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梅

不做走馬觀花的游客,全身心去感受當地景觀和文化,德國的旅行者可以說是模范。“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是不會出現在德國旅行者身上的。
準備去哪里旅行?怎么去?為什么去這里而不是那里?到底想看什么?了解當地的文化有多少?需要帶哪些必備的衣物?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旅行前要做的必修課。沒有準備的旅游對德國人來說不算是認真的旅游。
住在德國漢諾威的達拉和住在德國漢堡的梅杰兩家,去年圣誕節后,準備去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秘魯的印加圣地馬丘比丘。梅杰先生是建議者,他的南美理想來源于他早年去秘魯做義工的經歷。考慮到秘魯與厄瓜多爾都在南美,從時間與地理位置上說更合適,所以大家決定一并旅游兩地。我也是這個“南美小隊”的參加者,所以目睹了整個行程。
我另一位朋友,曾去過格陵蘭島的斯蒂文先生,說他為旅行做過一年半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準備。當然,這次去南美,我們兩家人也不例外,除了跑步健身等體能上的準備外,重要的是對當地文化與地理的認識與了解。
第一步:了解。購買導游書,尋找相關的影視光盤并互換,去圖書館借相關的歷史地理以及文學書籍。每個人都會做一些個人筆記。
第二步:聚會討論。“南美小隊”的幾家人因為住處不一,約定在第三地會面。我們選擇了漢堡與漢諾威高速公路的交叉處飯館里交換信息。因為馬丘比丘所在的印加城庫斯科海拔3000多米,所以防止高原反應也成了必要話題。
“南美小隊”專門請了一位曾在秘魯首都利馬工作過的親友來介紹當地的風俗和她的體會。她除了對導游書上的景觀作了介紹外,還推薦了不少特殊的地方,讓我們不要遺漏。當然,介紹當地的飲食和注意事項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準備行裝。德國人出門的行裝可以說是專業的。不少德國人外出旅游時,其行囊里,登山鞋、防雨衣、旅游手套、防曬油等等用品應有盡有,這讓旅游者游刃有余。
德國人旅行,還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帶一本行程中看的書。
“南美小隊”成員達拉夫人在旅行回來后談感受時說:“你沒有去加拉帕戈斯群島,你就不明白那兒為什么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在這個赤道的群島上,蜥蜴、烏龜、蟹和海獅都是司空見慣的人類的朋友,夜晚從海里爬上來的海獅可以大搖大擺地出恭,而我們一直覺得面目可憎的蜥蜴其實十分可愛……”
達拉夫人還說:“你想象不到仙人掌和蒲公英可以成為大樹,也不會知道古老的巨龜會與牛一同吃草,鵜鶘不但有扎猛子捉獵物的爆發力,它還是魚市上等待漁民施舍的懶漢。那紅艷的火烈鳥,漂亮的藍足、紅足鰹鳥,讓我都不忍離開了。特別是,你會看到飛來飛去的達爾文雀,它們可是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對象呢!”
對于德國人來說,旅行也是受教育的一種方式。
在秘魯馬丘比丘,“南美小隊”登上了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這里有印加帝國建于公元1500年的城市遺跡,現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之地。
德國的旅行者很注重對當地文化習俗的研究,相對導游書的推薦,他們更喜歡詢問當地人哪里的飯菜更地道,有時他們會放棄飯店的早餐而自己去找當地老百姓的早餐館。
在秘魯的利馬,“南美小隊”品嘗了各種食品,發現秘魯的飲食除了有當地特點外,還融入了中國和墨西哥的飲食風味。可見,這個曾經的西班牙殖民地是一個開放寬容的地方。
德國人旅行一般不追求居住豪華的飯店,幾個人一間的青年旅社,對于年輕人絕對是一個好選擇,也沒人因此羞愧。
除了在青年旅社寄宿,德國人還喜歡搭帳篷過夜。德國人說,到瑞典、挪威或丹麥等北歐國家旅行,那一島連一島的山上都是沒有任何污染的森林,那一個又一個的湖中都是蘆葦,里面到處是藍蜻蜓與河貍……在那樣的地方,你絕對找不到賓館,因為北歐人不做破壞自然的傻事。除非你想在離美景不遠處租私人別墅,但是你不能只住兩天就換地方,而帳篷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帳篷也分三六九等,買一個質量好的能用10年,那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此外,帳篷多姿多彩,有家庭帳篷,帶前廳后院的;有抗寒的,能在雪地上搭,當然還要有睡袋。德國人買帳篷和睡袋追求高質量,講究名牌,不愿在這個方面省錢。
我認識的六位高中學生,曾向我講述了他們與父母“割臍帶旅行”的經歷。他們自駕中巴,帶著帳篷,環游了歐洲。他們說,在露營地他們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人,那種交往是學校里學不到的。在奧地利,他們曾因找不到露營地,只好打電話給之前在露營上認識的奧地利一家人。最后,這群小伙子幸運地被邀請來這家人的花園搭帳篷,主人還用烤肉歡迎他們。
朋友史戴非是一個老板,他夏天常帶領全家騎車去瑞典。他和8歲的大女兒騎雙人車,后面掛一小拖車,兩歲半的小女兒坐在里面,他太太則騎單車。每天5小時行程,走一走看一看,他們說其樂無窮。住哪兒?當然是帳篷!
斯蒂文是德國不來梅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一位冒險家,他的足跡涉及了很多高山險嶺。去年8月,斯蒂文與五個歐洲冒險家一起沿著當年福瑞迪奧·南森的足跡,完成了長達5個星期500公里的格陵蘭島徒步旅程。
這位福瑞迪奧·南森,生于1861年,是一位動物學家、極地探險家和海洋學家。1888年,他第一個成功地越過格陵蘭冰蓋地,并于1893年至1896年進行了北極探險。他的探索徹底改變了極地旅行的技巧,從而影響了所有后來遠征北極和南極的探險家和科學家。不僅如此,南森還在海洋學儀器的設計、風生洋流的解釋等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南森是斯蒂文少年時的偶像,他穿南森式樣的衣服,學南森的表情和動作,視南森所有的話為金句,并夢想有一天踏著南森的足跡去探險。
斯蒂文說,有一天夜里,他在格陵蘭看見了讓他驚喜不已的北極光,“那是綠色和藍色交織的光芒,持續了一個小時呢”。
斯蒂文還說,在旅程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只在無盡頭的雪白色里行走,直到看見了石頭上的紅色和飛跑的雪兔子,才見到除白色外的其他顏色。他們用滑雪杖當矛刺向水中,捉到了三條魚,帶回宿營地用帳篷地鍋(專門為帳篷旅行者設計的鍋),倒上豆子罐頭里的鹽水煮魚,真是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