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偉 編譯 By Piotr Biernacki
如何利用唾液對豬藍耳病進行監測與馴化
黎先偉 編譯 By Piotr Biernacki
到目前為止,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又稱豬藍耳病,PRRS)仍是全球養豬業中的一種頭號疾病,嚴重阻礙仔豬和生長育肥豬的生長性能,同時嚴重影響種豬群繁殖性能的穩定性,給養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雖然大量研究已對豬藍耳病(PRRS)的流行特定和發病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全球的眾多養豬場來說,要想成功的控制豬藍耳病(PRRS)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通常來說,豬藍耳病(PRRS)的有效控制需要把完善的生產管理措施(如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全進全出和單向豬群流動)和疫苗接種方案相結合。豬群感染或接種豬藍耳病活病毒(弱毒)并產生高水平的抗體后,對日后再感染同源性高的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具有較好保護效果。但是,由于豬藍耳病病毒(PRRSv)是單鏈的RNA病毒,其要比其他DNA病毒(如豬偽狂犬病毒)更容易發生重組變異,因此,疫苗毒株往往與田間分離野毒株,在同源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豬藍耳病病毒(PRRSv)的這種特性使得一些養豬場在接種疫苗后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豬藍耳病(PRRS),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豬場并沒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安全性好、同源性高的)豬藍耳病疫苗。目前,市面上豬藍耳病活病毒疫苗的毒株多達7種,這給養豬戶在疫苗的選擇上帶來很大的煩惱,以至于很多豬場利用藥物來替代接種疫苗,而這往往更不能達到防控豬藍耳病(PRRS)的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定期的對豬群進行病原(豬藍耳病病毒)檢測可清楚的掌握豬場內病原的實際狀況,了解場內豬藍耳病的主要流行毒株及變異程度,同時有助于我們選擇合適的疫苗來更好地防控豬藍耳病。
本文主要闡述如何使用唾液來在后備母豬的馴化過程中進行豬藍耳病(PRRS)的控制。
自從2015年下半年以來,全國的豬價行情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養豬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在這波行情下,一些豬場會選擇擴大自家的飼養規模,從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來說,通過自繁自養的方式來逐步擴增母豬群的數量是最為理想的,不過這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從一些知名的種豬場來選購后備母豬來快速擴增自家豬場的飼養規模。眾所周知,豬場在引入后備母豬之前有兩個重要的步驟是必不可少的,即后備母豬的隔離和馴化。隔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外來疫病通過新引入的后備母豬感染原有的經產母豬。一般建議隔離的時間應達到20~45 d。而后備母豬馴化則是通過一定時間讓后備母豬熟悉本場經產母豬的環境,包括內環境和外環境。一般普遍認為,后備母豬馴化的時間應至少持續60~120 d。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可以讓這些動物接觸感染豬場內已有的病毒(如藍耳病)和其他病原菌。要想打破經產母豬的病毒循環,首先第一步是要使用已接觸藍耳病病毒(PRRSv,疫苗毒或弱毒)且早已產生堅強免疫力的動物來替代原有的動物。這主要的目標是讓所有新引入的動物感染豬場內特定的藍耳病病毒(PRRSv),值得注意的是確保后備母豬在混入經產母豬之前已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水平。因此,針對抗原和抗體的檢測均顯得尤為重要。
據大量的研究證實,豬藍耳病病毒(PRRSv)可在多種不同類型的樣品中檢測到,包括肺臟、扁桃體、血液、精液、尿液、糞便、常乳、初乳和唾液等。在國外一些國家,部分養豬場會選擇讓后備母豬人工感染豬藍耳病病毒(PRRSv),即讓后備母豬直接接觸PRRSv陽性豬的排泄物,或反飼。值得注意的是,豬藍耳病病毒(PRRSv)的排毒時間可長達99天。因此,采取這種人工感染措施的前提是,必須清楚了解自家豬群的實際病原感染狀態,真正做到針對性的馴化過程。

圖1 唾液收集的工具一次性手套、棉繩和連有塑料袋的膠管
在一個PRRSv陽性群體的情況下,采用唾液收集的方法可能會增加病毒(PRRSv)從經產母豬傳遞給后備母豬的可能。該方法的基礎是從處于病毒血癥的豬群中收集唾液。為了確定病毒(PRRSv)的類型,重要的是將收集的唾液進行分子生物學(PCR)檢測,以鑒別豬場內主要流行的病毒(PRRSv)毒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采用血清或唾液樣本從不同年齡段具有代表性的幾欄豬中進行取樣。檢測結果將表明,豬藍耳病病毒(PRRSv)在哪個年齡段的豬群中較為活躍(不穩定)。當確定具有病毒血癥的豬群后,我們可以從特定年齡段的幾欄豬群中收集唾液樣本來進行下一步的馴化工作。
對于唾液的收集,我們可以使用一條棉繩,直徑1.5~2 cm,將其懸掛在遠離飲水器的位置,以免水浸泡繩索影響唾液收集的效果。通常來說,一條棉繩在欄舍內懸掛20~30 min就足夠讓一欄(約20頭左右)內的每個動物啃咬棉繩。而對于更大的動物群體,則需要適當懸掛更多的棉繩。這將增加欄舍內虛弱和發病動物啃咬棉繩的機會。越多的動物啃咬到棉繩,病毒傳播的機會就越大。20~30 min后,將棉繩收集起來并及時懸掛在后備母豬的欄舍內。動物都應該被這些新奇且具有特殊氣味的物體所吸引。我們應該可以觀察到,是否大多數后備母豬都有機會啃咬到棉繩。在某些情況下,即便個別豬會對這些棉繩不感興趣,但是在短時間內同圈的其他豬也會水平感染這些豬,讓全部動物都感染上特定的豬藍耳病病毒(PRRSv)。最理想的狀態是讓疫苗毒株成為豬場的優勢毒株,而野毒株則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圖2 斷奶仔豬在啃咬棉繩

圖3 后備母豬對這新奇的物體很有興趣
要想驗證這種方法是否成功,我們建議在后備母豬馴化結束后進行血清學的檢測,并可通過收集唾液樣本進行PCR檢測,以確保動物不再排泄與本場不同的野毒株。要明白,新引入的后備母豬仍然繼續排泄與本場不一樣的野毒株,整個豬群可能會使陷入不穩定的狀態,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害。如果對新引入后備母豬的病毒水平監測失敗的話,那么之前所做的隔離馴化工作將功虧一簣。
總的來說,將新引入后備母豬針對豬藍耳病病毒(PRRSv)進行一致的馴化,可顯著的保證種豬群臨床癥狀的穩定,生產參數的優化,并可獲得高健康水平的斷奶仔豬。因此,對于引入后備母豬來說,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正確的免疫方案和檢測手段將是控制豬藍耳病病毒(PRRSv)的。與此同時,基于其方便性和實用性,唾液樣本將會是日后檢測各種病原(包括豬藍耳病病毒)的一種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