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臨沂市蘭山區方城中心衛生院,山東臨沂 276000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圍內的流行性傳染病,由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A16型感染所致,一般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臨床癥狀以發熱、口腔部位、手足臀部發生皰疹為主要特點,傳染速度較快,嚴重者可并發心呼吸道感染、肺水腫、肌炎、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麻痹等疾病,重癥患者可導致死亡。所以應盡早發現、盡早診斷和治療控制。該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檢出的580例手足口病患兒,進行臨床資料的回顧性總結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探討有效的預防措施,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檢出的580例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326例,占 56.2%(326/580),女 254例,占43.8%(254/580),所有患兒經臨床常規診斷確診,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中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352例門診患兒,214例住院患兒,14例危重患兒。
回顧性分析患兒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來源、臨床特征等。
該次研究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人群分布 580例手足口病患者中,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男 326 例,占 56.2%(326/580),女 254 例,占43.8%(254/580),說明男童患病比例高于女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年齡最小3月齡,最大10.5歲,其中52例為1歲以下嬰兒,366例年齡在1~3歲,3~6歲150例,6歲以上兒童12例,3歲以下患兒比例明顯偏高,比較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表1 患兒年齡分布
2.1.2 發病時間 患者的發表時間,多發病于春節(4~6月)。見下表2。

表2 患兒發病時間分布
2.1.3 地域分布 580例患兒中,鄉村地區的共有320例,占 55.2%(320/580),城區共有 260例,發病率為44.8%(260/580),說明鄉村發病率高于城區。見表3。

表3 患兒地域分布
2.2.1 皮疹 所有患兒都有皮疹狀況,多以手足掌為多發處,同時伴有發熱狀況,一般發熱后1~3 d內伴有皮疹現象,且只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可在口腔皰疹后2~3 d出現發熱現象,一些患兒另外會在臀部、膝蓋、肛門周圍出現皰疹現象,少數患兒皮疹分布較廣,可延伸至背部、臀部、膝部等部位。
2.2.2 發熱 324例患兒有發熱現象,占55.9%(324/580),其中體溫在 39℃以上的患兒共有 26例,占8.0%(26/324)。
2.2.3 口腔黏膜病變 388例患兒出現口腔黏膜病變,占67.0%(388/580)主要表現在舌、頰黏膜、軟腭 、硬腭、口唇、齒齦、扁桃體等部位出現白色潰瘍,局部淋巴結不伴有腫大現象。
2.2.4 并發癥 所有患兒中有144例出現相關的并發癥,占25.0%(144/580),其中有 26例為支氣管炎,占18.1%(26/144),10 例為肺炎, 占 6.9%(10/144),2 例為胸膜炎,占1.4%(2/144),2例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占 1.4%(2/144),92例為心肌損失, 占 63.9%(92/144),10 例為病毒性腦炎,占 6.9%(10/144)。
加強個人衛生健康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兒童養成飯前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注意不喝生水及吃生冷食物,和患病兒童保持適當距離;家長要避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衛生,勤通風,保持環境衛生,出現感染癥狀要及時治療。
在幼兒園及小學容易發病的兒童聚集場所,要注意保持公共環境的衛生,定期打掃衛生,對所使用的玩具、餐具等進行清洗消毒。堅持每日定時檢查制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送診、進行必要的隔離治療和充分的休息等,對患兒所用物品進行消毒。對于疫情發生重要時期,教育和衛生部門可對幼教機構或小學實施集體放假處理。在疾病流行期間,醫療機構要設立專門的分診部門,進行專門的接診;做好病房及診療區的消毒工作,特別是室內空氣、接送車輛要做好消毒工作;接診醫生及護理人員在接診和處理完每1例后,要認真洗手或消毒。如果出現眾多患者或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及疾控機構報告。
要對手足口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從而早診斷和早治療,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擴散。要加強各項指標的監測,在手足口病流行和爆發疫情時,應派專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采集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調查致病病原,進行分型鑒定,從而掌握此病的流行規律。另外需要建立EV71病毒流行監測網絡,加強疾病流行情況的辨別和分析工作,確定疾病基因類型、毒力及致病性等,從而有效的預測手足口病的流行發展趨勢。
[1]李學軍,高皓宇,陳晨,等.兒童手足口病行為干預研究[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7(6):502-505.
[2]任佩佩,陳亞慧,王波,等.某社區2012-2015年學齡前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86-388.
[3]鄧坤儀,范漢恭,黃桑,等.中山市2011-2015年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分子病原學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7(11):1861-1864.
[4]陳巧敏,周維俊,楊麗清,等.兒童手足口病臨床治療體會[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24-25.
[5]吳振霞,畢麗軍.2011—2015年常州市鐘樓區14歲以下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校醫,2016(10):754-755.
[6]杜昆,周名,劉學政,等.236例兒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2):5216-5217.
[7]霍霆.兒童手足口病的診治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3):280.
[8]邢娜,楊東平,謝娟.天津市河西區學齡前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相關因素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4(6):1015-1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