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明


原因是行業年復合增長率不一樣。
營銷人都想在企業里揮斥方遒,把公司業績翻倍。
OK,你的策略是什么?業績翻倍的邏輯是什么?
很多年輕營銷人是這么想的:我加班加點,研制出一份精品方案,我死磕文案細節、海報設計,終于打磨出一份自認為95分的方案,推出后應該就能大賣特賣了,結果呢?
銷售額輕微波動,甚至沒有變化。
當我們深入思考后,我們終于認清一個現實:“計劃”(方案質量、執行力)做到95分,也無法必然實現“追求”(業績翻倍)。
因為這里面還有其他很多變量:市場大環境,公司產品競爭力,競爭對手實力對比,等等。尤其是,行業賺錢快,你賺錢快。行業賺錢難,你賺錢難。
看準趨勢比個人能力重要10倍以上
我有兩個大學同學,手游哥與餐廳哥,能力相當,2008年畢業后去了兩個不同行業,起步月薪都只有2千~3千元。
2008年,手游哥去北京一家手機游戲公司做營銷,公司一直壯大,他現在是公司職業經理人——總經理,已經買房,年收入100萬元。
2008年,餐廳哥去了連鎖餐廳品牌做營銷,餐廳不溫不火,他也是職業經理人,他現在同樣是總經理,年收入25萬元。
兩人能力差不多,收入卻相差4倍,原因就是行業年復合增長率不一樣。
什么是行業年復合增長率?
假設2016年某行業的規模是100個億,未來3年,該行業年復合增長率是20%,那么,2016年的100億×(1+20%)=2017年的120億。
2016年——100億、2017年——120億、2018年——144億、2019年——172.8億,享受復利效應。
“那幾年地產很好做”“這3年服裝不好做”,講的就是行業景氣度,背后反映的是行業復合增長率的問題。
2008年—2013年,餐飲行業非常分散,傳統餐飲的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
而手機游戲行業2008年—201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瘋狂的137%!意味著今年你100萬,明年是237萬,后年是237萬乘以2.37,再后年再乘2.37!
假設2008年的時候,手游哥和餐廳哥所在公司一個月業績都是50萬元。兩家公司都位于行業平均水平,發展速度和行業速度一樣快。
手游哥公司2008年50萬,一路乘以2.37,2009年119萬,2010年281萬,2011年666萬,2013年做到3739萬。
5年75倍。
餐廳哥公司2008年50萬,一路乘以1.12,2009年56萬,2010年63萬,2011年70萬,2013年88萬。
5年還翻不了一倍。
5年時間,手游哥公司業績達到3739萬,餐廳哥公司業績只有88萬,手游是餐廳的42倍。
行業蜂巢
比寫方案、做執行重要10倍不止的是“選行業”。
通過研究,我總結出自己的“行業蜂巢”思考模型—好的行業就像一顆蜂巢,6個方面都要表現出色。
1. 未來3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2. 需求人群龐大,需求強烈甚至剛需。
比如,兩個電商老板,一個做衛生巾——女生人人用,必須用。他在某微信大號上賣,衛生巾78元一套,17000個閱讀量,賣了4025單,意味著平均100個人進來,25個人購買。
另一個做輕斷食果蔬汁——主打減脂、嫩膚,一套480元還要求顧客3天不吃飯只喝果蔬汁。他也投大號,100個人進來,1—2個人購買。
兩個老板同樣聰明、勤奮,為什么推廣效率差這么多?
差別就在產品。一個需求人群龐大,需求強烈;另一個購買成本高、使用門檻高導致需求人群少,需求不夠強。
3. 行業剛起步,臨近爆發式增長。
按照市場生命周期模型,在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這個階段,在企業做營銷最佳。這時你要加入一個有潛力的小公司,跟著它一路做大。
4. 離天花板至少20倍空間。
天花板怎么看?
最重要的是看普及率。
2000年,汽車的普及率很低,只有有錢人開車。那時候汽車行業離天花板就很遠,發展空間很大。現在中國私家車的保有量還有多大增長空間?
