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紀魁 ,王靜
1.沂南縣人民醫院急診骨科,山東臨沂 276300;2.沂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臨沂 276300
踝關節作為臨床中常見的關節骨折類型,由于踝部的骨性突起,且軟組織覆蓋相對較少,皮下組織較為疏松,從而導致其在進行手術治療后,患者多伴有踝關節僵硬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踝關節功能恢復[1-2]。然而,目前臨床中卻并未針對踝部骨折術后踝關節僵硬進行有效的預防,這將為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產生巨大的阻礙。基于此,該研究隨機選取了該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0例踝部關節骨折且行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綜合療法的方式對患者進行了治療,期望以此來實現對踝部骨折術后踝關節僵硬的預防,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內選取了該院收治110例踝部關節骨折且行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5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17~65歲,平均年齡(42.19±6.83)歲。 對照組 55例,男性患者 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為15~63歲,平均年齡 (41.88±5.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于院內統一行內固定手術進行治療,治療后,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術后抗感染治療和康復功能訓練,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綜合療法對踝關節僵硬進行預防,治療方法如下:①手法治療:患者取平臥位,環抱患者患側的踝部,采取拔伸手法按順序點按其三陰交穴、昆侖穴、解溪穴、照海穴以及太溪穴等,待患者主訴出現酸脹或麻等感覺后停止,并于小腿下段至足跟捋順、拔伸并抖動;一手托住患者的患側足跟,一手握住患側腳掌,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旋轉,待患者主訴踝部出現酸麻感覺后靜置,3~5 min后繼續運動,5~10次/d;積極引導患者進行踝關節的活動,通過背伸、跖屈以及旋轉等活動,并在進行手法治療后反復拍打并揉搓踝部肌肉,直至肌肉放松。②中藥治療:采取中藥熏蒸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藥方包括雞血藤30 g,獨正干、海桐皮、丹參和楤木各20 g,桑枝、伸筋草和羊躑躅15 g,海風藤、桃仁、川椒、紅花、沒藥和威靈仙10 g,將所有藥材加入3 000 mL的冷水中浸泡,30 min將其取出煎煮,并將適量藥液加入清潔盆內,使患者將患側的足踝處放置于熏蒸架上進行中藥熏蒸治療,待藥液溫度降低至45℃時,可將患足放入藥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40~50 min,2次/d。患者以治療1周為1個療程,共計治療3個療程。治療結束后,統計兩組患者的踝關節僵硬發生率,踝關節僵硬的診斷依據為患者術后出現踝部腫脹疼痛,且踝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活動度明顯下降。同時,利用踝關節評分標準(Kofoed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評分標準包括3部分,分別為疼痛(50 分)、功能(30 分)和活動度(20 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踝關節功能越高。
研究中的數據均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使用χ2校驗,計量資料使用t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治療組經治療后,僅有1例患者出現了踝關節僵硬,踝關節僵硬發生率為1.82%,而對照組內共有9例患者出現了踝關節僵硬,踝關節僵硬發生率為16.36%,治療組的踝關節僵硬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踝關節評分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治療組的踝關節評分為(92.37±3.4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1±8.4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踝關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踝關節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疼痛 功能 活動度 總分治療組(n=55)對照組(n=55)t值P值45.39±2.82 39.74±4.16 4.553 0.033 27.81±1.15 20.46±3.21 4.689 0.030 18.87±1.09 11.55±2.25 5.014 0.025 92.37±3.45 78.51±8.44 5.528 0.019
踝部骨折即為踝關節骨折,其多為間接暴力或踝部扭傷所引發,根據暴力的方向以及受傷的位置不同,可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同類型的骨折。臨床中,針對踝部骨折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不僅可以迅速恢復骨折的復位,同時也對縮短患者的功能活動時間發揮出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3]。臨床經驗表明,踝關節僵硬作為踝部骨折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其主要是由于肌肉肌腱攣縮,瘢痕黏連,從而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僵硬、腫脹癥狀,影響了踝關節的活動和功能恢復,嚴重時還將留下后遺癥,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
從中醫角度來看,踝部術后的踝關節僵硬屬于“痹癥”“筋傷”等范疇,因此在對其進行預防和治療時,應當以消腫、活血等為治療原則。綜合療法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治療方法,其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病情嚴重程度等不同,從而對現有的治療手段進行有效的組合,以此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提升[4]。該研究通過對患者實施綜合療法,以此來觀察其對踝部骨折術后患者關節僵硬預防的有效性,結果發現治療組的踝關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療法可以有效實現對踝關節僵硬的預防。其中,中藥熏洗的方式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有利于血腫的吸收以及水腫的消散,加速了骨折處的迅速愈合,并促進了軟組織的快速修復,使踝關節功能得以順利恢復,且不易出現關節僵硬情況。林浩元[5]在使用中藥熏洗對踝部骨折后關節僵硬進行治療時,發現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1.6%,而在功能鍛煉的配合下也促進了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同時,該研究針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踝關節評分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治療組的踝關節評分為(92.37±3.4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1±8.44)分(P<0.05),說明綜合療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踝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為改善患者的預后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綜合療法可以有效應用于踝部骨折術后患者踝關節僵硬的預防中,降低了踝部骨折術后患者的踝關節僵硬發生率,且提高了患者的踝關節評分,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宜廣泛應用與推廣。
[1]仲榮洲,許嘉寧,王陶黎,等.小腿后側深層肌肉手法松解治療踝關節骨折術后后期僵硬[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7,11(2):104-107.
[2]周明客.中藥熏洗聯合推拿治療踝關節骨折術后并發關節僵硬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0):60-61.
[3]王智.中藥熏蒸結合關節松動治療踝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僵硬的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4):114.
[4]劉葉飛.系統康復治療踝關節骨折的應用及臨床有效性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5):2257-2259.
[5]林浩元.中藥薰洗治療踝部骨折后關節僵硬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23(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