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冉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藥學部,山東淄博 255000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的過程中,社會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1]。同時在外部環境的作用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致使截肢率與致殘率不斷升高。臨床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外科手術可加快患者肢體血供,但患者術后再狹窄與遠期通暢問題很難解決。如采取介入治療,將會產生非常高的醫療費,受到醫療條件的影響,部分醫院也很難推廣此種技術[2]。對此,通過非手術治療方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于該類患者具有較大意義。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文研究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該院接收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102例,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動脈閉塞癥的判斷標準。采用隨機拋硬幣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患者年齡為45~86歲,平均年齡為(66.7±6.4)歲。病程 0.5~8 年,平均病程為(4.1±1.5)年。分期 I期 23例,II期 28例。觀察組 51例,男29例,女22例,患者年齡為46~86歲,平均年齡為(67.1±6.2)歲。 病程 0.5~9 年,平均病程為(4.3±1.7)年。分期I期22例,II期29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即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入凱時注射液10 μg,予以靜脈注射,1次/d,同時予以拜阿司匹林0.1 g,口服1次/d。觀察組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西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同時內服中藥溫經化痰湯,外用中藥溫經回陽散,用水煎熏洗。溫經化痰湯包括制附子10 g,桂枝 8 g,干姜 12 g,當歸 12 g,沒藥 8 g,延胡索12 g,山楂 16 g,生牡蠣 24 g,海藻 32 g,浙貝母 16 g,姜黃 8 g,穿山甲 22 g,乳香 12 g,當歸 8 g,細辛 4 g,干姜9 g,僵蠶12 g,1劑/d,口服。溫經回陽散包括生草烏 10 g,川花椒 8 g,姜黃 10 g,海桐皮 18 g,透骨草28 g,紅花 12 g,桂枝 16 g,膽南星 12 g,煎湯 3 000 mL,溫度控制在45℃,浸足熏洗,1次/d。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并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血沉以及紅細胞比容。治愈:經治療后患者的各項癥狀全部消失,肢體末梢血液循環顯著改善,每分鐘可步行100~120步,且步行1 500 m后并無不適;顯效: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明顯改善,肢體末梢血液循環改善,可步行100~120步/min,可持續行走500 m;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肢體末梢血液循環有所改善,步行100~120步/min,可連續行走300步;無效:各項癥狀并未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加重。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活動產生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n(%)]利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1%,與對照組患者的84.3%相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率明顯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對比(±s)
注:# 為與治療前比較,#P<0.05;* 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全血比黏度(mpa/s)血漿比黏度(mpa/s) 紅細胞比容 血沉(mm/h)對照組(n=51)觀察組(n=5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73±1.26(6.21±1.23)#6.74±1.27(5.58±1.05)#*2.18±0.35(2.02±0.27)#2.19±0.46(1.57±0.24)#*0.53±0.07(0.49±0.04)#0.55±0.06(0.42±0.05)#*21.03±3.44(19.19±2.61)#20.05±2.29(16.12±2.1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對周圍動脈產生影響的一種臨床表現[3]。此種疾病發病率每年都在以不等的速度增長,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肢體出現狹窄或閉塞,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引起潰瘍甚至壞疽,有著非常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屬于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治療方法主要是消除危險因素,強化運動、藥物療法,同時也可采取手術與血管腔內治療。臨床治療需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常規性治療主要通過西醫治療改善患者病情[5]。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此次研究活動,充分說明常規西醫結合中醫治療效果更顯著,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相對比單純的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展開治療效果顯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萌,洪陽春,李珍,等.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226-231.
[2]馬宏,李廣慶,李茜,等.超聲動態監測聯合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5(a2):722.
[3]呂占偉,張敏道,董繼興,等.探討中西結合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4):98-99.
[4]教宗波,李大勇.血管腔內成形術配合中西醫藥物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7,26(4):18-19.
[5]智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采用中西結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5,15(8):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