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甘肅蘭州 730020
膝關節屬于人體較為復雜的負重關節,膝關節退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部位疼痛,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顯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因素的變化,膝關節退變發病率持續增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上在膝關節退變方面的檢查有X線、超聲、磁共振等方式,進行X線檢查時,選擇合適的體位,能夠取得非常理想的檢查效果[2]。該文選擇2015年4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退變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膝關節退變的X線檢查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退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7.5±5.9)歲,病程 0.5~18 年,平均病程(10.3±3.7)年。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將60名患者視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60例作為對照,兩組在年齡、性別等各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與研究組均行X線檢查,采取不同體位檢查方式,包含有關節內側間隙變窄以及疾病檢出率等多個方面。選擇兩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針對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對比兩組檢查情況。
1.2.1 觀察組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美國風濕疾病協會膝關節退變診斷標準;②患者膝關節存在有不同程度疼痛;③患者膝關節不存在有其他骨科疾病;④患者膝關節不存在有外傷情況;⑤患者意識清楚,積極配合檢查,簽訂知情同意。
1.2.2 檢查方法 X線檢查設備選擇德國西門子MULTIX TOP懸吊式X線機,對兩組研究對象展開X線影像學檢查,檢查選擇兩種體位進行:①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檢查,引導患者膝關節45°屈曲,足尖向前,X線機探測板緊貼髕骨,患者手扶支架保持身體平衡,選擇患者髕骨下級水平傾斜10°水平投射X線;②膝關節常規前后直立檢查,患者雙腿自然站立,伸直膝關節,雙足并攏,X線機探測板緊貼患者膝關節后側,對準患者髕骨下緣水平投射。
根據X線檢查結果,找到股骨裸線與脛骨平臺之間距離最近的2個點,借助軟件測量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采取相同的方式測量患者關節外側最窄間隙,患者膝關節軟骨組織病變判斷標準為膝關節間隙變窄1~2 mm。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來完成該次研究的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內外側間隙明顯變窄,與正常人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檢查結果分析[(±s),mm]

表1 兩組膝關節檢查結果分析[(±s),mm]
組別 膝關節外側間隙(mm)膝關節內側間隙(mm)對照組(n=60)觀察組(n=60)P值6.51±0.73 3.11±0.28<0.05 7.18±0.75 4.02±0.31<0.05
觀察組患者選擇膝關節常規前后直立體位檢查,共檢查出膝關節退變患者43例,檢出率71.2%,選擇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檢查,共檢查出膝關節退變患者58例,檢出率96.7%,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檢査檢出率明顯高于膝關節常規前后直立體位檢查,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X線檢查方法不需要復雜的檢查設備,成本低廉,檢查方便快捷,圖像直觀清晰,在臨床影像學檢查方面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3]。針對膝關節退變患者采取X線檢查,能夠將患者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變化情況清楚直觀的反應出來,為之后的各項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膝關節退變患者在發病初期,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軟骨組織病變,軟骨基質小泡、內部存在有羥磷石灰石結晶,顆粒細小,X線檢查方式很難清楚的顯示[4]。因此,早期膝關節退變患者,很難通過X線檢查獲取理想的診斷效果,導致患者的早期治療受到影響[5]。
該次研究表明,在膝關節檢查結果方面,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內外側間隙明顯變窄,與正常人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體位檢查結果方面,觀察組患者選擇膝關節常規前后直立體位檢查,共檢查出膝關節退變患者43例,檢出率71.2%,選擇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檢查,共檢查出膝關節退變患者58例,檢出率96.7%,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檢査檢出率明顯高于膝關節常規前后直立體位檢查,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述所述,針對膝關節病變患者,選擇膝關節屈曲45°前負重位體位行X線檢查有著非常好的檢出率,在膝關節退變患者的診斷方面應用效果良好,在實際檢查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1]張英澤,李存祥,李冀東,等.不均勻沉降在膝關節退變及內翻過程中機制的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35(2):218-219.
[2]趙文杰,張斌,高松,等.低能量性髖部骨折與膝關節退變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37):5938-5942.
[3]王小健,魏壘.人血液中YKL-40濃度變化與膝關節退變關系的Meta分析[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33(7):1888.
[4]武永利,魏文元,李春,等.回醫針砂馬準灸對兔膝關節退變模型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7,39(4):365-367.
[5]韓磊,趙平,王飛,等.脊柱手法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受累椎體X射線量化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7):2740-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