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寒
淺析綠色發展對中國道路的引領
◆祁 寒
綠色發展是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與人類生存問題息息相關,對當今中國道路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綠色發展的基本內涵、綠色發展與中國道路的必然聯系以及二者的發展方向,有機結合了民眾的心聲和期望以及對國家的信心與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深入探究了綠色發展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以及未來規劃,有助于人們改善已有觀念及習慣,增強責任意識,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成為更廣泛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綠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領導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尤為重要,特別是綠色發展,更是五大發展之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是黨長期執政的根本保證。
“發展”一直是我們黨和人民所關注的主題,早前毛澤東就提出發展就是新事物不斷產生和舊事物不斷滅亡的過程,綠色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精神不謀而合。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不再單純的注重經濟的快速增長,而是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才能結合自然的優勢在既不破壞子孫后代生活家園的同時,創造更大的物質以及精神財富。
(一)綠色發展的理論來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依據“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明確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之基正逐步深入人心。
(二)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綠色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發展有機結合的精神理論,繼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戰略目標之后,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再一次將“綠色”定義為“五大發展”之基,這足以看出現代人民對綠色發展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國家對人民愿望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履職伊始就明確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確立為新一屆政府的奮斗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服務宗旨,黨中央大力推行綠色發展,也恰恰體現了這一宗旨,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是與中國共產黨的服務宗旨相統一的。
(三)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綠色發展意味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如今濫砍濫伐現象屢禁不止、稀有物種逐漸消失、人們欲望的溝壑永遠無法填滿,這些對子孫后代的影響無法估量。與此同時,綠色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現在雖然經濟騰飛,但由于經濟迅猛發展給環境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初期,人們還沒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隨著資源的枯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發的意識到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意義,隨之為之前的不當行為進行懺悔并愿意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努力。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不會變,黨的正確領導至關重要。我國雖地大物博,但這些年民眾對綠色發展的認識度不足、行動力不夠這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現階段我國物質資源特別是稀有資源匱乏,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綠色發展,是一項造福百姓,利國利民的發展政策,其發展的順利與否關乎國家大計,與中國道路的光明前景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綠色發展是對過去不恰當行為的懺悔和彌補。縱觀歷史,“地大物博”等詞匯屢見不鮮,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人民環保意識薄弱,單純追求物質生活,由此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早在西方資本主義時期,馬克思就揭露了“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人的身心摧殘以及嚴重的食品和藥物污染對工人身體健康的危害。”我們必須認清過去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一切傷害,并盡最大努力做到防止此類現象再度泛濫和盡全力去保護、維持它的現有水平。現如今,人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認識到了大自然對于我們的意義,認識到了其對子孫后代的價值。在重新審視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不再因為個人私欲,單純追求經濟迅猛增長的同時毀了子孫后代的生存家園。我們要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富足的家庭環境,我們更要贈與其一片蔚藍的天空。所以,現如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這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在深刻剖析自身之后的“對癥下藥”,是我們在對過去一系列不成熟、傷害地球母親行為的懺悔與彌補。認識自己、認清自己、剖析自己、改造自己的過程雖然是血肉模糊,但帶來的卻是涅槃重生。
(二)綠色發展是為現在中國道路指明發展方向。“綠色”是我們追求的奮斗目標,“發展”是我們實現目標的必要途徑,二者有機結合,正體現的是我們通過自身不懈努力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沒有變”這一基本國情在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成果不容置否,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上層建筑”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高,人們所理想的的生活品質不再拘泥于吃飽穿暖,而是精神上的富足。結合民眾意愿,我黨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這正是對今后發展的明確規劃,特別是綠色發展,正是我黨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出的明確的目標。
(三)綠色發展是對未來的美好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正是未來我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而綠色又極其恰當準確的概括出了我們對未來這一關鍵性問題的美好暢想。我們雖然在過去一定時間內走過錯誤的道路,但現在我們積極改正,我們對未來仍然抱有無限期望。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克難問題,綠色發展的提出代表了我黨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對過去的總結、對現如今的規劃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毛澤東曾說過:“我主張不斷革命論……革命就是要趁熱打鐵,一個革命接著一個革命,革命要不斷前進。”縱使困難重重,我們也會越挫越勇,超越自我。
(一)在國家層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是對人類文明深邃的思考,進一步深化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基本國情而總結出來的,具有濃郁的文化底蘊。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強調了綠色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它將推動中國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引領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上闊步前行。
(二)在社會層面。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林立,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堅持生態第一,效益第二的原則,逐漸成為百姓心中的明日之星。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各企業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一場關乎億萬人民福祉、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已經開啟征程,正大步地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三)在個人層面。要加強對廣大民眾的教育引導,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入耳、入腦、入心,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讓綠色發展倡導的生活方式成為更廣泛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正如毛澤東的詩歌《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中所說的那樣“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前進,把國家當我家,同心同德,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發展,指日可待。
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對綠色發展的前景抱有無限希望與期待,那正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希望與期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綠色發展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機結合是歷史的必然,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綠色發展的新征程勢必行穩致遠!
[1]總書記新年第一課:必須下功夫領會透“五大理念”[EB].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119/c385475-28067574.Html,2016-01-19.
[2]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百年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5-10-30(3).
[3]華啟和,徐躍進.馬克思生態經濟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8(1):237-240.
[4]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
[5]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Z].1958-1-28.
[6]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5-11-04(2).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