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峰
摘要:討論招標的公開原則與風險,分析風險產生的若干原因,探討風險控制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招投標;公開性;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5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招標投標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招投標事業成長迅速,招投標制度不斷完善、市場規模日益擴大。招投標制度能夠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并體現出市場經濟的公平、透明。企業開展招標,是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目標及要求相適應的,為企業提供好的外部環境,從而進一步能夠強化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減少企業風險,使得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五條中提出了在招投標過程中,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開展工作,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并實現誠實信用。公開說的其實是信息要透明化,在招投標過程中需要保證其透明度,需要公開招投標的程序、投標人的資格、評審標準、中標結果等,保證每一個投標者獲得信息都真實的、全面的、可靠地,使得投標工作更加公正、公平,全面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招標投標法》中的公開招標說的是依據招標文件的實際要求,招標人組織不特定的人員、組織等開展投標工作。
實踐表明,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組織進行投標,在招標過程中會造成極為嚴重的風險,招標一方需要科學的控制風險。當前招投標市場中投標人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投標人的資金、技術等水平并不強,信用度比較低,依據招標方得信息進行不正當的競爭,中標后工程是一次性的,招標企業的經濟等方面很容易遭受損失。如西氣東輸中,某地的煤氣企業將拆掉的高爐廢舊金屬歸給中標方,結合招標方案,讓出價高的投標方能夠獲得該標。煤氣企業是國有企業,工程建設是一種政府工程,因此需要公開招標。公開招標后,企業中標價格要高于實際價格,中標后的企業進入到現場中,使得舊金屬能夠轉現,剩余的工程中標方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拆除的工程是一種政府性的,招標企業在政府改造時間的壓力下,就會找到中標方進行協商,并對中標方的一些經濟利益進行補充,使得工程問題順利推進。所以必須要科學有效的對招標風險進行控制。
公開招標中,投標方存在弄虛作假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租借的方法獲得資質,借用他人名義進行投標。《建筑法》等法律中要求不可以將資質、資格等轉讓出去或者借給他人。現如今建筑行業內的競爭十分激烈,建筑工程是一個需要大量人員開站工作的,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大部分建筑企業都不給工作人員繳納社會保險,只有少部分管理人員是。比如某建筑企業的建筑等級是一級,每年的產值能夠達到幾十億,企業中原有的工作人員只有百人左右,剩下的絕大部分施工人員、項目人員并不是企業真正的員工,項目管理者可能是社會上的人員,在網絡等平臺上看到工程招標,然后找到建筑企業,與建筑企業以工程總價1%的掛靠費訂下協議,通過租借的方式獲得他人的投標資質,租借與出租的雙方一起弄虛作假,這樣招標企業就不能對掛靠行為進行確定。
2.將投標方的真實信息隱瞞下來,假造投標方信息,使造假的信息與投標需要相適應,從而順利中標。
對許可證件進行偽造、變造,也就是假造根本沒有獲得過的許可證件,或者是對許可證件的許可范圍、有效期限、等級等進行篡改,從而欺騙隱瞞招標人。
造假投標企業的財務信息、業績,這些信息與企業的真實情況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還有些投標企業直接虛構實際上并沒有的業績。
提供假的項目負責人、技術人員的簡歷、勞動關系證明等,在對投標人資格考核中,項目負責人、技術人員的簡歷是十分重要的指標。
3.投標一方還存在著惡意串標、圍標等現象,若有標底,為了能夠提高中標的幾率,使得企業自身有能力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就會以多個企業的名義進行項目招標,出現圍標的現象。工程招標中,出現招標人之間惡意串通的情況,招標人之間約定改變投標價格,進而順利中標,其余沒有中標的人也能夠在投標后在中標人處獲得利益。
這些情況會使得招標方遇到風險,公開招標下,招標方必須要對招標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須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1.將招標項目信息充分、大范圍的提供給投標以及潛在的投標人員,防止圍標人員在媒體上發布招標信息,使得招標信息能夠更加真實,并且能夠大范圍的提供給潛在的投標人和投標人,使得投標人的數量得以保障,讓投標人不會“圍標”、“串標”,使得投標人之間能夠實現競爭的公平性。如果在招標過程中,有一定數量的、彼此間沒有聯系的企業參與投標工作,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圍標和串標的問題,使得招投標工作更具公平性。
2.核實投標方的材料,確保是投標企業自身投標行為,而不是掛靠投標。招標企業的責任人需要強化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質,招標企業要求投標方將委托書原件上交給招標企業,并且需要對投標的相關文件的原件以及復印件進行核對,從多個渠道檢查投標方所上交的文件是不是真實的、科學的,對于有機會中標的一方需要實地考察,了解投標方的能力以及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投標方進行根本的開展,減少招標的風險,使得投標能夠成為投標企業自身行為,而不是掛靠投標。
3.多渠道核實投標方的材料真實性,著重調查投標方商業信譽和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各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網是目前最可靠的官方查詢系統,具有權威性。也可以通過信用征信公司的第三方平臺核實投標方的材料真實性。
4.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否決制。對于一些特定的企業,需要實行否決制從而對這些企業的資格進行審查,這些企業包括拖欠工人工資的企業、有安全事故的企業等。
近些年來,市場經濟發展迅速,招標是一種經濟行為,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需要在市場經濟中有效開展。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完善的招標風險防控體系,使得企業的招標風險能夠降到最低,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