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琳 何紀翔
引入元認知理論 提升創新創業教學成效
◆馬曉琳 何紀翔
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為此,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推動創新創業活動的文件,2015年1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
隨后,各高校開始部署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但由于這是一個新的體系,也沒有太多成熟的可借鑒的范本作為參考,因此各高校在組織創新創業教學的過程中,也反映出不同的問題,其中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學生雖然接受了相關課程、實訓實踐的學習,但通過教學效果評估等進行測量后,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為此,筆者通過引入心理學中的元認知理論來強化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從而使得創新創業教學活動更有成效。
1976年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在其出版的《認知發展》一書中率先提出了完整的元認知理論體系,他將元認知表述為“個人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它相關事情的知識”,以及“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依據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測以及連續的調節和協調”。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大學生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它是以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果為對象、以對認知活動的調節和監控為外在表現的認知。1985至1990年期間,O'malley和Chamot在Flavell理論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元認知理論除了“自我對認知的認知”這一過程外,還包括設計學習方法,思考如何使學習更加有效,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以及在學習活動完成之后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等。
元認知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演變出來區別與其他哺乳動物的一種心理特質,能夠幫助人類進行反省,并跳出自己的角色來觀察自身的學習的過程。同時,還學會對所學習的知識技能等內容進行評估,從而決定進行繼續學習或是調節學習進度學習方法等,這就是所謂的監控和鞏固的過程。
良好的環境、健全的服務體系、相關的激勵機制對推動創業創新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要真正做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僅僅靠改善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國家都認識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很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人才。但實際上創業的人,特別是有價值的創業者為數不多,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問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教育。傳統教育中,我們在短期掌握知識的同時,可能犧牲長期的能力。一個人的自信心、好奇心和創造力都是長期的,但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消滅掉一個人的自信心與好奇心,而這些對于創新創業者而言是必備素質。
為此,我國政府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备鞲咝R查_始逐步將相關課程作為必修課列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受到我國傳統教育體系的影響,部分院校在組織創新創業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依然遵循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聽的傳統方法,即使將該類課程作為必修課列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然而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并沒明顯。另一方面,在此番創新創業教育的大潮中,一些機構也組織開展了一些教學方法和思維的培訓,但老師們所帶回來的教學方法,也只是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論和方法的學習浮于表面,只看到了過程和形式,卻并沒有真正去改變學生思考的根基。
雖然列入必修課范圍,但創新創業課程所獲得學時數依然比較有限,各高校開展教學的形式也百花齊放,有的以行政班建制來教學,有的則開設大班講座,有的進行分組精英教學等等。此外,學生受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后,對于“創新”和“創業”產生了異常高的興趣,但是,在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其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也很難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因此要使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和專業學習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元認知理論和策略來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調整知識結構,使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加有效果。
元認知理論能夠提供給學生一種自主學習、管理自身的方法。通過將元認知理論引入到創新創業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規劃自己的學習過程,并不斷反思反省自身學習的成效和方向,引導學生經常地反思自己的學習,幫助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判斷與評估。
在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元認知理論納入到我們的整體教學內容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置以元認知理論為基礎的思維訓練課
要培養大學生的元認知思維,必須先讓大學生對相關的理論有一個認識,因此,我們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單獨拿出一部分課時來進行學生的思維訓練,而這種訓練時以元認知理論和策略為基礎來展開的。為此,我們還特別進行了測試,設置了一個開設思維訓練的實驗班和不設置該課程的普通班,進行一個學期的學習后,我們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以元認知策略與具體認知策略相結合的訓練模式比沒有設置該課程的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強,能夠針對自己的性格、職業發展規劃等對學習目標進行設置,能夠作出適合自身特質的學習計劃,并自主開展學習過程的監控和復習等。
(二) 案例教學結合元認知策略
創新創業教育中往往會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案例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而案例所起的作用,更多是帶給學生一種“悟”——即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結合,總結出自身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當采取的措施。此時,我們將元認知策略融入到案例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策略帶入到對案例的思考中,并學會跳脫出當事人的角色,以更高的視野來看待案例中突顯出的問題,從而給予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三)培養學生元認知學習的習慣
在課內的訓練和課外作業中,我們都有意識地培養和加強學生元認知調節的訓練,比如“照鏡子”、“猜大小”、“冥想”等,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元認知意識,強化起內心中對于世界、社會、自我的認識,從而幫助其能夠更好地應對今后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此外,我們還要求學生每天都必須寫一篇日記,記錄一天中主要遇到的問題,并以元認知策略來進行剖析,從而以書面化、可視化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自我監控、評估、反饋的過程。
(四)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當然,元認知不是萬能的,在我們嘗試將元認知理論引入到創新創業教學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比如,元認知理論本身是心理學的知識,而我們從事創新創業教學的老師中,學習過心理學的少之又少,那么為此我們專門邀請專家對我們參與教學的老師都進行了系統化的培訓,保證教學過程中能夠正確傳授所講內容和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特質對學習的效果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元認知理論是一種對自身認知的認知的過程,而極少部分學生較難領悟何謂“認知的認知”這一過程,再加上大學生正值年輕氣盛、意氣風發之時,往往學生在遇事時還是會不自覺地退回到“哺乳腦”階段。所以更加說明,元認知理論和策劃對人的影響需要加以較長時間的引導,才能真正給予學生更好的羅輯思維能力。
元認知理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相對成熟,經過大量的學者研究也標明,它對我們的思維、行為活動能夠起到控制和協調的作用,元認知的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個體參與社會活動活動的整體水平,同時也集中體現了個體思維、智力水平的高低。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新的課程體系,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僅只是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技能,更應該學會對學習內容的識別、加工和理解,同時也是一個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監控、調節的元認知過程,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往往取決于元認知過程的水平。在大學生面對創新創業這一熱門卻又新奇的內容時,能不能結合自身的特點、職業發展規劃等來合理設置學習目標,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將元認知理論引入到創新創業教學中的一個主要目的。通過一些實驗,我們也證明了元認知對于提升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學習能力和效果的確大有幫助,當然,更加深入的研究還在持續,我們期待有更多更完善的研究成果。
馬曉琳,貴州財經大學;何紀翔,貴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