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鴿
疾病的“坐標”
周小鴿
在淋巴組織疾病的診斷中,作者有一點點體會。當遇到一個病例時,應該弄清以下幾點。(1)患者年齡:是兒童、年輕人、中年人或老人?(2)疾病范圍:是局灶性(或局限性)還是系統性(全身性)疾病?(3)發病急緩:是急性病(起病急)還是緩慢病?(4)進展速度:疾病進展是迅速還是緩慢?(5)病變部位:病變在結內還是結外?結外的準確部位?(6)病變大小:發病時(或發現時)的大小?活檢時的大小?
上述問題弄清楚了,該疾病大概的“坐標”就明確了。若最后病理診斷的疾病在該“坐標”區域或附近,診斷結果就基本相符;若最后病理診斷的疾病離這個“坐標”較遠,那么診斷結果誤診的可能性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條參數”均為患者的臨床信息,所以病理醫師要予以重視,特別是重視這“6條參數”。
第一條參數:要弄清患者年齡,確保年齡信息的真實性。其意義在于不同年齡的人群罹患淋巴組織疾病的種類不同。如兒童青少年常見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老人常見淋巴瘤: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非特殊類型外周 T細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常見于年輕人(中位年齡25歲);淋巴瘤樣肉芽腫常見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齡50歲)。
第二條參數:要弄清疾病(或病變)范圍。明確病變是單發或局部病變,還是全身多發病變。了解疾病范圍的意義在于不同疾病累及的范圍不完全相同。有的疾病起病(或就診)時就是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多數低級別濾泡性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 T細胞淋巴瘤等;而有的疾病長期處于局部區域或單系統受累及,如眼瞼/眼眶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區淋巴瘤、蕈樣霉菌病等;霍奇金淋巴瘤開始往往只是局部病變,淋巴結腫大融合,然后緩慢向下一站淋巴結擴散;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開始也常常是局部病變,但迅速且跳躍式向全身擴散。這種信息可以通過病史、影像學(如B超、CT、核磁、PET-CT)、外周血和骨髓檢查獲得。有時檢驗結果也能提示為系統性疾病,如淋巴結內看見很多漿細胞,不知是否是局部反應還是全身病變的一部分,此時如果化驗顯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就提示為后者。發燒常常理解為全身性癥狀。由于病理申請單提供的信息常常有限,若遇到較疑難的病例病理醫師最好親自詢問,甚至進行體檢。
第三條參數:要弄清患者起病急緩。起病急是指患者生病前健康如正常人,無明顯不適,突然發病,1~2天內出現明顯癥狀,如發燒、淋巴結或扁桃體腫大。起病緩慢的含義是癥狀比較隱匿,不適緩慢出現,逐漸變得明顯或加重。了解起病急緩的意義在于不同疾病的起病急緩不同。感染性疾病一般起病急,如感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Kikuchi病、藥物過敏性淋巴結炎。ALK+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起病也比較急,而多數淋巴瘤起病緩慢,特別是惰性淋巴瘤。因此,起病急的病變不要輕易診斷為淋巴瘤。
第四條參數:要弄清疾病進展速度。疾病的進展速度多數情況是指病變或腫塊生長速度。判斷腫塊生長速度方法:發現腫塊時的大小與活檢時腫塊大小相比較,了解這段時間內包塊的生長速度。大致估算方法:半年至一年腫瘤直徑增長1 cm,提示腫塊生長較緩慢;半年至一年直徑增長 2~3 cm,提示腫塊生長較快;半年腫瘤直徑增長3~5 cm,提示腫塊生長快。了解疾病進展速度的意義在于不同疾病的進展速度不同,疾病進展緩慢提示惰性病變(惰性淋巴瘤、Castleman病、結節病、Kimura病等),疾病進展快提示侵襲性病變,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但如果疾病進展超快(如1~2天內出現1個大腫塊)提示良性病變的可能性大。
第五條參數:要弄清病變的準確部位。人體除毛發和指甲外均會發生淋巴組織疾病,但不同部位好發不同的淋巴組織疾病,如腦、乳腺、睪丸好發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眼眶和眼瞼好發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皮膚好發蕈樣霉菌病等。并且不同的淋巴瘤也有不同的好發部位,如霍奇金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 T細胞淋巴瘤、Kikuchi病、Kimura病等好發于淋巴結而很少在淋巴結外發生;相反,NK/T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帶 B細胞淋巴瘤、淋巴瘤樣肉芽腫等好發于淋巴結外而很少在淋巴結發生。
第六條參數:要弄清病變大小。不同疾病表現的病變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如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出現的潰瘍一般在1 cm以內,幾乎不會超過2 cm,超過2 cm的胃潰瘍性淋巴瘤一般不是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帶 B細胞淋巴瘤,而是侵襲性淋巴瘤(如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腫大的淋巴結一般不超過2 cm;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累及淋巴結、低級別濾泡性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結多數小于2~3 cm。
3.1 兒童青少年常見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霍
奇金淋巴瘤、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
巴組織增殖性疾病。
3.2 兒童青少年/系統性(發燒)/急性/淋巴結(扁桃體)腫大包括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Kikuchi病、疫苗相關淋巴結炎、藥物性淋巴結炎等。
3.3 兒童青少年/系統性/進行性/淋巴結(或腫塊)增大包括 ALK+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發燒)、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淋巴結:多為 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結外:多為 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EBV+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脾大)、Langerhans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多發)等。
