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幫華
摘要:跨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已經先后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或改造其原有專業增設此方向。但課程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課程教學存在各種問題。本研究認為應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課程體系,而且高職院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學生的實踐技能。
關鍵詞:跨境;電商;實訓;課程;建設;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互聯網+”的時代給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培育具備外貿、電子商務和外語三種能力的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簡稱“跨境電商”)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中之重。但在高職院校中,跨境電商是一門新興學科,課程體系建設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二、跨境電商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學理念
我國高職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雖已有近40年歷史,但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仍然有待轉變,特別是無職業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師,對職業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問題集中表現在重視知識講授,輕視實踐技能培養。另外,由于跨境電商專業建立歷史極短,不少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原因,用文科課程的講授方法來講授跨境電商的專業課程,非常影響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高。
(二)學習觀念
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學生的學習觀念需要轉變,主要體現在:他們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都等同于知識記憶。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似乎發現不了什么問題。但當要求學生進行實訓操作時,便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狀況。其次,部分學生的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愿意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或集體工作,在小組活動時自顧做自己的事情。第三,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或多或少與網絡有關,所以課程大多在可以利用網絡的實訓室進行,因而不少學生常利用這些上網的機會玩游戲和瀏覽網頁。
(三)實訓教學投入不夠
相對來說,跨境電商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高校的實訓室建設還沒跟上腳步。之前的貿易類實訓室多為對外貿易、語言、電子商務類,僅僅與跨境電商相關,遠遠滿足不了實訓教學的需要。第二,實訓室建設需要層層審批,涉及到資金分配問題。而資金分配又與學校的專業建設需要以及項目支持相關,因而不少高校的跨境電商實訓室都處于將申報、在申報和在建設的狀態,無法滿足現實需要。第三,實訓室的建設還牽涉到場地問題。高職院校大多占地面積較小,即使已經建設新校區的院校,其可用的場地也已較少,只有改造或升級之前的相關實訓室。最后,有關跨境電商的實訓操作軟件種類不夠多,仿真度一般,這是實訓投入不足的客觀因素。
(四)教師的綜合素質
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同時具有外貿、電商和外語三種能力。這種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人才市場緊缺,加之我國跨境電商的起步較晚,行業精英大多在教育行業之外,所以高校急缺這類人才來填充師資隊伍。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跨境電商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該專業能夠勝任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目前,開設跨境電商專業或方向的高校也很重視這方面師資的培養,如與阿里巴巴的下屬企業合作學習平臺操作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假期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以及要求教師自學等。但是,這些教師的受訓時間普遍較短,而且專業背景各異,對跨境電商的理解程度有不小差異。所以,眼下高職高專的跨境電商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建設和打造。
三、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從企業方面來看,跨境電商人才主要分為兩類:運營類和服務類。每一類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傳統外貿企業轉做跨境電商,對跨境電商運營類人才的需求最大,國內電商運營類企業則對通關和外語類人才求之若渴,而傳統的外貿工廠和個體從業者則需要兩方面的人才。
從高校方面來看,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主要涉及到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商務英語三個專業。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將跨境電商納入課程教學,它們主要采取的是改造專業課程的方式。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走訪,我們總結出能夠勝任跨境電商主要崗位的復合型人才所需具備的核心知識能力結構:
1.具備扎實的書面英語、俄語等翻譯和寫作能力,能寫出準確,清晰,實際應用的書面表達;
2.具備在線銷售B2B和B2C等相關技能,如熟練使用速賣通等平臺;
3.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如Office、PS等圖片處理工具;
4.掌握目前跨境電商出口主要物流方式;
5.能熟練掌握商品分揀、包裝、出庫、通關流程,進行物流跟蹤與反饋;
6.了解客源國文化、消費心理學和客戶管理知識。
四、高職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
根據跨境電商專業的特點,我們建議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應包括基礎英語、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翻譯、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繕制。
(二)專業核心課
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跨境電商營銷、跨境電商支付、跨境電商實訓、跨文化商務交際等、商務通訊技術。
(三)專業拓展課
文案寫作、SEO搜索推廣、商務談判與推銷、網頁編輯與美化、小語種(俄語和西班牙語等)。
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專業建設也是不斷推進的,所以專業教師應該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深入持續地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實訓教學體系。一方面,學校應該對要合作的跨境電商企業作全面地了解,與有誠意的企業合作,與電商企業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實現校企對接的良性循環,建立系統和標準化的實習實訓機制。學生在企業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企業有步驟地教會學生跨境電商的銷售、支付、客服和管理技能,讓學生對企業的整個工作流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可以作為實訓教學的一部分,納入實訓教學體系,讓實訓教學實現系統化并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應該做到校企雙贏。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打造學生創業平臺或基金項目,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讓學生在各種跨境電商平臺自主創業。另外,學校也可以選擇優秀企業,共同開設訂單班。根據跨境電商企業的具體要求,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其次,優化實訓條件、引入高仿真或真實項目。高職院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時,應盡量引入真實項目,將其融入跨境電商實訓教學、暑期專業實踐、頂崗實習乃至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踐課程中,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目前速賣通與高校的校企合作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高職院校可依托速賣通這樣的第三方平臺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進行真實、低風險的商業操作。
最后,多種途徑推進課程體系實施。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跨境電商孵化基地,引入平臺企業和商務顧問,加強教學和實踐、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的深度融合,將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實際項目相結合,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踐行現代學徒制。開展現代學徒制,可以推進跨境電商專業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還應推進跨境電商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教師互聘共用,共同建立人才培養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推動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與跨境電商企業的的人才需求無縫對接。二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各類比賽和資格證書考試的引導作用。各種技能大賽能夠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和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實現“零距離”上崗。同時,職業資格取得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專業知識,加深對專業理解,自我監督和完善的過程。因此,跨境電商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時,要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和資格證書考試的雙重引導作用。
五、結語
跨境電子商務方興未艾,為高職院校的學科發展和學生的就業增加了一種選擇。目前,該專業在職業院校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應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課程體系。同時,職業院校要深入持續地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實訓教學體系,優化實訓條件、引入真實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應開展現代學徒制,利用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和資格考試推動課程體系不斷走向完善。
參考文獻:
[1]呂宏晶.跨境電商實訓課程開發與建設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96-98.
[2]李憲雄.互聯網+的跨境電商課程模塊教學探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6:133-140.
[3]周婷.以創業為導向的跨境電商創業項目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0:250-251.
[4]李瑾.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6,1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