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陽
(黑龍江省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0)
微課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秦 陽
(黑龍江省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0)
微課教學是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發展趨勢,是思政課教師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以服務學生“學”作為微課開發的起點,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微課開發實踐為例,擬從微課開發理念、開發原則、開發建議等方面探索如何進行思政課微課開發,以期為高職思政課教師開發微課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微課作為信息化與教育高度融合的產物之一,無論是在實踐的教學中還是在理論教學中都凸顯出重要作用。
微課;思政課教學;應用
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迅速升溫,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不斷創新,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微課的教學質量良莠不齊,首先體現在一些思政課教師在微課設計理念上出現了偏差,把微課當成是PPT演示過程的錄制,或教師面對鏡頭陳述知識點,缺乏互動;甚至一些教師把微課當成是課堂教學視頻的剪輯,直接把課堂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將其中的教學片斷截取為“微課”。這樣的“微課”從本質上來講,都是教師的教學資源,受眾是教師,僅服務于教師順利的教、順利的引領。課堂上,教師成了微視頻的放映者,學生成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依然被教師預先的教學設計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學習的主動權,非但沒有促進課堂教學,反而使課堂變得生硬死板,鉗制了師生的思維。
“面向學習者”是微課的核心特征。以往所建設的資源庫,無論是課件、教案、習題,還是教學視頻,面向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政課微課設計時,教師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支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從支持性原則出發,教師在開發微課時,要將微課理解為支持、服務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解決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與思想困惑,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設計“基礎”課系列微課時,就是應以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解決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與思想困惑為動機。例如高職生有前途嗎,不拼爹我們還可以拼什么,何謂理性愛國,什么叫幸福人生,做一個怎樣的職業人,什么是法眼看生活,這些問題都來自于學生,直擊學生內心深處,通過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與思想困惑。
微課重在“微”,短小精悍是其特點,但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從完整性原則出發,教師在開發微課時,要將微課理解為它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精心設計和講解透徹,而不是把原來錄制的45 min教學視頻進行拆解分割、斷章取義。既要有情境創設、有趣導入,也要有推進分析、互動討論,還要有適當總結等完整的教學環節,目的是讓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學到最關鍵的知識。只有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精心設計和講解,開發出來的微課才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時代性原則出發,教師在開發微課時,不能一勞永逸,要根據課程內容及時代的變化,結合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緊貼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不斷開發出新的微課。
基礎課既是一門修身課,還是一門踐行課,因此,教師可以構建兩種類型的微課教學體系,形成微課資源庫供學生們選擇,以實現學生們想學、樂學、愛學、學以致用的行為習慣。
3.1.1 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型微課教學體系
問題是自主學習的起點,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有探求問題的思維沖動。開發思政課微課應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精選難度大、覆蓋面廣、需學生進行深究的問題進行微課制作,并給該問題確定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題目。在開展基礎課大學生愛情觀內容教學時,可以針對學生在困惑、糾結、迷茫的各種愛情問題,把微課題目確定為——看不到未來,還要不要相愛?學生表示,對此類微課內容很感興趣。
3.1.2 是以體驗為導向的實踐型微課
因經費、師資、安全等多方面問題,實踐教學不可能讓每個學生去每個基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僅能選派學生代表,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選擇一些實踐基地制作相關微課,在開展基礎課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國精神,共筑精神家園內容教學時,可設計實踐教學微課——有一種習慣叫參觀博物館,借助文字、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傳達博物館文化的魅力,這樣的微課深受學生喜愛,很多學生在課后會相互交流曾經去過的博物館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并且還主動通過手機和電腦查閱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文化。
思政課微課開發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作,從微課的設計、開發到應用,每一環節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有很多,將什么內容做成微課,微課給誰看,如何設計微課,采用哪些教學方法,采用哪種微課形式,采用哪種技術,使用效果將會怎樣,微課發布平臺,這些課題的研究都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僅靠教師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通力合作。以賽促研,組建微課開發團隊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以教研室為單位,以省級競賽為載體,組建微課開發團隊,通過參加比賽促進教師共同研究,提升教師開發能力。從微課選題確立——微課腳本設計——微課錄制——到最后的參與省級比賽,各環節都發揮了團隊的智慧。在每個微課開發過程中,團隊教師都對微課開發目的、微課受眾對象、微課類型、微課學習目標等課題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與研究。理論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理論能夠指導實踐,通過微課課題的研究,從理論的高度和實踐的層面引領微課開發持續良性發展。
高職學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個體成績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普遍較差,但動手能力較強,且喜歡靈活活躍的課堂。如果這個微課內容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就更感興趣了。如果這個微課視頻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建的,則興趣、關注度就更高了。讓學生自主參與微課開發,發揮學生學習信息化技術快的優勢,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需求。
微課能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教師盡快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而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能夠引發好奇,有海量信息的一個新型學習方式,支持自主學習、移動學習、個性學習,順應時代潮流,定能受廣大學生的歡迎。更能為高職思政課教學帶來顯著的教學效果。
[1] 宋奕.高職教師進行微課開發的誤區及建議[J].職業技術教育, 2015,(32):86-87.
[2] 鐘紹春,張琢,唐燁偉.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 2014,(12):67-68
[3] 黃瀏展.基于微課的高職教學創新研究[J].職教通訊,2015,(09):48-49.
[4] 楊明.高職教育微課開發綜合討論[J].職教論壇,2014,(06):43-44.
[5] 趙永紅.高職院校微課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2):56-57.
[6] 郭紹青,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102-103.
[7] 鄭煒冬.微課情感化設計:理念、內涵、模型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06):52-53.
Applicationofmicroclass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QIN Ya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60, China)
The teaching of micro-class is 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o serve students “lear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lass, tak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c class micro-class development practice as an example, it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micro-class development concepts, development principles, development proposals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micro-divis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lasses fo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s a product of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education, micro-cla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oth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Micro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pplication
2017-10-12
秦陽(1980-),男,學士,講師。
G711;G434
A
1674-8646(2017)23-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