏羲、炎帝、黃帝、擷項、堯、舜、宋、周、魯、衛(wèi)、晉、韓、魏、鄭、吳以及各國大夫、各種古姓的姓氏系統(tǒng),是依據(jù)帝王、諸侯、大夫及古代其他舊姓的次序進行排列的,從而構(gòu)建了“姓氏”傳承的譜系,這種排列方法更合乎姓氏本身的性質(zhì),具有一定的科學(xué)性。更可貴的是,王符意識到了姓氏在演變過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等錯綜復(fù)雜性,指出存在“有同祖而異姓,有同姓而異祖。亦有雜厝,變而相入,或從母姓,或避怨仇”的現(xiàn)象,這種觀點也是極其精辟的。此篇文章對古代姓氏源流的勘定雖不無疏漏,①王符在《卜列》篇說“亦有妄傳姓于五音,設(shè)五宅之符第,其為誣也甚矣!古有陰陽,然后有五行。五帝右據(jù)行氣以生人民,載世遠,乃有姓名敬民(號氏)”,他承認(rèn)“姓”有音,但認(rèn)為“凡姓之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王也,……雖號百變,音行不易”,并指出太暤、神農(nóng)、黃帝、少暤、顓頊五帝的五行所屬及其子孫姓氏的“音行”所屬。隨后,他在《五德志》與《志氏姓》兩篇中又按照此種模式進行了具體論述。但絲毫不影響其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不容忽視。繼東漢王符《志氏姓》之后,有六朝何承天《姓苑》、賈執(zhí)《姓氏英賢傳》、唐代林寶《元和姓纂》、宋代邵思《姓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羅泌《路史》、鄭樵《通志·氏族略》、王應(yīng)麟《姓氏急就篇》、明代陳士元《姓麟》、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清代張澍《姓氏尋源》、陳廷煒《姓氏考略》、黃本驥《姓氏解紛》、嵇璜,劉墉《續(xù)通志·氏族略》、梁玉繩《古今人表考》等,上述這些姓氏著作中絕大多數(shù)對《潛夫論》的《志氏姓》篇內(nèi)容均有引用。歷代學(xué)者對于《志氏姓》的重視,也意味著作為一家之言的《志氏姓》在關(guān)于姓氏流傳演變方面的記載有著重要價值,正是因為有其合理性才得以為眾多學(xué)者所參考引用。結(jié)合前文中提及其所記載一些內(nèi)容已不見于其他古籍來看,《志氏姓》篇具有史料價值,是彌足珍貴的。

三、記載東漢中后期社會風(fēng)氣的《浮侈》

《浮侈》中記載了當(dāng)時社會各種現(xiàn)象,豐富了后世學(xué)者對東漢社會風(fēng)氣的了解和認(rèn)知,故此篇文獻價值極高,所有涉及到東漢中后期社會風(fēng)氣的問題都無法回避此篇文章所記載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為后世研究東漢中后期社會風(fēng)氣問題的學(xué)者們廣為引用。《浮侈》中的“浮”指的是虛浮、游蕩;“侈”指的是奢侈浪費,這是文中主要討論的兩個問題。

首先,王符列舉了社會上的種種舍農(nóng)桑,逐商賈及游手好閑的舍本逐末之風(fēng)。如“以游敖博弈為事”,“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游”,“或坐作竹簧,削銳其頭”,“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諸戲弄小兒”“不修中饋,休其蠶織,而起學(xué)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誣細民”,“或紡彩絲而縻,斷截以繞臂”等游手好閑的社會風(fēng)氣。其次,論述了社會上的奢靡之風(fēng)。王符指出,此時期鋪張浪費的奢靡之風(fēng)大肆盛行,“衣必細致,履必獐麂,組必文采,飾襪必緰此……郡縣豪家,生不極養(yǎng),死乃崇喪。或至刻金鏤玉,……造起大冢,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崇侈上僭”。王符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列舉當(dāng)時社會的種種不良習(xí)氣。通過對其他文獻中相關(guān)記載的分析,可以斷定王符所描述的上述社會現(xiàn)象是真實存在的。首先,我們從當(dāng)時東漢時期的詔令內(nèi)容上完全可以窺見一斑,即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的確如王符所描述的一般。如漢明帝永平十二年詔曰:“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dān)石之儲,而財力盡于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糜破積世之業(yè),以供終朝之費。”②[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頁,第134-135頁,第186頁,第207頁,第299頁。漢章帝建初二年詔曰:“今貴戚近親,奢縱無度,嫁娶送終,尤為僭侈。”③[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頁,第134-135頁,第186頁,第207頁,第299頁。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詔曰:“吏民逾僭,厚死傷生,是以舊令節(jié)之制度。”④[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頁,第134-135頁,第186頁,第207頁,第299頁。漢安帝永初元年詔曰:“三公明申舊令,禁奢侈,毋作浮巧之物,殫財厚葬。”⑤[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頁,第134-135頁,第186頁,第207頁,第299頁。漢桓帝永興二年詔曰:“輿服制度,有逾侈長飾者,皆宜損省。郡縣務(wù)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⑥[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頁,第134-135頁,第186頁,第207頁,第299頁。這些詔令內(nèi)容均表明,東漢時期的奢靡之風(fēng)日盛,《浮侈》篇中所反映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是真實存在的。

