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
摘要:“新鄉先進群體”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河南省新鄉市接續涌現的一批基層黨員干部先進典型的統稱,因其群體性與接續性而廣受關注。這一群體的成員主要是基層黨員干部,結構上具有群體性與層次性特征,內容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發展方面具有引領與傳承性的特性。“新鄉先進群體”展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依靠群眾、為民服務,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崇尚實干、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甘于奉獻等鮮明的精神特質,他們的精神具有教育、凝聚、塑造和推動等日益凸顯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7)01-0014-06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新鄉市相繼涌現出了史來賀、吳金印、鄭永和、劉志華、裴春亮、范海濤、耿瑞先、許瑞卿、梁修昌等一批在全國和全省有影響力的先進人物,形成了典型輩出、接力傳承的獨特現象。①他們所處的時代、所取得的業績不盡相同,但卻都擁有相同、相通的精神內涵,從而形成了“新鄉先進群體”現象。“新鄉先進群體”雖然只是一種地域性現象,但卻具有較高的示范價值和教育意義。針對這一群體現象及其精神內涵進行研究,有利于從個案視角審視和觀照中國共產黨基層治理、基層黨務干部建設、共產黨員信仰信念教育等諸多宏觀問題的研究。②
一、“新鄉先進群體”的基本特征
在馬克思看來,精神內涵屬于意識層面的概念,物質決定意識和精神,精神、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個人精神生活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物質基礎,社會精神生活的生產同樣也離不開其所對應的社會存在。這是馬克思關于意識、精神的基本認識。在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生產理論中,精神生產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它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從這個角度觀照“新鄉先進群體”的精神內涵,可以把它視為一種精神實踐的產物或精神生產的成果。探討的切入點,應該首先從決定精神內涵的載體的本質出發,對這一群體的基本特征進行抽象分析。
1.身份特征:基層黨員干部
“新鄉先進群體”的身份是黨員干部,包括縣委書記、鄉鎮(社區)黨委書記和村(居)黨支部(黨總支)書記等,是黨的基層組織負責人、帶頭人。因此,這一群體的先進性是在黨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比較中而得出的。在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先進精神,也是立足于他們的身份角色、職能定位、工作業績等基本內容而言說的。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先進典型,首先來源于對自身身份角色的準確定位以及對自身職責的高度認同,能夠按照角色要求和崗位要求,做出突出的工作成績,成為在社會基層單位中貫徹落實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的優秀分子,從而贏得群眾的認可與贊揚。他們是黨的優秀基層干部的典型代表,在各自工作中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展現了黨的優秀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他們的這一身份特征也決定了其精神內涵的根本屬性,即黨性。同時,由于他們的崗位在黨的組織架構中具有特殊性,他們是離群眾最近的基層執政骨干群體,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有著關鍵作用,因此,他們身上也展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2.結構特征:群體性與層次性
群體性是“新鄉先進群體”的典型特征,是其不同于同類型先進典型的獨特標志。截至2015年年底,“新鄉先進群體”中共有5人是中央號召學習的先進人物,有2人被評為全國“雙百”人物,有4人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有5人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此外,還有省級典型100多個,市(地)縣級典型1000多個。在新鄉市3000多個行政村中,不同類型先進村占比近1/3。③以絕對數量為基礎的群體性概念,使新鄉先進典型由個案上升為一種“現象”。群體發展和生成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終使個體精神輸出轉化為精神生產,使群體性成為精神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從而為研究、提煉精神內涵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另外,層次性是建立在群體性特征基礎上的另一層面的結構特征。從職級層面看,典型群體中涵蓋了縣級、鄉鎮、社區、村莊中的基層黨委、黨總支部、黨支部等各個層次的黨員干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從業績層面看,不同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中,各有其突出的閃光點,包括一心向黨、與時俱進、戰天斗地、共同致富、愛民如子等,而且每一個閃光點都可以找出多個典型人物或先進事跡支撐,內容體系豐富且典型層次鮮明。從時間層面看,既有跨越新中國成立以來多個歷史時期始終保持先進本色的老典型,也有改革開放新時期涌現出的新典型。從影響層面看,有影響廣泛的全國性典型,也有產生區域性影響的省級、市級、縣級先進典型。豐富的層次性使得“新鄉先進群體”的精神內涵具有了多面性。
3.內容特征:鮮明的時代特色
