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關于蘇州金融小鎮建設的構想與建議
◆張 慧
蘇州金融小鎮的建設和成長,將有力推動蘇州金融的發展和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促進新興金融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本文從蘇州金融小鎮建設的發展定位入手,分析蘇州金融小鎮建設的必要性,并針對蘇州金融小鎮未來建設提出構想與建議。蘇州金融小鎮建設的研究,對小鎮運營部門發展規劃及當地政府經濟決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蘇州金融小鎮;建設;構想
2016年12月,由江蘇省證監局、金融辦、發改委及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等共同主辦的“蘇州金融小鎮發布會”在蘇州舉行,同時,蘇州金融小鎮建設計劃也在會上正式發布。蘇州金融小鎮位于蘇州科技城核心腹地,投資額為4.5億元,建筑總面積約35000平米,是江蘇省內首家新型金融服務業集聚區載體。目前,蘇州金融小鎮已集聚了一大批創投基金、融資擔保、商業銀行、小額貸款等機構。
蘇州金融小鎮依托蘇州高新區雄厚的產業基礎,優質的生態自然資源和地處長三角核心腹地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太湖金谷”作為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國內首家委托服務機構的獨特優勢,全方位對接上交所、深交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錯位互補,聚焦發展以私募投資基金為核心的新型金融服務業。未來,蘇州金融小鎮按照“產城文旅”融合發展的理念,利用其先發優勢、政策優勢,著力引入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發展影響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金融機構,規劃建設私募投資基金特色街區、金融總部園式辦公區、科技金融創新綜合配套區等六大功能板塊,加速金融集聚,吸引上市公司入駐,打造“資智融合”平臺。
(一)提供動力支撐,發揮引領作用。蘇州金融小鎮是蘇州首批15個特色小鎮中唯一的金融小鎮,致力于建設成融生態、金融、科技、產業、人文于一體的的“私募投資基金發展集聚區”“新三板產業綜合示范區”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區”和“眾創社區核心示范區”,為蘇州市“十三五”時期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提供強大動力支撐,為落實江蘇省“兩聚一高”戰略部署發揮引領作用。
(二)發揮核心優勢,導入金融資源和創新要素。蘇州金融小鎮由蘇高新創投集團建設運營,項目建設將著眼區域企業成長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緊扣高新區建設國家蘇南自主創新核心示范區的發展大局,充分依托創投集團多年來積淀的強大金融產業基礎與資源,著力為區域導入更多優質金融資源和創新要素。蘇州金融小鎮,將通過搭建金融創新研究院和新三板大數據研究中心等高端要素平臺,以產業鏈布置研發鏈、以研發鏈配置資金鏈的新型產研投聯動的創新模式,實現項目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匯聚,助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發展,引導各類基金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自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因其先天的自然資源優勢,經濟發展很快,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金融資源較為豐富,但隨著國際金融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及地方政府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對接變得不是很融合。當前金融是多種要素的催化劑,產業集聚需要金融在其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根據蘇州金融小鎮的發展定位,筆者對蘇州金融小鎮的未來建設做以下構想。
(一)明確功能定位,完善運營模式。自2016年起,各地的“金融小鎮。悄然而起,基于浙江規劃建設的金融小鎮功能定位存在趨同的現狀,蘇州金融小鎮實現有效的、差異化的發展很有必要。蘇州金融小鎮的建設應從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資源、地理區位環境出發,結合蘇州科技城內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的發展特點和生態優勢,契合當地經濟金融發展的現實,明確其精準功能定位和科學產業布局,從而達到錯位發展、協同發展、高質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的。2016年8月,財政部等十一部委在《關于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四條基本原則之一,就是“企業主導、政府引導”。蘇州金融小鎮要打造更加開放的市場化金融集聚區并迅速發展壯大,除了明確自身的功能定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的運營模式。
(二)在宏觀層面上緊隨國家和地方對金融的戰略布署、規劃。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14年,蘇州就重點實施金融生態環境提升工程、金融人才引育工程和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建設工程等金融“十大工程”,大力發展金融產業,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區域金融中心;2016年6月,發布的《蘇州市“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也對未來五年的金融發展做了規劃。蘇州金融小鎮的建設離不開國家對金融發展定的基調,也離不開地方政府對金融集聚區建設的規劃和對金融生態環境的支撐。加快金融小鎮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實現金融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推動金融要素在長江三角區域、全國范圍乃至國際間的流動,加強與上海、深圳等金融資本市場聯動發展,吸納其溢出的金融資源,加速自身的快速發展。
