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崢
淺談電子信息產業在“互聯網+”趨勢下的轉型之路
◆李 崢
從我國當前情況出發,我國在信息產業不斷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更是不斷擴大。但在這種逐年擴大情況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電子信息產業在當前形勢下需要做一定轉型才能夠更好在發展下去。
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轉型
(一)規模不斷擴大。據調查,我國當下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逐年增加,原因是電子信息產業豐厚的利潤以及收入增長基本超過全民收入增長,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電子信息產業。例如,2015年我國電子產業收入同比增長10.4%,然而2015年我國人均收入增長為8.2%,電子產業收入本身相較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比較高,這使得電子產業得到極大發展。
(二)進出口份額下降。雖然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逐年增加,但相反進口率與出口率卻在減少。經市場調查發現,我國的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比起往年都以1.2%左右程度下降,并且在不同的電子產品(包括電子設備、電子材料等)當中,特別是出口方面有所下滑。[1]
(三)科技創新提升。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增加,能夠看到不少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為發展新型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近年以來,我國各企業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研發人員、專利等不斷增加,創新能力得到極大發展。但我國在核心軟件的研發上依然缺少競爭力,創新成果的核心價值不足。
(一)市場主導,產業轉型。我國各電子信息產業在發展時,要注意使自身不斷朝著標準化靠攏,一來自身產業在進行轉型時候就有更好路徑可走,二來能夠對企業研發軟件以及創新能力起到引導作用,讓企業在市場當中占據重要地位。例如《云計算中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它將幾個云計算進行了標準化改良,如此一來,就把數據遷移、信息安全等在軟件研發上的目標做得更加清晰,在云計算的發展上就得到良好促進。[2]總之,將電子信息產業向標準化靠攏,能夠讓自身更具有市場分量。
在進行標準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市場的供求關系,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來制定相應的標準化途徑;其二,要把企業當成主體,將與企業構成關系的各個企業聯系起來,都參與到建設當中;其三,對于重點的范圍以及重點的企業,要進行示范與應用,將標準化落實到企業當中,促使企業良性發展。
(二)企業主動,責任轉型。互聯網+時代是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信息量大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當中,電子信息產業是社會發展的主要產業。因此更需要推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當中的滲透力,推動信息技術在我國全面推廣,擴大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同時,電子信息產業要加大軟件的研發力度,注重軟件開發的實效性、智能性。在這個問題上企業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電子信息產業如果想要在互聯網+下成功轉型,就需要對當前國內情況有著充分了解,積極參與到我國的信息建設中去,特別是參與到我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去,擔當起社會的責任。這不僅是企業為轉型發展做出的一大舉措,更是對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使用起到促進作用。
第二,創新聯盟,把創新責任分解。各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聯合多家企業形成創新聯盟。創新聯盟的形成不僅僅是為了減少企業的發展成本,也是一種集思廣益,把各企業開發項目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對于一個新的開發項目,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擅長的方面進行良好的明確分工,使得創新責任分擔到幾個企業當中,最后再將研發結果結合起來。
第三,環境污染依舊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增多,環境問題更是要注意。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產生的廢棄物對于環境的危害很大,因此電子信息產業需要對發展過程當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引起重視。不能夠忽略電子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作用,即要對企業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控制,使其發展可持續。
(三)多方合作,開拓創新。多方合作,除了在技術領域上的融合以及突破,還包括企業與不同國家的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創新。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互相學習,增加國際競爭力。此外,因為多方合作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個區域的合作,因此會出現“跨界合作”等方式,在這種方式當中,企業就需要對怎樣在差異當中謀求融合創新、怎樣在技術層面實現重大突破等深思熟慮。
就目前國際發展趨勢來看,電子信息產業與“互聯網+”時代關系十分融洽,因此有很大的空間進行發展。在這個巨大的發展空間下,企業能夠實現轉型是維持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故而電子信息產業需要加強自身構建,并且多方面進行合作,才能很好的為自身發展做保證。
[1]楊秋寶.新常態下充分發揮“互聯網+”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J].理論視野,2015,(09):36-38.
[2]石勇,高慧.基于“互聯網+”背景分析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7,(11):100.
湖南省長沙市廣益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