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生物教學課堂也有了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增強課堂質量,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性教學手段,不斷達到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反思性教學,將教育理論與基礎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基礎教育,進而促進生物教學。通過具體教學措施,達到課堂效果最優化。教育者也逐漸轉變個人角色由講授式轉變為學習式。
關鍵詞:生物課堂;反思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提高個人的要求。教學活動為了進一步傳承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已經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方式。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能夠增強教師的反思能力與反思意識,進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現實生活中部分教師仍然進行傳統教學,這樣會導致教學模式落后,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必須基于反思性教育逐漸開展生物教學活動。
一、影響課前反思的因素
教師缺乏道德感與責任心,能夠導致教學的失敗,也難以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是否正確。他們認為反思,可能是對自己的一種批評,所以難以進行教學反思。
教師所從事的生物教育事業,不僅包括工作、熱情,也包括工作動機與態度價值觀,如果教師情感狀況較差,可能對當前工資薪酬不滿意,如果工作積極性較低,也難以進行課前反思,導致生物教學的實踐性活動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改變教學觀念
教師應當加強對新知識、新理念的不斷學習,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不斷反思,能夠在課堂實踐活動中促進個人價值觀與教育觀念的更新轉變,進而更好地指導生物教學。就是應當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反復思考教學方案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狀況,知識結構是否緊密。考查這種學習方式是否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否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狀況。
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長生物科學知識。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加強自身行為的改善與提高,能更加發揮自身的教育影響力。
三、帶領學生體驗自然
知識,源于自然。知識,是各類生物知識的寶庫。在當前的學生中,大部分是城里學生。與自然不親近,也難以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所以,教師應當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能否幫助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為學生建立創造氛圍,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利用生物科學知識調查周圍的生活,進而獲得滿意的資料。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之間能夠互相交流,積累經驗,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這樣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再進行及時點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物之時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到活的生物知識,進而取得較好的生物教學效果。
四、將反思性教學貫穿教學過程之中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通過傳遞生態系統中的具體信息進行課堂實踐。不斷探索如何組織高效率的生物教學活動,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情感融入其中,深刻地反思教學過程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加強對自身行為的反思,不斷改善,以期下次教學活動中能夠避免該問題的發生。
教師面對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應當打破傳統常規教學中對課程內容的枯燥講授,加強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改善自身的生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活動,反思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五、將實踐上升為理論反思
反思性教學并非單純地回顧教學內容,而應當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具體的解決措施來重新改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學生當前的實踐需求,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學生活動評價,并思考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加強與同行間的交流溝通,虛心聽取教學意見,取長補短。
反思性教學,促使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通過改善教學實踐,增強課堂內容設立,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將權威式的理論講解轉變為實踐性的教學傳授。反思性教學能夠突出教學的評價性與過程性,結合情景教學的獨特性,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利于教師的自身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課堂教學,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方式與內容。在個人就職期間有所成長,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7):12-17,27.
[2]林惠生.對反思性教學的再認識[J].廣東教育,2003(6):17-18.
[3]黃鴻玉.高中生物課的反思性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3):7-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