其次,我們也可以從其他的史籍記載或者出土文物中證明王符的記載是完全可信的。

其一,如其中談到的“懷丸挾彈,攜手遨游。或取好土作丸賣之,于彈外不可以御寇,內(nèi)不足以禁鼠,晉靈好之以增其惡,未嘗聞志義之士喜操以游者也”之事。《東觀漢記》詔曰:“三輔皆好彈,一大老從旁舉身曰:‘噫嘻哉!’”①[隋]虞世南:《北堂書鈔》(一二四)引《東觀漢紀(jì)》,北京:中國書店,1989年,第480頁。由此可見,東漢時期挾彈成為一種社會風(fēng)氣習(xí)俗,王符的記載是可信的。

其二,該文中提到了兩種巫術(shù)醫(yī)療方法。盡管采用的方式不一樣,但是都是想要達到一種醫(yī)治或預(yù)防疾病的作用。其一通過遠離自住的宅院作為醫(yī)治病情的方法。“婦女羸弱,疾病之家,懷憂憒憒,皆易恐懼,至使奔走便時,去離正宅,崎嶇路側(cè),上漏下濕,風(fēng)寒所傷,奸人所利,賊盜所中,益禍益祟,以致重者不可勝數(shù)。或棄醫(yī)藥,更往事神,故至于死亡。”這是漢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巫術(shù),關(guān)于此種巫術(shù)史書中多有記載,如《漢書·游俠傳》載:“涉入里門,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②[漢]班固:《漢書·游俠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716頁。《后漢書·來歙列傳》載:“皇太子驚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③[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后漢書·魯恭列傳》載:“趙王商嘗欲避疾,便時移住學(xué)官。丕止,不聽。”④[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這表明,在當(dāng)時無論是王宮貴族,還是臣子貧民都很熱衷于用此種巫術(shù)進行治療疾病。東漢荀悅曾針對此種情事進行過批駁,他在《申鑒·俗嫌》中說:“或問避疾厄,有諸曰:夫疾厄,何為者也非身則身不可避,神不可逃,可避非身,可逃非神也。”⑤[漢]荀悅:《申鑒·俗嫌》,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13頁。其二通過佩戴彩絲一類的飾品來辟除疾病。“或裁好繒,作為疏頭,令工采畫,雇人書祝,虛飾巧言,欲邀多福。或裂拆繒彩,裁廣數(shù)分,長各五寸,縫繪佩之。或紡彩絲而縻,斷截以繞臂。”這類現(xiàn)象在《風(fēng)俗通》中有相關(guān)記載,如“夏至著五彩,辟兵,題曰游光厲鬼,知其名者,無溫疾。五彩,辟五兵也。又永建中京師大疫云:“厲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無指見之者。其后歲歲有病,人情愁怖,復(fù)增題之,冀以脫禍。今家人織新縑,皆取著后縑絹二寸許系戶上,此其驗也”,另如“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溫。”⑥[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111頁、147頁。由此可見,王符的這些記載是社會真實情況的反應(yīng),是有證可循的。

