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豐路,朱麟,王翼
肥城市人民醫院骨一科,山東肥城 271600
下肢骨折是長管狀骨中骨折發生的常見部位,其具有創面大、創傷重等特點。在臨床治療的中方法有多種,而最為常見的便是交鎖髓內釘治療[1]。但這種治療方式,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引發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因此,在交鎖髓內釘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早期動力化治療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下肢骨折的臨床治療當中[2]。該次研究了112例下肢骨折患者,分析了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下肢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了該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下肢骨折患者,以此來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56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齡22~67 歲,平均(40.61±6.75)歲;對照組 56 例患者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齡23~70歲,平均(41.42±6.5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①弧形切口作與患者骨折處中央外側位置,進行麻醉后,牽引復位骨折處再擴髓,根據術前患者資料,選取直徑與長度合適的髓內釘,并備好相鄰型號的備用髓內釘;②在患者下肢骨折結節上緣處作切口,切開患者皮膚組織,使其骨折端完全暴露,牽引復位骨折后選取正確的插置點進行擴髓,并固定連接器與髓內釘。瞄準器放置鎖釘2枚;③放置遠端鎖釘設備,由內而外進行鎖釘,輕敲髓內釘,避免入釘分離骨折端。待遠端骨折入釘后于近端安置鎖定設備后,鎖定近端骨折后清潔術野,切口縫合;④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動力化治療。即術后6周取出近端鎖釘,換用動力固定,同時監測患者骨痂部位。
對比兩組患者骨折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其中,整體治療效果評估分為以下幾項:①優:患者能夠正常行走,且日常生活為受到影響;②良:患者恢復基本行走功能,關節活動度恢復達50%以上;③可:患者術后行走功能受到輕微阻礙,關節活動恢復度在50%以下;④差:患者無法正常行走,且存在著明顯的關節受限[3]。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n(%)]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6例實驗組患者骨折治療優良率為96.43%(54/56);56例對照組患者的骨折治療優良率為76.79%(43/56);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治療效果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治療效果對比[n(%)]
56例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9%;56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7.86%;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下肢骨折主要包含了兩種類型,脛骨骨折與股骨骨折,在臨床的治療中有多種方式,其中以交鎖髓內釘最為常見。而交鎖髓內釘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夠顯著,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動力化治療則是一種控制骨折治愈不佳的有效手段,在交鎖髓內釘治療中聯合動力化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4]。通常,動力化治療應在患者術后6周時進行,避免早期使用所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同時還需要嚴格掌控治療的時間,避免因為治療時間過晚而出現骨質硬化的現象。此外,有臨床研究認為[5],通常骨折發生與治療后,使較多的血清因子進入到骨折的愈合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功能,血清BGP、IGF-1、EGF以及OPG水平均為骨折愈合的重要指標,其能夠對成骨蛋白的活躍程度起到較為優質的影響作用,同時還能夠調節骨折的代謝活動,極大的提高了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BGP、EGF以及OPG是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的一項重要指標;而IGF-1則能夠有效的反映出骨代謝與骨質形成的情況,體現出骨折治療過程中,骨愈合的活躍程度。在此次研究中:56例實驗組患者骨折治療優良率為96.43%(54/56);56例對照組患者的骨折治療優良率為76.79%(43/56);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治療效果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9%,遠低于對照組的17.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陳華偉,蔡延祿,林冬杰,等.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療效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5,28(3):13-15.
[2]王曉飛,呂長虹.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1):4405-4406.
[3]閔競,何盛江,鄭華,等.交鎖髓內早期動力化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 [J].重慶醫學,2015,42(25):2988-2990.
[4]楊尚遠.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鎖髓內釘早期動力化治療的臨床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8(166):128-129.
[5]向自力.早期交鎖髓內釘動力化治療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