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陳希
知識產權與文化創意產業
◆謝陳希
在社會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目前,人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隨之慢慢開始增加,把知識產權在市場活動中進行靈活運用,不僅可以讓自身權益得到較好的保護,同時對自身在今后的發展中,可以謀求更好的效益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對知識產權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做出了深入分析,進而對此提出了有關解決對策。
知識產權;文化創意產業;平衡點
(一)保護力度不夠。缺乏保護力度一般從制度中表現出來,我國的知識產權主要根據三個部分組成:專利權、商標權與著作權,并且借助這些權益,能夠實現知識財產的有效保護。并且,針對文化創意產業這方面的一些知識產權糾紛,其判決的標準,一般都是根據比例、主從與多元三個要素實現。但是在具體案例當中,把握這種標準的決定權,通常都是根據判案法官的個人意見為主,在部分案例當中,依然有很多會產生爭議的地方。此外,針對有關判賠的形式與額度來講,因為對象并非實物財產,所以難以通過較為確切的標準,來檢驗判賠是不是真正“合理”,而這也正是讓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法律糾紛,通過幾年時間更或是長達幾十年都無法解決的原因。另外,還有部分人通過目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當中的缺陷,出現在“侵權成本”比其盈利更低的形式下有意侵權,也就是所謂的“惡意侵權”行為,進而在其中獲得利益[1]。
(二)保護過度。就知識產權保護而言,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專有屬性,這樣的屬性是法律給予權利人的獨特權利。在合理與適宜的范圍當中,主要是為了使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證,對知識產權的再生產與在經濟領域的轉化有著鼓勵與促進的作用,對文化創意的傳播與經濟的發展非常有利。只要將此種屬性放大,超過規定的合理范圍,那么就會形成過度保護的現象。并且由于制度當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從而導致在競爭過程中,會有濫用知識產權保護與訴訟等相關情況發生。實際上,這屬于一種非合法的競爭方式,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同時還會讓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受到影響。
(一)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活動參與者層面。對于參與者來講,必須把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主要包含兩點:維權與獲權[2]。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必須要依照法律規定行事,要知法守法。這里的知法主要是指,對知識產權權屬需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所擁有的權利范圍,這也一個先決條件。懂法主要是指,靈活使用知識產權保護,這在市場活動的商業談判時能夠很好的表現出來。如果能夠將知識產權保護進行靈活使用,那么在商業談判過程中,便可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證。守法指遵守法律,在國家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各項活動。只有以守法為前提,才能保證維權與獲權的正當性、合理性。
(二)制度層面的對策。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中,對知識產權的價值進行評估時,難以使用較為確切的標準來進行。針對知識產權價值的客觀評估,主要可根據兩個方面實現:第一,把評估制度與體系加以完善,比如,不能只是把市場活動當中單方的價格,當作判賠評估與計算憑據。因此,想要實現真正的考量,那么就必須對個人或者是團體在侵權期間,所獲得的利益額與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額等多個方面進行。第二,針對審判機關與當事人來講,需防止將知識產權水平評價與權屬界定并為一談,從而使得判決能夠與實際達成一致,從而實現真正的公平。
所謂的信用體系,其主要就是把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糾紛案例的信用評估體系加以創建,并利用此標準,對企業或者是個人進行信用評級。例如,甲公司經過盜取乙公司版權,從中獲得很大利潤,而乙公司知曉之后,便對此提起訴訟,最后通過審判,裁定甲公司將自己所獲利潤的三成,作為對乙公司所造成損失的賠償金。
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意之間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各企業應充分了解知識產權,并適宜的實現其在市場活動中的靈活運用,以更好地保證自身權益,謀求更大的發展效益。從而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得到較好的保障。而這對于新時代的我們來講,也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以至使我們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夠確保自身權益不會受到損害。
[1]韓天.知識產權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衡點探究[J].今傳媒,2016,24(5)
[2]劉亞軍.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J].社會科學輯刊,2015(3):60-65.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