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武威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心血管內科,甘肅武威 733009
冠心病是臨床診療中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類型,發病率最高的群體為老年人。近幾年,隨著老年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冠心病的發生率不斷升高,這給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醫院需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將心肺康復治療應用于冠心病患者,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焦慮抑郁情況,提高其生活質量[1]。該院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心肺康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設立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37~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6.57)歲,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39~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6.69)歲,觀察組給予心肺康復治療。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肺康復治療,主要包括:①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使其提高對冠心病的認識,并鼓勵其堅持康復治療;同時,醫護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認真傾聽患者的需求,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若其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并向其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使其樹立信心,緩解各種不良情緒,進而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與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此外,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與飲食習慣,對其飲食進行合理安排,要求患者戒煙與戒酒,飲食以低脂低鹽為主,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循序漸進的開展康復運動訓練,早期指導患者進行床邊活動與床上活動,中期指導患者進行走廊活動與室內活動,康復期指導患者進行體操運動與室外步行,訓練過程中需對運動量進行合理的控制,杜絕患者過度勞累。③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開展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呼吸功能訓練,包括:彎腰、擴胸和四肢活動、呼吸操,并對患者的腹式呼吸與縮唇呼吸進行訓練,2次/d。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LVEF、收縮壓、舒張壓、最大代謝當量作為評估標準。運用SF-36評價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以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身體疼痛、總體健康作為評估標準。并利用SDS(抑郁自評量表)與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使用(±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s)
組別LVEF(%)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最大代謝當量(METs)對照組(n=50)觀察組(n=50)44.95±6.82 51.52±6.31 129.03±11.17 126.09±8.08 74.18±9.01 73.42±9.27 5.77±0.72 6.47±0.89
經治療后,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項目 對照組 觀察組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身體疼痛總體健康32.21±14.25 65.89±23.67 53.20±11.32 30.38±13.28 40.24±16.57 59.92±12.65 62.28±18.51 52.13±10.23 56.89±24.10 70.78±22.38 75.87±12.62 52.54±18.79 64.11±15.78 73.21±14.68 72.81±17.73 66.91±15.90
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SDS與SAS評分分別為:(36.58±3.42)分、(45.57±5.31)分,觀察組患者的SDS 與 SAS 評分分別為(30.25±3.51)分、(30.17±4.31)分,可以發現,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發病的初期沒有表現出典型癥狀,但隨著患者的病情加重,使得患者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從而導致患者產生不安、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使其不愿配合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給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3]。醫院通過應用系統的心肺康復訓練,從而對患者的行為與心理進行合理干預,進而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進一步提高其社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心肺運動訓練是一種心肺功能的無創性檢測方法,該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狀態與運動耐力得以有效提高患者,且心肺運動試驗在呼吸病學、心臟病學等研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積極影響著對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程度的評估[4]。該研究中,經治療后,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優、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心理狀態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張利娟[5]的研究結果相符,可以得出,對冠心病患者應用心肺康復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心肺康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影響,可推廣。
[1]李賢勇,王秀杰.心臟康復與肺康復在急診治療中的應用及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4):746-748.
[2]張卉,武亮,刁倩.心肺康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SAS及SDS評分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8):2787-2788.
[3]葉榮菊,王凱.心血管康復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運動耐力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6,30(10):822-824.
[4]聶道芳,蔣戈利,劉文紅.針藥結合運動療法康復治療冠心病64例[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2):7-11.
[5]張利娟.心肺康復治療對冠心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