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霞
摘 要:為了有效解決伴隨我國人口劇增而來的糧食短缺問題,也為了進一步實現我國農作物的科學培養、種植,糧食大豐收,我國將主要的2種農作物——小麥與玉米作為實驗對象,通過整合相關種植知識建立了相應科學的栽培管理模型系統,在進行一系列驗證和改進后正在將該系統逐漸推廣至全國范圍。本研究將針對我國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中的部分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一定的改進措施,為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的改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栽培管理;知識模型;改進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02
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國的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也有了一定的改進,但也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本研究將針對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現存的一些紕漏進行分析并尋找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實現我國的小麥與玉米栽培知識管理模型系統的更上一層樓。
1 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的欠缺
1.1 不能準確確定小麥與玉米的播期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不同地方的氣候等地理條件相差太大,而我國的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在建立初期對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知識儲備不夠充分,在實際應用前雖然根據氣候等因素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因為調整的各參數太局限,對于不同地區的小麥、玉米的種子選擇不能根據不同的土壤、氣候科學確定,而且在確定小麥與玉米播期時也因為采集的數據有限也不能夠準確確定。不適宜的種子本就使農作物的產量大打折扣,而不及時的播種也導致種子不能充分利用到適宜生長、成熟的自然條件。
1.2 對小麥與玉米水分、肥料等管理不科學
建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是為了實現有效管理小麥與玉米水分的補給、肥料的施撒。然而由于各地域環境和相應地區的土壤的使用程度的數據掌握不充足,導致利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進行小麥與玉米水分、肥料的監控管理時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水分、肥料管理的不科學也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實際產量。
1.3 地域性數據參數整合分析不到位
在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實際應用時由于對不同地區的地域環境、地理因素等各數據搜集的有限,而且我國的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中對該類地域性數據參數分析技術也不到位,導致我國通過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進行不同地區的小麥與玉米的管理時不能夠有效通過對各地區不同的地理因素參數進行科學調整實現對當地小麥與玉米最合適的管理,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的實用性。
2 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的改進措施
2.1 提高系統播種前方案設計技術,準確確定播種期
在應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時,要尤其注重播種前方案的設定,在設定播種方案時應結合該地區實際的地理環境因素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以保證最優質、最適宜的小麥與玉米種子被播種。保證了適宜的種子同時也要確定合適的播期,根據小麥與玉米各自的生長特性,結合當地的日照、雨水不同條件,在保證小麥冬日前即可形成壯苗,玉米吐絲和灌漿時有適宜的溫光條件的前提下,科學確定小麥與玉米的最早播期和最晚播期,為農作物的高產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加強農作物水分、肥料的科學管理
小麥和玉米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灌溉量和灌溉時間,而灌溉量和灌溉時間的決定又主要取決于土壤水分涵蓋情況,同時小麥和玉米的肥料管理因為需要考慮氮、磷、鉀的比例,而這比例也需要參考土壤的實際情況,所以在利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進行對小麥與玉米的水分、肥料的管理時需要請專業工作人員進行對當地土壤的檢驗,將土壤水分涵蓋量,土壤使用程度,土壤的元素比例等各數據保存并輸入系統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實現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對小麥與玉米水分、肥料的科學管理,有力保障小麥與玉米的高質高產。
2.3 提高系統的數據整合分析技術
在不同地區首次應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時應該先通過與當地居民交流獲得對該地區地理環境的初步了解,并安排相應的專業人士對該地區的土壤、水源進行檢驗,分析其對小麥與玉米播種、生長的影響,將這些參數及時輸入系統進行簡單的調整,再利用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在當地小范圍的試用,將收集到的各氣候參數進行整理,對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調整系統數據進行解決。在加大相關地域性數據搜集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中數據整合分析技術,尤其是對于這些糅合著地質符號、數據、文字描述等多種表達方式的復雜信息的整理分析。只有不斷提高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的數據整合分析技術,實現對數據信息尤其是復雜的地域性數據的最大化利用,才能實現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最大實際應用效果,實現我國小麥與玉米栽培管理知識模型系統質的飛躍,為我國的糧食問題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