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培
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簡文培
近些年來,人們開始專注于對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追求,綠色的建筑也慢慢發展成為了一種設計模式和設計思維。生態建筑理論作為建筑行業當前甚至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更應該對生態建筑理論更加的關注,同時作為設計人員也應該做到對設計方式和設計方法的應用自如,來提升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效果。本文章主要是對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生態建筑理論;住宅設計;應用
生態建筑理論是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也是一種目標,主要是滿足人們對住宅的生活衛生、生態環境、立體綠化、降低噪音、空氣流通、自然景觀、建筑裝飾材料等的一些綜合性的要求,進而使住宅建筑物能夠表現出一種更為理想的生態化效果。生態建筑理論需要合理的對環境學、建筑學、生態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內容進行組織和安排,尤其是保障環境和建筑物的和諧相處,對建筑物中的生態建筑理念的體現有很大的價值。因此,建筑的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生態建筑理論的關注度,使生態化的效果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將生態建筑理論應用于住宅建筑設計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則:
(一)可持續性原則。該生態建筑是在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條件下所形成的,具有可持續性原則。
(二)以人為本原則。該生態建筑是是以人為主要因素,幫助人們實現更加健康和自由化的生活模式。
(三)共同優化原則。該生態建筑結合了人、建筑、自然的共同特點,實現了共同優化。
(一)對綠化、水景、水循環的應用。在住宅建筑設計中需要合理的對生態建筑理念進行應用,包括對綠化設計和水循環的設計和構建,通過水景與綠化景觀建筑的提升進一步改善周圍建筑環境。并且可以緩解“熱島效應”。可以選用當地所產的綠色植被,既能滿足綠化效果的需求,又能節開支。此外,在進行水循環系統、綠化、水景等方面的設計時,還應該綜合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1.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結合居住者對于住宅的需求,全方位調控,綜合部署,規避流言形式問題的發生。
2.搭配與選擇綠植與水景的設置,要與整個建筑區環境的整體風貌相協調,同時,設置這些必要的綠植與水景才能達到改善氣候,減少“熱島效應”的發生。
3.對于實施后的效果,應該達到讓居住者充分的感受到自然環境的韻味,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隨心所欲的享受生活,享受綠色。
4.發揮想象,融入人為價值觀念,不能讓居住者有枯燥感,疲憊感與厭惡感,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設計效果。
(二)對“風”的應用。在住宅建筑設計中應合理的對生態建筑理論進行應用,其中風對住宅建筑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風環境對住宅建筑發揮出理想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下,才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出生態化的效果。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設計時,應遵循以通風為基本原則,這樣需要設計人員綜合考慮高密度、高層的建筑中的氣體流動情況,同時這些氣體的流動要滿足人們對空氣流通質量的需求。除此之外,設計人員要以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為依據對該建筑物進行循環通風系統的設計,以便于通風的良性循環。
(三)注重光聲的作用,優化結構設計。針對不同季節對日照光源的需求設計應進行充分的考慮,簡單來講無外乎遮陽與采暖兩方面,尤其是在陽光充足的夏季,對遮陽方面的設計需更加嚴格。這需要設計者通過對當地地理環境條件與當地氣候條件進行精準的計算,來規劃設計最佳的施工計劃與施工方案。還應優化建筑物在承受輻射與日照方面所能達到的合理控制效果,最大化程度降低其對建筑物的破壞與威脅。設計者在設計的同時還應把握好采光與遮陽效果的合理準確,必要時需要設計者進行計算分析,結合具體參數,周邊環境特點,進一步提高設計效果的可靠性。
圍護結構是否合理對于住宅生態的設計也是相當重要的,此項圍護結構除了具有一般圍護結構的保護功能以外,還要使其在建筑住宅環境改善方面發揮理想的效果。做好圍護結構的防火與保溫,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熱能損失,這也就滿足了合理的節能作用。對圍護結構進行材料的搭配時,盡量選擇具有隔音的材質,這樣就能有效的控制噪音的污染。門窗結構,更是重點考慮的對象,既要滿足使用功能,又能有效的具備良好的隔音效果。
對于建筑結構的開發與設計工作來講,能夠運用科學的、合理的、系統的方式進行生態建筑的規劃與實施,已成為現如今建筑市場發展創新建筑模式的重要前進方向,合理的生態建筑理念,能夠在多方面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與環保節能的資源配置要求。發展理想型生態建筑,是目前乃至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建筑發展趨勢。只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把生態建筑做好,做實,才能在時代的大潮中永遠屹立不倒。
[1]李明,饒水.淺議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J].安徽建筑.2015(51)24-25.
[2]王金賢,趙桂紅,王萍萍.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7)11.
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