“新鄉先進群體”的概念不僅是個體的集合,更是個體事跡的結合,即概念外延中自然包含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這些事跡最突出的共同點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為黨的基層干部的優秀代表,在實踐過程中,他們始終緊跟時代潮流,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群眾關切,擔起時代重任,從而做出一番業績。比如,建國初期開山辟路、戰天斗地的典型事跡,改革開放后先富帶動共富的典型事跡,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始終與時俱進引領時代潮流的典型事跡。這些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干出經驗、成為典型的歷史過程,凝練了“新鄉先進群體”現象的時代特色性。而鮮明時代特色的典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鄉先進群體”的價值屬性或導向功能,展現了優秀基層黨員干部把握時代發展變化主線的能力、毅力和執行力,樹立了優秀基層干部的“標桿”。
4.發展特征:引領與傳承性
互為影響、傳承接續是“新鄉先進群體”發展形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最為可貴的典型特征。從史來賀、鄭永和到吳金印等老一輩先進典型,再到范海濤、裴春亮等新時期先進典型,他們之間不僅有精神思想的影響傳承,還有實踐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中的口對口、眼對眼言傳身教的傳承過程。這種傳承使得區域性基層政治生態呈現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態勢。先進典型、新鄉輝縣市裴寨村村委會主任裴春亮曾說過,自己是在小廣播里聽著史來賀的故事長大的,史來賀、吳金印、張榮鎖一代接一代的模范群體,就出現在裴寨村周圍。他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繼承優秀的傳統,澤被一方鄉鄰。引領與傳承性特征是從“新鄉先進群體”發展的視角出發抽象出來的,它展現的是這一群體生成過程中的動力機制。具體而言,先進個體作為精神主體,其信念系統是促使主體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而信念系統改變精神主體行為的主要力量是信念系統產生的精神動力。這種動力來源于精神主體所接受到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是這些精神因素對主體從事的一切活動產生精神推動力量。當個體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在引領與激勵中產生傳承效應,促成特定群體行為和群體效應時,精神動力的影響力必然被放大,成為引領群體精神內涵不斷提升的重要動力源泉。
二、“新鄉先進群體”的精神內涵
精神內涵是對具象精神內容的共性提煉。“新鄉先進群體”的精神內涵是新鄉先進群體在各自崗位上長期努力工作、艱苦奮斗,在創造和積累生產、建設經驗的同時,構筑和培育的一種優良傳統的通稱,是這一群體的靈魂,是具有原創意義的基層優秀黨員干部的奮斗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是由先進群體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長期積淀而成的,是支配新鄉先進人物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心理導向的精神力量,是新鄉先進人物形成歷史的深化積淀和現實存在的集中體現。“新鄉先進群體”的精神內涵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價值取向方面:信念堅定,對黨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縣一級黨員干部時曾指出:“縣一級陣地,必須由心中有黨、對黨忠誠的人堅守。當縣委書記,要記住自己是中國共產黨的縣委書記,是黨派你在這里當縣委書記的”;“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礎”。④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點明了基層黨員干部應具備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政治素質。“新鄉先進群體”把這種必備的政治素質真正落實到了工作、生活的實踐中,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毫不動搖,在堅守的過程中把主體的行為和素質升華為一種精神。比如,新鄉輝縣市劉莊村原黨支部書記史來賀曾經說過,一生干了兩件事,一件是讓劉莊人跟黨走,一件是讓劉莊人富起來。“跟黨走”“聽黨話”是“新鄉先進群體”的共同特點。這種先進群體外在表現的認知特點實際包含著兩層深意。一方面,體現了優秀基層黨員干部的樸素認識,體現了他們在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方針、路線方面的基本邏輯和基本理念,體現了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是建立在基層黨員干部身份特點、理論素養基礎上的話語表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優秀基層黨員干部在多年的實踐中,把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絕對忠誠融會貫通,做到信仰共產主義與相信黨相統一。價值取向的樸素轉化,體現了先進群體將堅定信仰內化的過程與結果,是“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形成的前提。
2.行為方式方面:依靠群眾,為民服務
基層黨員干部離群眾最近,是落實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關鍵環節。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印象,主要來源于對基層黨員干部形象的認知,來源于對自身經歷、生活改善的切身感受。“新鄉先進群體”身上體現了“良好形象”和“優秀業績”的統一。一方面,樹立始終心系群眾、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在工作、生活中建立與群眾的密切關系。先進群體中,有的干部在面臨提拔機會或者提拔之后,仍然選擇堅守基層,與基層群眾一起奮斗,不為官位,只為百姓。比如,新鄉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就是這一精神內涵的突出代表。他幾十年如一日工作在鄉鎮黨委書記的崗位上,他經常說:“我們每取得一點成績,都是上靠組織下靠群眾,老百姓是我們的爹娘,誰不好好為他們辦事,就是不孝之子。”吳金印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人生志向與精神追求。依靠群眾、為民服務、始終堅定不移地做黨的群眾路線的積極踐行者,這種行為方式或者行為選擇是“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得以形成的根本路徑。
