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心語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1-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了大慶發展生態旅游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通過對大慶城市的特點及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分析,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對大慶發展生態旅游有所貢獻。
關鍵詞 生態旅游 大慶 建議
一、大慶地區的概況
大慶市位于黑龍江省西部,下轄五區四縣,分別是薩爾圖區、讓胡路區、龍鳳區、紅崗區、大同區和肇州縣、肇源縣、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大慶市是一座美麗的油化之都,景觀獨具特色,被譽為“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北國溫泉之鄉”。擁有“中國休閑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市內50余處旅游景點星羅棋布,石油文化游、濕地景觀游、地熱休閑游、民俗風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已初具規模,不斷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二、大慶地區的旅游資源分析
(一)石油文化資源-城市生態系統的核心
大慶是中國著名的油城,近年來在大慶發現的化石,顯示遠古的東北雖氣候寒冷,但并不缺少生命活躍的身影,這些化石為大陸漂移和生物進化的假說,有機物的殘骸生成石油的理論提供了佐證。而大慶石油的開發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加工、改造形成人工生態系統的過程。
大慶不僅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還包含了包括“鐵人精神”在內的石油文化,大慶的石油文化是提高大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關鍵,在全國紅色文化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石油文化的基礎上開發的松基三井、鐵人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石油科技博物館和石油之星等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都已經成為獨具大慶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大慶人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建立起“森林草原相擁,湖澤水系相通”的自然景觀,油城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大慶市成為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二)濕地景觀資源-濕地生態系統的主體
濕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美譽,大慶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和嫩江從其中穿過,由于地勢低平,大慶的湖泊數量眾多,水域總面積29.3萬公頃。大慶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濕地類型十分齊全,景觀類型十分豐富,在濕地棲息著眾多的魚類、鳥類和珍稀水禽,與濕地相連的還有眾多的湖泊和沼澤,與之搭配的還有眾多的草甸、天然灌叢、人工林等,擁有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中濕地-龍鳳濕地,擁有亞洲僅有的兩塊原生態濕地之一的當奈濕地,大慶博物館通過湖泊濕地水下剖面將大慶湖泊濕地的成因和狀況,直觀、科學地講述水下生態。這些濕地景觀可以大大推動大慶生態旅游的深度發展。
(三)地熱資源-大慶林甸生態衛星新城的特征
大慶地區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尤其在林甸縣境內集中分布的雪地溫泉,填補了我國高寒地區室外高溫溫泉景區空白,林甸地區的地熱資源具有分布廣,溫度高,壓力大等許多優點,是開發地熱資源的最有利地區,通過合理開發,打造溫泉療養、溫泉旅游、農業觀光、運動休閑等多功能旅游綜合新城區。
(四)其他生態旅游資源-生態系統的綜合體
除了上述的幾種資源外,大慶的杜爾伯特縣還有著稱為龍江百草寶庫的草原生態系統、大慶的大同區著力培育的立體農業生態系統, 共同形成草原、林帶和水面互相影響的完整的生態系。隨著大慶市不斷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大慶的石油文化旅游、濕地觀光旅游、溫泉度假旅游發展迅速,加上農業觀光和草原觀光游、民俗風情游和歷史文化游,綜合組成大慶生態旅游的鮮明特色。
三、對大慶發展生態旅游的分析
(一)優勢
大慶位于哈大齊城市走廊的中心位置,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大慶境內鐵路、公路交通方面快捷,航空運輸日趨成熟。大慶石油工業發達,隨著產業的轉型調整和升級,大慶市開始大力發展農業以及旅游業,努力補齊產業短板,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二)不利因素
雖然大慶地區擁有非常完備的濕地資源和農業資源,但也存在資源過度開發問題,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而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濕地和農業生態環境,加上缺乏生態旅游相關的服務意識和環保意識很容易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
四、發展生態旅游的建議
(一)關注生態倫理道德,提前做好規劃與布局
生物不是為了人類的需要,更不是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在把握大慶旅游整體層面的基礎上,學會如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環境和資源,制作相應的科普宣傳風光片,使生態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實地調研考察,科學地制定生態旅游發展規劃,探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模式。
(二)應用復合生態系統理論,綜合發展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是在環境開發的基礎上進行的,除了自然風光外還需要一定的文化、歷史、民俗風情來輔助發展。大慶擁有以石油文化、生態濕地、特色溫泉為代表的特色資源,還有初步開發的農業觀光、民俗風情等,這些旅游項目并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條,需要政府統籌規劃,以發展生態旅游為契機,以石油文化、生態濕地、特色溫泉為支撐,合理配置資源,將各種旅游資源統籌在生態旅游中,建立起人口、環境、資源之間的協調與平衡,促進各項特色游的有機發展、整體發展和融合發展,建設寓教于游,寓樂于游的大慶特色生態旅游。
參考文獻:
[1] 李冬霞.大慶市旅游資源開發[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2] 大慶市統計局.大慶統計年鑒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