其三,關(guān)于“會任”的記載。王符《潛夫論》中的《浮侈》載:“或以謀奸合任為業(yè)”,⑦《后漢書·王符本傳》注曰:“合任,謂相合為任俠也。”汪繼培認(rèn)為“合”疑當(dāng)作“會”。《漢書·酷吏尹賞傳》:“受賕報讎”,《漢紀(jì)成帝》永始三年作“受任報讎”,“任”即“合任”之“任”。彭鐸認(rèn)為“合任”即“會任”,謂并兼任俠也。《史記·貨殖列傳》:“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鑄幣,任俠并兼,借交報仇。”即此所謂“以謀奸合任為業(yè)”者也。《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節(jié)駔會。”《漢書·貨殖傳》:“子貸金錢千貫,節(jié)駔儈。”顏師古注:“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一切經(jīng)音義》六引《聲類》云:“儈,合市人也。會與儈同。”而在《述赦》載:“洛陽至有主諧合殺人者,謂之會任之家。受人十萬,謝客數(shù)千,又重饋部吏,吏與通奸,利入深重,幡黨盤互,請至貴戚寵臣,說聽於上,謁行於下,是故雖嚴(yán)令尹,終不能破壞斷絕。”可見,會任是指專門以從事殺人為牟利手段的組織。這個組織的產(chǎn)生同漢代的社會風(fēng)氣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漢代以孝治天下,復(fù)仇風(fēng)氣盛行。桓譚在東漢初年向光武帝上疏:“今人相殺傷,雖已伏法,而私結(jié)怨仇,子孫相報,后忿深前,至于滅戶珍業(yè),而俗稱豪健,故雖有怯弱,猶勉而行之,此為聽人自理而無復(fù)法禁者也。今宜申明舊令,若已伏官誅而私相傷殺者,雖一身逃亡,皆徙家屬于邊。其相傷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贖罪。如此,則仇怨自解,盜賊息矣。”⑧[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這表明漢代的復(fù)仇風(fēng)氣是很盛行的。現(xiàn)列舉東漢時期幾件復(fù)仇之事加以說明,如《后漢書·趙熹傳》記載趙熹為兄復(fù)仇之事⑨[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后漢書·吳祐傳》記載的毋丘長為母復(fù)仇之事⑩[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后漢書·蘇不韋傳》記載蘇不韋為父復(fù)仇之事。?[南朝]范曄:《后漢書》,第590-591頁,第883頁,第958頁,第912頁,第2101頁,第1107-1109頁。對于漢代這種復(fù)仇風(fēng)氣產(chǎn)生的原因,日本學(xué)者牧野巽說:“漢帝國對待復(fù)仇的態(tài)度非常矛盾,并且在整個兩漢時期,帝國始終都在這矛盾的兩端之間盤桓。一方面,國家法典對于復(fù)仇是禁止的,從法律的立場來看,出于復(fù)仇的目的殺傷人和出于其他目的殺傷人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兩者都是對國家暴力壟斷的蔑視,自然也都是違法,理應(yīng)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另一方面,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后,被官方認(rèn)可為‘大經(jīng)大法’的傳世儒家經(jīng)典之中,支持和同情復(fù)仇的文字卻又隨處可見。漢代復(fù)仇的盛行自然有深刻的歷史依據(jù)和社會結(jié)構(gòu)上的原因,然而經(jīng)典文字的支持,卻也是使復(fù)仇成為風(fēng)俗并迫使法律讓步的不可或缺的依托。”①[日]牧野巽:《漢代的復(fù)讎》,載于《牧野巽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家族研究》(下),東京:御茶水書房,1980年,第3-59頁。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風(fēng)氣的盛行,復(fù)仇稱為一種時尚潮流,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手刃仇家的膽識和能力,這也就為那些替別人從事此活動的人提供了機會。這種殺手組織完全是順應(yīng)當(dāng)時社會上盛行的復(fù)仇風(fēng)氣,為滿足社會的需求而興起的一個行業(yè),是漢代復(fù)仇風(fēng)氣盛行的一個必然產(chǎn)物。而對于這個“會任之家”殺手組織的記載不見于其他史書,唯獨存于王符《潛夫論》之中,這些記載能夠為我們了解漢代復(fù)仇風(fēng)氣提供有力的佐證材料,故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其四,其他的還有關(guān)于喪葬用的“金縷衣”的介紹。這里提及的“金縷衣”指的是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后漢書·禮儀志下》載皇帝喪葬物品“黃緜、緹繒、金縷玉柙”。②[南朝]范曄:《后漢書》,第3141頁,第3142頁。《后漢書·禮儀志下》劉昭注引漢舊儀云:“帝崩,唅以珠,纏以緹繒十二重。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以玉為札,長一尺,廣二寸半,為柙,下至足,亦縫以黃金縷。”③[ 南朝] 范曄:《后漢書》,第3141 頁,第3142 頁。現(xiàn)如今出土的文物也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68年在河北滿城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fā)掘出的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而關(guān)于“泥車、瓦狗、馬騎、倡排”把玩之物,漢代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類似的東西。

[責(zé)任編輯 唐音]

Literature Value Study on Wudezhi(五德志), Zhishixing(志氏姓) and Fuchi(浮侈) in Qianfulun(潛夫論)

JIANG Ze-f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134002, China)

The Qianfulun has good reputation of“small encyclopedia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ith extremely high literature value. Therein the Wudezhi mainly discusses the palaeoid imperial power shifts,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palaeoid emperors. The Wudezhi both has certain literature basis, and creates a philosophy of one's own. The analysis on the emperors problems reflects Wangfu has the cognition of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y about the legends in ancient history. The Zhishixing records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family name, and its recorded some contents were unique compared from other ancient books, thus were widely cited and referenced by all previous dynasties scholars, to some extent, this also proves that the Zhishixing’s historical value is precious. The Fuchi talks about a variety of social phenomena enrich the recordation about social morality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involved scope is comprehensive, so the literature value is extremely high.

Qianfulun; Wudezhi; Zhishixing; Fuchi; literature value

I206.2

A

1672-1217(2017)03-0054-06

2017-03-15

蔣澤楓(1981-),男,滿族,黑龍江明水人,通化師范學(xué)院思想政治課教學(xué)研究部副教授,史學(xué)博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小视频在线|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av无码DVD|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在线亚洲天堂| 福利在线一区| 无码国产伊人| 婷婷五月在线| 中文字幕2区| 亚洲天堂网视频|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试看|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性视频久久|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欧美色丁香|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伦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福利|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免费黄|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免费看a毛片| 色婷婷综合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福利视频久久| 在线一级毛片| 欧美天天干|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