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軍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由此可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高等教育通過人才培養影響和制約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加快人才發展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
因此,呼倫貝爾學院外語專業的轉型發展必定要與地方特色產業相結合。近年來,呼倫貝爾旅游資源倍受矚目,藍藍的天空、綠綠的青草、純凈的空氣,這些早已成為呼倫貝爾旅游家喻戶曉的旅游亮點與特色,將外語與旅游的結合勢必帶動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并使得高校教育進一步得到提升。
高校是地方教育、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發展程度的綜合體現,因此,高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以及服務取向都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反過來看,地方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必定會促進并幫助地方高校的進步。
呼倫貝爾學院是呼倫貝爾市唯一的地方高校,地處呼倫貝爾草原,草原總面積近 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天然的、生態保持較好的大草原之一,被譽為“綠色凈土”、“北國碧玉”。它從大興安嶺西坡開始,由東而西依次分布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以牧草為主的植物多達1300余種,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觀。莫日格勒河九曲回腸,被譽為“天下第一曲水”。每到夏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藍天白云,彎彎河水使呼倫貝爾草原成為著名的的旅游勝地。此外,呼倫貝爾冬季旅游資源豐富,是冬季旅游的理想之地。從每年十一月開始便呈現出一派冰雕玉琢、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是全國最好的天然雪場,游客在盡享冰雪旅游項目的同時,還可盡情地領略到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冰雪民俗風情。
與此同時,呼倫貝爾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不斷提高,入境游與出境游人數每年遞增,因此,英語語言溝通能力強、懂得旅游政策法規、擅長導游業務的高素質人才有著相當大的需求,而旅游行業本身并未有能力解決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或培訓,急需地方高校解決人才培養問題。
呼倫貝爾學院前身為四所專科學校,即海拉爾師范專科學校、呼倫貝爾教育學院、呼倫貝爾管理干部學院和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呼倫貝爾分校,是一所地域特色鮮明、民族文化濃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傳統的師范專業顯得有些單一,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與方向,呼倫貝爾學院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努力探索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外語專業建設,將呼倫貝爾學院新設置的英語專業旅游英語方向定位為轉型發展的試點專業。
呼倫貝爾學院英語專業旅游英語方向自 2014年9月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5年9月正式建立旅游英語系,現有在校本科學生50人,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講師12人;已獲得博士學位1人,21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其中,8名教師有過出國學習經歷或國外攻讀學位經歷。
旅游英語專業以適應呼倫貝爾地區經濟發展、旅游發展和社會需要為導向,建設成為服務于呼倫貝爾地區旅游業、餐飲業的品牌專業,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熟悉旅游業方針、政策和法規,并能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各級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及其他涉外工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大幅提高以及呼倫貝爾旅游日益增長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國外游客到呼倫貝爾的入境游和呼倫貝爾人的出境旅游逐年增加,跨境旅游近年來達到約1400萬人次/年,旅游業總收入約416億元。
外語專業(非師范)人才培養的模式:英語專業是核心,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通過語言、文學、文化等知識理論的學習,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提高,英語語言作為國際文化的載體,通過學習,提高了人文素養、加強了思維訓練,創新意識,交際能力等,并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了解一定的旅游管理知識,應用到跨境旅游,酒店管理等。
教師學歷全部為碩士研究生,以高級、中級職稱為主;國際化程度較高,很多教師有過出國進修或學習經歷;教師語言應用性強,長期從事本地區旅游、外事等方面的翻譯工作;跨學院的師資資源,兄弟學院相互幫助,增加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師資轉型已經開始,呼倫貝爾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已被外派到大連外國語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學習商務英語、旅游英語專業知識;文學、語言學專業教師在夯實本領域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應用型的研究,進行許多翻譯實踐及研究工作。
課程體系、專家指導、培養方案、實踐基地。課程體系合理,培養方案明確,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來院指導,且已先后與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旅游局、博世(呼倫貝爾)汽車測試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滿洲里華夏旅行社、呼倫貝爾百府悅酒店等呼倫貝爾境內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外資企業簽訂協議,成為試點專業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并已經多次向其派送畢業生去實習基地見習、實習及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獲且得到了實習基地的好評,很多畢業生與實習基地直接簽訂就業協議。
發展的潛力:
1. 師資建設:加強師資的國際化培養,努力創造教師出國進修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同時也鼓勵學生攻讀相關專業雙學位。