3.思維方式方面: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新鄉先進群體”始終立足于所在村莊、鄉鎮、社區的村情、鎮情、區情,從實際出發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推動所在地區的事業不斷發展。比如,吳金印任新鄉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初期,經過深入調研,結合鄉鎮實際,分別施策,提出了“西抓石頭東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糧,鄉鎮企業挑大梁,沿著國道做文章”的發展思路,使唐莊鎮的多項事業發展位居全市前列。⑤二是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新鄉先進群體”始終努力走在時代前列,始終力爭引領基層的發展。諸如史來賀、吳金印等老典型,之所以在鄉鎮、村等基層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先進本色,能夠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點、發展要求,發揮引領性,就是因為他們在思維方式上不僵化、不退縮,堅持了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與“與時俱進”分別強調思想層面的兩個不同面向,但這兩個方面在“新鄉先進群體”身上是統一的,成為推動“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形成的動力。
4.作風錘煉方面:崇尚實干,艱苦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⑥好的作風與個人修養是精神內涵中最具感召力的部分,是真正從精神上貼近群眾的必要條件。“新鄉先進群體”在幾十年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集中表現出了崇尚實干、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比如,新鄉輝縣市回龍村黨支部書記張榮鎖,帶領村里150名黨員民兵,苦干8年,劈開9座山頭,打通4個隧道,開山鑿石830萬立方米,修建了8公里長的盤山掛壁公路,徹底改變了村莊與世隔絕的歷史舊貌,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回龍精神”。這一事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毛澤東曾指出:“共產黨也有他的作風,就是:艱苦奮斗!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革命家的作風。”⑦而“新鄉先進群體”的典型事實也證明,對基層黨員干部來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群眾對基層黨員干部的印象,不是來源于干部的理論水平與說教,而是來源于干部的實際表現。“新鄉先進群體”中的每個代表,正是以這樣一種苦干實干精神,從基層干部隊伍中脫穎而出并贏得群眾敬佩與愛戴的,這也成為“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形成的基礎。
5.利益認知方面:清正廉潔,甘于奉獻
“公生明,廉生威。”基層黨員干部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問題上的表現,是群眾衡量干部是否優秀的一個基本標準。黨的干部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使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在群眾眼里,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行為是受到鄙視的;而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甘于奉獻的精神是得到尊敬的。“新鄉先進群體”集中展現了黨員干部先公后私、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優秀品質。比如,吳金印在擔任唐莊鎮黨委書記時,不管是訂購山楂樹苗,還是水泥廠訂購設備,都有供應商私底下許諾“回扣”,數字十分誘人。吳金印都一口回絕:“拿人民的錢財換取‘好處費,不成了吸血鬼?”體現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本色。裴春亮個人拿出3000萬元免費為鄉親們建新房,他常說做個“有錢人”不如做個“值錢人”。這些典型事跡,集中反映了“新鄉先進群體”在利益認知上不以個人得失為價值判斷標準,而是把群眾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樹立了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凡是能擺正公與私的位置,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甚至無私奉獻的行為,自然會占據道德的制高點,成為精神內涵形成的保障。
在中國共產黨95年的奮斗歷程中產生過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這些精神從產生、發展到達成共識,從內涵提煉再到廣為流傳,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并最終進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寶庫”,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借鑒、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這也符合馬克思所說的“精神生產”的一般規律。“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的凝練、固化過程也要按照精神生產的規律進行。作為一種精神內涵的話語表述,在覆蓋其載體的精神實質基礎上,需要考慮從便于記憶、傳播、言說等多種角度進行凝練。
三、“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的社會功能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精神是具有反作用的,精神的反作用是指人的頭腦反映客觀世界的規律并形成精神、思想以后,指導人們去作用于物質世界,改造物質世界。一種精神生產一旦完成,必將產生積極的現實意義,對特定的社會存在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鄉先進群體”的形成、發展并逐漸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現象,成為可學習、可復制的精神符號,本身就是先進精神輻射周邊、教育引領周邊而實現的。而隨著社會對這一群體現象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分析研究“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的社會功能便具有重要意義。