行業選擇至少要有20倍市場空間。
5. 復制粘貼快。
市場有強烈需求,但是生產跟不上,也會延緩賺錢的速度。同樣兩個公司,假設它們的未來3年的復合增長率是一樣的。一個公司是中餐館,請了五星級大廚;另一家公司是做時尚糖果,專門做糖果電商。
大廚沒辦法快速復制,而糖果,只要開動機器生產,幾天就可以覆蓋全中國。能快速批量復制的,才是最好的生意。
6. 非常依賴營銷。
新能源行業好,比如做鋰電池的公司,飛快增長,天花板很遠,但是它的產品都是賣給企業用戶,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賣,不依賴營銷和廣告,它依賴的是銷售員和工程師。我要找的是非常依賴營銷的行業,這種行業通常是2C,而不是2B的。
例證1:種植牙
現在市場給民營醫院的估值很高,眼科、牙科增速強勢。在這一點啟發下,2013年,我發現一個當時還鮮有人知曉的行業——種植牙。
種植牙是什么?
簡單講,一個人掉牙了,醫生把金屬牙根植入你的牙骨里,帶上烤瓷牙冠,就跟真牙一樣了。
當我按照行業蜂巢的思考模型去考驗它時,發現它表現搶眼。
需求人數: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我問過很多老人,發現每個人都掉牙齒,少的2—3顆,多的半口全口都沒了。
需求是否強烈:傳統方法是活動假牙,咬不動東西,戴著難受,戴上烤瓷牙冠,就跟真牙一樣了。市場需求強烈,接近剛性。
需求增速:隨著工業化原材料量產越來越多,會做手術的醫生越來越多,價格會大幅度降低,增速會超過20%。
起步規模:市場上已經有一定量的顧客消費。隨著降價和宣傳力度的加大,市場很可能會迅速擴大。
天花板:2013年,中國大陸每年植入約20萬顆牙,而只有8000萬人口的韓國每年則植入100萬顆牙。人口是韓國16倍,種植牙數量是1/5,按照韓國的經濟水平有80倍市場空間,我們人均GDP比韓國差,但至少也有40倍空間。
復制性:較差,這是種植牙最大的弱點。設備、原材料可以迅速復制,牛叉的醫生不能。培養一個優秀的種植醫生看悟性,基本都要一年起,這導致很多醫院只能做個區域老大。
例證2:掃地機器人
我再做一個簡單的預測:掃地機器人行業必火。
按行業蜂巢,粗略地分析下這個行業。
需求人數:每個家庭都需要掃地,中國幾個億的家庭。
需求是否強烈:每個人都不想做家務,比起父母,年輕一代更注重享受,工作忙時間成本更高,需求更強。
需求增速:201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達到330萬臺,銷售額約為12億美元,同比增長24%。預計2015年至2018年期間,服務機器人銷量將會大幅增長,累計銷量可達2590萬臺,3年意味著7.8倍空間,增速遠超30%。
起步規模:某國產品牌2010年年銷售額1個億,2013年做到10個億,今年至少幾十個億了。
天花板:一、二線城市普及度還沒飽和,三、四線城市遠遠沒有普及。
復制性:開動機器生產。
分析完發現,掃地機器人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行業,可惜現在進入已經遲了,你進去根本沒位置,還是得從小角色干起。
看起來陌生的行業才有機會
這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
大部分人關注的是——錢現在在哪?
很多大學畢業生、職場新人選行業、選公司時思考得都太少。
“那家公司是外企500強。”
“那家公司都上市了,辦公環境高大上。”
“我哥在里面做了3年了,待遇不錯。”
公司做得再大、再強,都是已經做到的,如果你進去做不出增量,本質上也就是螺絲釘而已。
富人關注的是——錢未來流向哪?
他們對任何行業都充滿好奇心,樂于研究背后的商業邏輯。
AR、VR何時普及?
水槽洗碗機有多大市場空間?
老齡化趨勢下,托老床市場何時爆發?
消費升級趨勢下,中國哪些品類還有空白,具體升級哪些層面?
正是那些半懂不懂,或是看起來陌生的行業才有機會,這意味著低階創業者不知道或不敢進來,我們正好能提前進入布局,耐心等待市場爆發的那一天,把市場紅利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