2. 教學科研領域拓寬:如呼倫貝爾、內蒙古歷史、民族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翻譯;積極靠近呼倫貝爾市的文化大事的翻譯,如博物館的英文翻譯等;建立地方文化走出去的翻譯團隊;跨境導游的課程和教材開發等與教學相關的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
3. 課程建設:強化合格課、精品課建設,聯合兄弟學院的教師,建設雙語授課的應用性知識課程體系,如旅游英語、旅游學概論、管理學、旅行社經營管理等。
4. 能力培養:英語語言核心能力提高,基礎階段通過英語四級等級考試;培養演講辯論、翻譯實踐、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行業培養,四年不間斷的技能訓練,包括語音、對話、演講、英漢導游、學術報告、國際語言實踐等;掌握行業理論,行業知識,行業規范;要求畢業生考取導游證,實現成手型發展,實現畢業生在北京、呼和浩特、內蒙西部、東部及呼倫貝爾地區實習基地定崗實習。
5. 基礎設施:改造外語學習自主中心,將語音室改造成為應用英語學習中心。
為了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及所提出要求,呼倫貝爾學院外國語學院編寫了《2015版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旅游英語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既兼顧開設以英語為基礎的專業課,如:《英語語法》,《英語聽力》,《英語閱讀》,《綜合英語》等,又注重旅游管理知識性課程的開設,如:《餐飲管理》,《旅游學概論》,《旅游管理學》,《導游業務》等,旨在為社會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熟悉旅游業方針、政策和法規,能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各級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及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培養規格上,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知識結構層面,學生除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語言基礎知識以外,還需掌握語言學、文學、文化等專業知識,熟悉旅游管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國內外旅游業方針、政策和法規并了解當今英語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形勢。二是在能力結構方面,學生應具有較強的英語交流、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一定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的能力,并習得用英語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能力和相關行業間的科研能力。
三是在素質結構上,學生不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需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具備較強的現代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敢于創業的素質。
人才培養方案編寫的細致、準確是轉型發展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有著改革的目標就需要相應的實施保障,首先指導思想及人員分工明確:課程設置、論文指導、科研管理及實習實訓等諸多具體方面都有專人專門負責,確保每一項工作都順利完成。其次,教學資源共享:師資力量與教學資源共享,長期與兄弟院校合作辦學,采取聘請校內及校外專業教師的形式確保教學任務完成。最后,實習、見習落在實處: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讓學生真正與社會接軌,理論聯系實際,確保轉型發展不偏離正軌。
改革試點專業有著發展基礎,但同時也存在相應的問題,計劃在五年內將改革試點專業在師資、教學環境、實習實訓基地、課程建設等方面建設成為呼倫貝爾地區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素質旅游英語人才培養基地。
師資發展和建設上,加大國內外寒暑假培訓投入,5年內完成對所有教學人員的培訓,提高出國訪學人員比例;聘請客座教授和行業專家,提高科研水平;進行民族文獻及文化資源翻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旅游管理等相關領域及外語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研究。
教學環境上完成外語應用實驗實訓中心建設,建立跨境管理應用類圖書資料室,改造多媒體教室等。
注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開設中俄蒙國際青年論壇,打造青年學生語言文化實踐平臺、外語專家學者交流平臺,在省內外發達地區,如:呼和浩特、包頭、內蒙東部及呼倫貝爾地區建立實習實訓基地。
加大提高語言能力,在基礎階段實施教學改革,運用語料庫理論實施課程教學;語言知識課程精品課建設、應用類理論知識雙語課程師資和課程建設。
在國家政策為支撐的大背景下,呼倫貝爾學院轉型發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各項基礎設施逐漸完備的同時,也看到許多不足:
經費投入不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要求大量的實訓和實驗教學環節,硬件投入高,教學成本高。由于呼倫貝爾學院基礎差、底子薄,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國家財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財力限制,支持的資金總量不足、力度不大,學校自身吸納社會資金的能力弱,直接影響著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
現行高校管理體制客觀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沒有或失去了行業背景。同時,學校科研的整體實力相對薄弱,應用性科研力量不強,為地方政府、區域行業企業提供的科研成果較少,院校自身服務社會的能力不強、社會效能低,不能較好得到企業的信任和投入。企業參與高等學校辦學的積極性缺乏多方面基礎,產學研合作教育沒有廣泛切實實施,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呼倫貝爾學院地處中俄蒙三國交匯的地方,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條件,如可以將我院的轉型發展與國際交流相結合,必然會產生許多連鎖效應,既提高了自身的辦學層次,引進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在很大程度上擴大我院知名度與國內、國際影響力。
呼倫貝爾學院的轉型發展總的來看可概括為:探尋規律、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服務決策為宗旨,匯集各方資源,融合集體智慧,發揮各方作用,開展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專題研究,更好地發揮理論基于實踐并服務指導實踐的作用。既體現科學性、預見性和透明性,使呼倫貝爾學院轉型發展具有更加廣泛的科學基礎,體現先進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在各方面積極努力配合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語專業的轉型發展已初步取得成效,相信今后的進一步完善也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