1.教育功能
“新鄉先進群體”是中國共產黨優秀基層干部的代表,其精神內涵集中了優秀基層黨員干部的精神特質,其典型價值對于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意義。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2016年6月公布的數字,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有基層黨組織441.3萬個,其中,全國7828個城市街道、32341個鄉鎮、94424個社區(居委會)、571544個建制村已建立黨組織,覆蓋率均超過99%。⑧加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面臨著人員數量較多的現實情況,需要不斷地發現典型、樹立典型,使如此龐大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群體學有榜樣,行有示范,通過典型帶動,提升隊伍建設效果。而采取典型引領的方式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一直是黨的工作的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新鄉先進群體”的教育功能來源于其作為先進群體典型的三個相互關聯的規定性特征。一是特殊性。“新鄉先進群體”屬于獨一無二的群體現象,從基本特征可以看出這個群體與其他類型精神的載體(包括人物、事跡等)相區別的特殊性。二是代表性。代表性是特殊性的延伸表現,代表性越強,典型性越高。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新鄉先進群體”不是基層干部隊伍整體,而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但能集中代表整體的優秀特征和本質屬性。三是超越性。“新鄉先進群體”既來自于普通的黨員干部,又有高于一般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和實際。與普通基層黨員干部相比,作為典型的“新鄉先進群體”更豐富、更完滿、更理想,代表著基層黨員干部特定的價值取向,并規定著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這三個方面的特性決定了“新鄉先進群體”的典型性,使其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另外,“新鄉先進群體”中的許多先進人物依然工作在基層第一線,依然在先進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可以更好地起到“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作用,這也為其教育功能添加了強烈的現實意義。
2.凝聚功能
“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是凝聚基層群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從先進群體的崗位職責上講,黨的基層組織就是黨在基層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是發揮黨的凝聚力的重要組織設置。黨的基層干部就是要不斷建設好黨的基層組織,發揮好基層組織的作用,把廣大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另一方面,從先進群體的精神特質上講,群體內部的不同個體所表現的精神特質是不同的,呈現出了不同的精神類型。比如史來賀及其“劉莊精神”,展現的是幾十年如一日跟黨走、共致富的精神特質;張榮鎖及其“回龍精神”,展現的是戰天斗地的精神特質;而范海濤、裴春亮等則是新時期改革創新精神的代表。將這些統一整合為“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是由于所有個案均建立在干部與群眾共同追求的目標和利益一致化的基礎上,所以能使基層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形成一種向心的合力,即凝聚力。正是這種凝聚功能的發揮,使群眾對黨的基層干部越發產生認同感、信任感,更加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3.塑造功能
“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具有標桿作用,體現和代表著一種普遍原則,因此具有較強的塑造功能。“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的塑造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面向社會和群眾塑造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近年來,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素質較低,官氣十足,脫離群眾,作風漂浮,與民爭利,貪污腐敗現象較為突出,嚴重損害了基層干部群體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在狠抓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作風建設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宣傳先進典型來改變群眾對基層干部的認知,增加正能量,塑造好形象。而“新鄉先進群體”則以其精神的群體性、傳承性與時代性,成為塑造基層黨員干部形象的最好范例。另一方面,面向基層黨員干部塑造規范化的行為模式。一是對先進人物的自我塑造。先進典型并非所有方面都先進,但當他成為典型后,群眾、組織對他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他就需要按照全面先進的標準提升自己,這就為先進典型的自我塑造提供了壓力和動力。二是塑造其他基層黨員干部,做到由點到面。關鍵是以先進典型的精神為指導和參照模板,建立基層黨員干部規范化的行為準則,建立保證干部走向先進的制度約束,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工作氛圍,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黨性修養、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等。
4.推動功能
