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興林
四川省江油市三醫院中醫科,四川江油 621700
骨性關節炎屬于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常發病于老年人[1],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癥狀主要是關節疼痛、僵硬以及關節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制約人們的生活能力[2]。該文中對該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對觀察組采用中醫康復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的60例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確診為骨性關節炎[3],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患中男性患者14例,占比為46.7%,女性患者16例,占比為 53.3%,年齡 50~76 歲,平均年齡為(62.5±5.0)歲,病程 1~16 年,平均病程為(9.5±4.5)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例,占比為43.3%,女性患者17例,占比為 56.7%,年齡 51~77 歲,平均年齡為(62.3±5.2)歲,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為(9.6±4.3)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分析。
對照組采用布洛芬藥物治療,患者口服布洛芬,300 mg/次,2次/d,早晚各一次。觀察組采用中醫康復治療,具體為中醫和中藥兩種治療方式,即中醫推拿、中藥熏洗以及中藥處方治療。中醫推拿:對患者的肌肉和骨骼進行推拿,時間為5 min/次左右,1次/d;中藥熏洗:藥物組成有蘇木、透骨草、川芎、海桐皮、生川草,將患處放在中藥中浸泡1 h,然后將中藥煮沸后對患處進行熏蒸,時間為30 min,2次/d;根據中醫辯證論證對患者的骨性關節炎進行分型,并結合患者的身體素質給予中藥治療,中藥采用水煎煮的方式分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為患者的全部癥狀恢復正常,骨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生活可自理;有效為患者的癥狀有所緩解,骨關節功能基本正常;無效為患者的癥狀沒有改變,骨關節功能沒有改善甚至是加重,生活無法自理。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加上有效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骨性關節炎功能(JOA)評價患者的骨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同時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以上數據的分析處理均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對比展開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展開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相比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3.3%)明顯較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為(2.1±1.0)分,JOA評分為(95.8±19.4)分,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為(3.6±2.0)分,JOA 評分為(90.0±15.2)分,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5.8±1.6)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7±2.3)d,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感染3例,疼痛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骨性關節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老年人的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表現為關節僵硬、疼痛以及無法正常活動等[4],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是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研究發現其與患者內分泌的紊亂、遺傳因素、軟骨代謝異常以及生理功能的減退等有一定的關系。按照關節病理的不同臨床表現骨性關節炎又被稱為增生性關節炎和退行性關節炎。傳統治療中將疼痛作為重點,患者經過長期藥物治療后,明顯降低了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不良反應較為突出[5]。臨床上對于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一般采用的是西藥治療,雖然可以緩解疼痛,但是治療時間較長,不良反應較多,只能達到短期的治療效果。因此,需要給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確保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近年來,中醫在臨床上發展較為穩定,大量實踐發現中醫康復治療骨性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效果[3]。中醫學上將骨性關節炎歸屬于“骨痹”范疇,病機在于長期血淤、寒、濕氣的入侵,損傷筋骨。中醫康復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對患者的骨關節進行分型給予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中醫推拿是為了緩解患者肌肉和骨骼的緊張感,促進機體血液循環,中藥熏洗的作用是通過熏蒸將藥物作用于患處,緩解患處的疼痛,中藥藥物治療是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內治,達到最終治療的目的[7]。中醫康復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效果更加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8]。該文中著重對該院30例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采用中醫康復進行治療,結果表明,經過治療后,相比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3.3%)明顯較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中醫康復治療骨性關節炎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 VAS 評分為(2.1±1.0)分,JOA 評分為(95.8±19.4)分,對照組患者的 VAS 評分為(3.6±2.0)分,JOA評分為(90.0±15.2)分,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中醫康復治療骨性關節炎可以緩解患者骨關節的疼痛,促進其功能的恢復;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5.8±1.6)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7±2.3)d,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康復治療是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后給予針對性的治療,結合中醫推拿、熏洗以及中藥處方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骨關節功能的恢復,觀察組患者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感染3例,疼痛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采用中醫康復治療可以減少關節的感染、緩解其疼痛,進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助于患者骨關節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因此,臨床上對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可以采用中醫康復治療,即中醫推拿、中藥熏洗以及中藥處方治療等,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疾病的久治不愈,從而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
綜上所述,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采用中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骨關節功能,住院時間短,不良反應少,建議在臨床上使用。
[1]董兵.老年骨性關節炎的中醫骨科康復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0(5):95.
[2]羅登攀.中醫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96例效果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7,8(3):72.
[3]王黎,李萍,王東紅,等.中醫康復技術為主治療骨性關節炎方法探討[J].現代中醫藥,2016,32(3):38-39.
[4]劉金山.中醫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2(5):55-56.
[5]譚世洪.運動療法結合中醫康復綜合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6,6(16):55-56.
[6]陳健,王善明.中醫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80例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6,8(19):2913-2914.
[7]肖麗娜,肖汶希.三聯序貫特色療法聯合中醫康復對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4(5):1183-1184.
[8]羅學輝,曾文磊,熊昌盛,等.中醫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143例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9(13):2916-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