(三)在微觀層面上給予行政審批、區域優惠、人才引進等政策扶持。在金融集聚的過程中,政府及相關運營部門致力于政策的寬松和服務平臺的搭建,尤其是積極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對于金融要素集聚及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1.積極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常規的行政審批手續較多,導致新設企業或是入駐的金融機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錯過發展的有利時機。蘇州金融小鎮可對入駐的機構簡化一些行政審批手續,設立專人或志愿者為金融機構提供注冊、變更、開戶等一站式服務。這樣對于進駐的金融機構來說,可以節省一定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專注于自身業務的發展;而對于運營部門來說,由于其提供較好的營商環境,必將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入駐,有利于提高金融小鎮的招商入駐率。
2.大力宣傳區域優惠政策。由于滬、津、閩、粵四大自貿區獲準多項金融試點,或對蘇州金融小鎮產生虹吸。為扶持金融小鎮發展,蘇州高新區地稅局于2016年6月出臺“黃金五條招商政策”,提出包括政策扶持、稅收輔導、綠色通道在內的多項鼓勵措施。對于“黃金五條招商政策”相關優惠政策的大力宣傳,既降低了入駐金融機構的注冊成本和運營成本,也有利于增加相關金融機構對金融小鎮的進駐吸引力。
3.著力引進與培養多層次金融人才。“十三五”時期,社會經濟轉型發展、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為蘇州金融產業帶來龐大的服務需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蘇州金融產業發展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金融高端人才短缺,金融人才集聚度不高的問題;再加上四大自貿區的金融試點及優惠政策等方面受權限限制,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受到一定影響。針對金融人才缺乏的難題,蘇州金融小鎮有必要利用資本的力量,對高層次的金融人才引進給予獎勵政策;也有必要引進金融專業研究院,與蘇州本地高校合作,培養多層次的金融專業人才,助力蘇州金融產業發展。
以蘇州金融小鎮為代表的科技金融小鎮建設,能夠明顯改善面向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短板,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實現科技與資本的有效銜接。基于蘇州金融小鎮建設的現狀,以及國家政策導向、蘇州經濟發展及金融產業發展規劃等實際情況,筆者的建議如下。
(一)緊隨國家、省、市政策導向。根據2017年6月發文的《蘇州市開放型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蘇州將引進為先進制造配套的金融保險、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未來的蘇州把金融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發展。因此,作為江蘇省內首家新型金融服務業集聚區的載體項目,蘇州金融小鎮不只是與上交所、深交所錯位發展,還應同這兩家交易所及全國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市場充分合作,相互補足,不斷創新新型金融服務模式,無縫高效對接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二)巧用自身的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環境。蘇州金融小鎮獨具有太湖金谷的獨特優勢。太湖金谷是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在全國首家、唯一委托服務機構,是享譽業內、國內權威的新三板綜合金融服務品牌,是金融小鎮建設發展最鮮明的支撐資源。2017年6月份,“太湖金谷投資者教育基地”成為江蘇證監局命名的三家省級投資者教育基地之一,其對社會公眾的開放,不僅有利于提高投資者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于蘇州金融小鎮建設來說,還是一個有力的宣傳工具,必將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
未來,蘇州金融小鎮將被打造成一個高端投融資企業集聚區和濕地水鄉城市超級公園。以新型金融服務為手段,營造的金融助推科技、科技反哺金融的創新生態,必將使蘇州金融小鎮成為“金融綠谷、創智云城”,也將有利于其作為載體的金融集聚區建設。
(三)善用產業政策、人才引進等優惠政策。為吸引優質金融機構進駐,蘇州高新區于2016年6月正式出臺了《黃金五條政策》,針對入駐機構給予多方面扶持優惠,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人才每年有不超過60萬的個人獎勵,各類購房租房補貼,以及享受區內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相關獎勵政策及優先服務。為鼓勵優質企業和人才進駐,高新區政府還出臺設立一個總量高達100億元的引導基金,這對于金融小鎮內金融機構解決金融人才缺乏,降低用人成本,實現金融創新發展都大有益處。
(四)加強對新型金融服務的培育和金融人才引進、培養。如果說強大的產業支撐、優越的配套和政策是一個磁場,而高質量的配套服務則是金融小鎮不斷做大、做強的內生動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新型金融相關服務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購買服務的支持力度,引導管理咨詢機構為金融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新型金融服務的發展離不開金融人才的支撐,引進、培養一大批金融人才必將有利于金融小鎮內金融機構迅速發展、壯大。
蘇州金融小鎮使蘇州實體經濟有一個很好的金融支撐,促進金融、科技、實體的深度融合,促進實體經濟更好地轉型發展。對于蘇州金融小鎮未來的發展規劃:首先,政府在利用基金推動經濟的同時必須要尊重市場化運作原則,實施專業化管理;其次,相關激勵機制要到位,圍繞本地優勢建設產業基金,切勿盲目攀比;最后,要回歸金融的本質,那就是金融應該服務于實體經濟,以實體經濟為本。
[1]孫雪芬,包海波.金融小鎮:金融集聚模式的創新發展[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11.
[2]王平.蘇州金融小鎮特色發展策略研究[J].華東科技.2017-05.
[3]毛思潔.鄞州四明金融小鎮:金融沃土開繁花.寧波通訊.2016-07.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