“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的推動功能,體現為它是引領和推動基層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精神力量反作用于物質世界的必然結果。當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基礎在基層,難點和重點也在基層。沒有基層的發展和全面小康,沒有廣大基層群眾的幸福安康,小康社會就不可能全面建成,中國夢也就無法實現。而多年的基層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基層組織或單位能否貫徹落實好各項政策、實現發展的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是否有一群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是否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好的帶頭人和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可以有力地推動一個基層單位或地區的迅速發展,不好的、平庸的帶頭人或干部隊伍,則不僅不能推動發展,反而有可能影響、破壞、阻滯單位或地區的發展。“新鄉先進群體”精神作為新時期基層黨員干部推動基層發展的先進典型以及重要精神力量,必將有利于推動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四、結語
“新鄉先進群體”及其精神的概念化、符號化,必然會為其本身帶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新鄉先進群體”及其精神本身也要不斷發展和深化。一方面,群體的人員構成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新的更多更具時代特色的先進人物應及時挖掘補充進來,而且在結構類型上也可以進行拓展,不拘囿于黨員干部;另外,對喪失先進性的“先進人物”也應該及時做辯證地、客觀地分析、界定和處理,以減少其對群體形象的損害,使先進群體保持超越先進個人的穩定性和與時俱進的發展性。另一方面,隨著群體人員特征的變化,群體的精神內涵也應該不斷深化和拓展,典型事例與精神內涵的關聯關系需要進一步梳理對應,使形式、內容和精神達到完美統一。在發展目標定位方面,需要不斷豐富內涵,推動更多輻射面的個人成為先進,推動基層不斷發展。在理論推演中,當大部分基層干部都成為先進后,這一概念也將會因群體的廣泛化而消解。當然,這是一個理想狀態,更是我們期望看到的社會發展結果。
注釋
①本文中引用的“新鄉先進群體”人物事跡,均參閱“河南省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教育基地”網站,http://xxxjqt.org.cn.②目前對“新鄉先進群體”的研究成果較少,較為突出的有:新鄉市委黨校張敬民的《新鄉先進群體的形成及基本經驗》《新鄉農村“先進群體”崛起的原因》,主要論述先進群體的形成及基本經驗問題;河南師范大學魏雷東的《略論中原文化的英雄情結——兼評“新鄉先進典型群體”現象》,主要側重于從中原文化視角解讀先進群體現象;河南師范大學何歡的《用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河南師范大學為例》,主要側重于從發揮先進群體教育功能角度進行研究;新鄉市委黨校張有智的《“新鄉現象”產生的歷史文化因素》,主要側重于研究、闡釋“新鄉先進群體”產生的歷史、文化原因及要素。③何歡:《用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河南師范大學為例》,《新鄉學院學報》2015年第8期。④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學習時報》2015年9月7日。⑤《為民謀利,口碑載道》,參見“河南省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教育基地”網站,http://xxxjqt.org.cn/myxf/info/373,2015年9月21日。⑥《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第126頁。⑦《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2132—2133頁。⑧《2015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701/c1001-28514025.html,2016年7月1日。
On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Xinxiang Advanced Group"
Wang Mingke
Abstract:"Xinxiang advanced group" is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the advanced model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merging in the city of Xinxiang in Henan province sinc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t has been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its groupment and continuity. This group is mainly consists of 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he stru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ment and hierarchy, content h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ding and inheritance. "Xinxiang advanced group" show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firm faith and be loyal, rely on the masses and the public,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advocate pragmatic, hard work, honest, dedicated and distinctive ethos, their spirit has the education, cohesion, shaping and promoting social functions of growing.
Key words:Xinxiang advanced group; spiritual connotation; social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