3.4 兒童青少年/局灶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包括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Rosai-Dorfman病、Langerhans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單發)等。
3.5 兒童青少年/回盲部(腹腔)/快速增大腫塊包括Burkitt淋巴瘤、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等。
3.6 兒童青少年/縱隔快速增大腫塊包括 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3.7 老人常見淋巴瘤包括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B小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邊緣帶 B細胞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 T細胞淋巴瘤、非特殊類型外周 T細胞淋巴瘤等。
3.8 中年人常見淋巴瘤 包括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邊緣帶 B細胞淋巴瘤、NK/T細胞淋巴瘤、腸病 T細胞淋巴瘤、肝脾 T細胞淋巴瘤等。
3.9 中老年/系統性/較快速/淋巴結腫大包括血管免疫母細胞 T細胞淋巴瘤、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部分病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等。
3.10 中老年/系統性/緩慢/淋巴結腫大包括濾泡性淋巴瘤低級別、B小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3.11 中老年/局灶性/較快速/淋巴結腫大包括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部分)、濾泡性淋巴瘤高級別、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3.12 中老年/局灶性/緩慢/淋巴結腫大包括結內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例1,女性,67歲。入院前噯氣2個月余,15天前消化道出血,無 B癥狀。體檢捫及淺表淋巴結腫大,胸腹部 CT檢查未見異常。胃鏡示:環胃竇生長的潰瘍性病變,邊界清楚,質脆,易出血。
坐標分析:(1)老年;(2)稍緩慢起病(噯氣 2個月余);(3)局部病變(胃潰瘍性病變);(4)疾病進展較快(從出現癥狀到出血小于2個月);(5)病變部位(在胃竇);(6)大小(環胃竇)。
總結分析:該病例的坐標為老年疾病/稍慢起病/但進展較快/局部疾病。因此,如果該疾病是淋巴瘤,診斷為兒童常見的淋巴瘤、惰性淋巴瘤(胃的病變應想到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Ⅰ~Ⅱ級)、系統性淋巴瘤(B小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NK細胞白血病等),誤診的可能性大。
最終病理診斷:胃非霍奇金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生發中心細胞起源;診斷結果與“坐標”吻合。
例2,男性,5歲。入院 5天前突發腹痛,就診考慮腸套疊,保守治療數日無好轉,無B癥狀,頭部胸部 CT未見腫物,腹腔 B超腸系膜多發稍大淋巴結,余未見異常。遂手術切除回盲部腫物大小3 cm×2 cm×1 cm,闌尾系膜可見0.5 cm結節。
坐標分析:(1)兒童;(2)起病急;(3)回盲部(腸套疊);(4)局部病變。
總結分析:該病例的坐標為兒童/起病急/局部病變。兒童幾乎無惰性淋巴瘤,如果診斷結果為惰性淋巴瘤,誤診的可能性大。在常見的幾個兒童淋巴瘤里,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往往是系統性的(少數開始也可在局部),不作首先考慮;霍奇金淋巴瘤較少發生在結外,發生在回盲部罕見,因此不多作考慮。腸套疊后發現在回盲部部位有腫物,是中國很多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因此,是首先懷疑 Burkitt淋巴瘤的重要線索。當然,最終結果也可能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或介于 Burkitt淋巴瘤與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之間的灰區淋巴瘤。
最終病理診斷:(回盲部)非霍奇金 B細胞淋巴瘤,高級別,傾向 Burkitt淋巴瘤;診斷結果與“坐標”吻合。
例3,女性,23歲。入院前 1個月前無意中發現右頸部腫大,疼痛,發熱,最高體溫 39.3℃,血常規白細胞2.06× 109個/L,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彩超示雙側頸部多發腫大淋巴結,大者1.6 cm×0.6 cm。彩超未見雙側腋下、腹股溝及腹部腫大淋巴結,行右頸部淋巴結活檢。
坐標分析:(1)年輕女性;(2)起病急,發燒;(3)雙頸部淋巴結腫大,<2 cm,疼痛;(4)相對局部病變。
總結分析:該病例的坐標為年輕女性/起病急/病程短/相對局部病變(有全身癥狀)/結內病變/病變較小。起病急、發燒、淋巴結疼痛的特征提示不傾向于淋巴瘤,而傾向于感染性疾病。
最終病理診斷:(右頸部)淋巴結 Kikuchi病,診斷結果與“坐標”吻合。
例4,女性,24歲。入院2個月前無意中發現左側頸部一腫物,直徑約2 cm,無壓痛,全身皮膚瘙癢、皮屑。1個月后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就診。影像學檢查顯示:頸部多發腫大淋巴結,左側鎖骨上窩腫大淋巴結,雙側腋窩多發小淋巴結,前上縱膈淋巴結腫大融合;自述無 B癥狀,取左側頸部淋巴結活檢。
坐標分析:(1)年輕女性;(2)起病較慢;(3)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無疼痛;縱隔淋巴結腫大融合;(4)相對局部病變。
總結分析:該病例的坐標為年輕女性/起病較慢/病程中等/相對局部病變(頸至縱隔)/結內病變/病變多發融合。年輕女性起病較慢多發淋巴結腫大并融合且累及縱隔,最有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其次是 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但后者進展較快且淋巴結不融合。
最終病理診斷: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結節硬化型,診斷結果與“坐標”吻合。
R 733
A
1001-7399(2017)01-0001-03
10.13315/j.cnki.cjcep.2017.01.001
接受日期:2016-12-12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病理科,北京 100050
周小鴿,男,主任醫師。Tel:(010)63138557,E-mail:zhouxiaoge5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