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成長;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1-0069-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速發展,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是一個關系到整個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有效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推動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素質等方面的變革。
在教育改革與實踐中,要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必須得到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在整個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學校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就教師專業發展具體而言,一是指教師要在原有認知基礎上不斷引入和增加新的知識與技能;二是要不斷革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最新學科發展研究成果,并對原有知識與實踐進行轉換與變革;三是要促進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程度的提升。因此,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有兩種力量:一是來自外部系統的推動力,包括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家長、社區乃至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來自個體自身的推動力,受到自己對教師生涯發展的階段性規劃、個人教育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源自教師內在的個體特征,取決于教師的職業價值取向、教育觀念、倫理與人格方面素質等因素。
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學科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般而言,學科發展了,教師的整體素養也必然隨之而發展。同時,學科的發展又離不開學科教師的發展。化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關系緊密的學科。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當然也需要跟上學科發展的步伐,需要具備適應在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的能力。在當今社會,原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對一個優秀的化學教師來說遠遠不夠,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了解生活,了解最前沿的科學,從而激發起他們熱愛科學,喜歡化學學科的興趣,化學教師還必須具備相當的設計能力,知識的整合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設計能力是指對課本知識再整理能力,讓課本的知識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從而提高上課的效率。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僅僅是讓學生接受課本知識,對充滿求知欲的學生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會失望,從而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讓課本知識與學生脫節,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就對教師的融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與社會和生活等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是一門非常有意義、有趣味與生活比較貼近的學科,學生很容易對它產生興趣。而隨著科技、社會的不斷發展,化學知識也在不斷地動態更新,這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要對化學的最新發展動態與研究成果非常了解。初中化學教師要通過相關書籍、網絡以及相關學科雜志的閱讀等途徑來了解一些相關化學前沿知識,最新動態等,以豐富自身的學養。除此之外,化學教師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化學教學論等基礎的知識學習也要不斷地更新。初中化學教師要能在新時代站住腳跟,就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地運用教學技巧和教育技術能力,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在“實踐—反思—改進—實踐—再實踐”的過程中,反復摸索、探究,然后成長、成熟,提升自身的專業涵養。教師要對課程標準、化學教材仔細研讀。
注意培訓內容與時俱進,要把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與化學課程的理念、理論依據、內容結構和背景知識以及新的學習方式、評價方式、教師角色轉換等進行合理的對接。化學是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讓化學教師了解或掌握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相關的知識,組織化學教師參觀考察博物館、化工企業、化學科研機構,參與地方環保調查、治理及其他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利用一些非正式的學習環境,是提升化學教師的綜合應用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化學教學規律、化學思維模式、化學實驗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特點和興趣等,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并在訓練、鍛煉中總結教學技巧和策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實踐中成長。<\\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初級中學、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