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強
摘 要:城市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由多個子系統組成,其中包括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而生態環境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社會服務人員必須加大其保護力度,美化環境,改善城市整體的生態環境。文章主要從生態園林的定義和在城市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兩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生態園林;城市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TU98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6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城市資源的使用量,破壞了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各種污染源的出現,也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社會服務人員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管理者要加大園林綠化建設力度,增加城市綠化面積。
1 生態園林的定義
生態園林是以生態學為參考,建設城市生態系統。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條件,種植在不同的地區,形成植被群落,讓其互相協調,保證在每個生長季節都有植被生長,產生季相色彩[1]。這些植被包括喬木、灌木、草本等,在互不影響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陽光、土壤、水分等,減少群落中植被生長的沖突。
隨著各項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增加了環境污染,城市生態環境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這種情況讓人們注意到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保持城市生態平衡。
2 生態園林在城市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2.1 吸附空氣中的有毒氣體與粉塵
生態園林的建設,可以改變城市大氣環境,改善環境質量,減少空氣中有毒氣體和粉塵[2]。
現在,很多城市周邊都開辦了化工廠,在城市內部,行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導致大量的有毒氣體排放,增加空氣的粉塵數和噪音,這些都會對人體造成慢性傷害。針對上述內容,社會服務人員在城市中種植一些可以吸收有毒氣體的樹木,比如土杉等,過濾城市空氣,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并且,還要適當調節植被的種植密度,讓植被在適當的距離生長,通過樹葉的微震吸收車輛發出的噪音。對于空氣中的粉塵,可以種植林木,因為林木葉子的表面有很多被毛,還有較為粘稠的油脂,能夠吸附空氣中的粉塵。除以上幾種污染源外,化工廠也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病菌,綠色植被可以利用自身的凈化功能吸收病菌,消除它的有害性。通過這幾種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調節生態平衡。
2.2 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建設生態園林
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個穩定的系統中,其結構與功能處于協調的狀態,能量的輸入輸出基本平衡,讓整體效益達到最高[3]。而生態園林的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所以,社會服務人員在展開園林建設時,要客觀分析城市當下的生態環境,合理安排植被的種植,把多種自然景觀加入到城市建設中,讓城市更具觀賞價值。
2.3 根據“生態位”的原則,建設生態園林
生態位指的是某個物種在一個系統中起到的作用,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的地位。它可以讓城市根據特定的環境,選擇適合種植的植物,提高城市生態園林的整體功能。所以,社會服務人員必須按照“生態位”提出的要求,建設生態園林。首先,要根據生態位的特點,挑選符合這一特點的植物種植,形成生長群落,減少競爭,合理利用土壤、陽光等,建設符合城市特點的生態園林。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域特點,選擇主要針對這一地區的植物進行種植,比如,氣候比較干旱的地區,可以種植一些抗旱耐寒的植被,增加植被的成活率。
另外,大多數城市都會選擇一些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抗蟲性較強,不需要精細照顧的植被,最為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主要種植物。生態園林的建設,必須注重植被生長的差異性,以差異性為基準,劃分種植區。像是槭樹與杜鵑,因為槭樹的樹干很高,可以吸收上層的陽光和深層土壤的養分,杜鵑是林下灌木,只要零散的陽光和淺層的土壤即可滿足生長條件,種植在一起后,不僅可以保持形成群落的良性發展,還可以提高城市的整體觀賞性。
3 總結
生態園林是以生態學為原則,構建城市復層次、多結構的園林。特別是在城市環境的保護中,要首先從生態園林的角度入手,利用城市發展的有利因素,優化城市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所以,社會服務人員在建造園林時,要根據獨特的地域特點,選擇適合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觀賞性。
參考文獻
[1]王祥榮.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J].中國園林,2013(2):12-14.
[2]王輝.關于生態園林在城市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探究[J].價值工程,2015(31):40-43.
[3]于靜,關麗輝.城市環境保護中生態園林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4(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