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域外考察,于校園之內審視教育行為,于校園之外聯想教育之義。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以成為開啟教育思維的鑰匙。規則是行走的保障,自由是行為的境界。教育者的視界打開,教育的世界才能絢麗。管理不能成為管束,解放與激活方能抵達美好的境界。
【關鍵詞】美國教育;學習空間;教育思維
【中圖分類號】G5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1-0072-02
【作者簡介】楊樹亞,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南京,210019)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高級教師。
2016年5月3日到16日,江蘇省教育廳組織“名師名校長考察團”赴美國紐約、華盛頓、洛杉磯進行教育考察。我們先后走進紐約州史蒂文森高中、洛杉磯波莫納高中、克萊明森小學的校園及課堂,感受校園文化,近距離接觸美國學生課堂;我們還進駐波莫納加州理工大學校園一個星期,聆聽專家教授關于“學生核心素養”“小組合作”“教師培訓”“教育領導力”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半個月的所見所聞,是一次觀察與體驗,更是一次碰撞與蕩滌。
校園內:世界與視界
先后走進美國的三所校園,不論是小學,還是高中,都有非常鮮明的感受:學校都沒有高樓大廈,很不顯眼的校園、教室滿眼都是絢麗的色彩。校園內幾乎所有的空間都被學生涂鴉了,教室內幾乎每一個空間都呈現著學生的作品,幾乎所有的教室里,都可以找到這個班級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印跡”。
加州克萊明森小學實在很普通,沒有樓房,甚至都沒有所謂的大門,校門口題字也很不起眼。但是,就是這所不起眼的小學,兩件小事卻刻在我的腦海之中。第一,為了保護兒童以防被猥褻,學生的廁所是專用的,任何成人都不得入內,包括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也被校長毫不客氣地擋在學生廁所的門前。第二,在面積不大的圖書室,一批家長志愿者正在幫助學生籌劃即將開始的“校園書市”活動。詢問得知,這是一年一度的校園大事,活動期間會推出一批嶄新的“低價圖書”——沒有免費贈送,旨在讓學生感知閱讀是“有價的行為”。實行半價出售,旨在讓有困難的學生和家庭也可以參與到閱讀中來。
校園的空間就是學習的空間。在參觀的每一所校園內,我們都能真切感受到“我的教室我做主,我的空間我自由”的概念:可觀、可感,展示精彩,也不排斥拙劣。但是,比“可觀感的空間成為學生學習的世界”更值得點贊的,是置身校園中的每一個成人的“視界”,包括校長、教師,還有義務參與的家長志愿者們。在他們的“視界”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生命,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學生真的站在了學校的中央、課堂的中央、成人世界的中央。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地保護孩子的身體,他們竭盡全力地支持孩子的學習,他們費盡心思地化解孩子的困難。在這兒,世界很絢麗,視界更美好!
課堂上:解放與激活
在波莫納加州理工大學,我們先后聆聽了七位專家的講座,吸引我的不僅是講座的內容,還有隨講座下發的文字稿,每頁紙張的左邊一欄是專家講座的PPT,右邊一欄是橫線格,以方便聽課者在相應處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教授和翻譯默契互補,教者和聽者自由互動。語言已經不再成為障礙,空間也已不是距離。橫跨太平洋的異域教育,在每一場講座中都會有思想的流通、觀點的碰撞。
我以為,下發的文字稿已經不只是在傳遞知識信息,更是在服務,在催生甚至逼迫每一位聽者去自由思考、去自由筆記。精致之處有匠心!一邊在下發的文字稿上記錄自己的聽課感受,一邊想到了管理者這個角色。我們的許多管理行為已經成為一種“自衛”的方式,管理者為了自我保護,不斷地設置銅墻鐵壁似的制度屏障,看似牢不可摧,其實管理“制度”已經成為管理的“桎梏”,這樣的管理是“為了管理者”的管理,是越管越緊的管束。如果我們的管理者把視角轉向“被管理者”,一切行為和制度的產生是“為了被管理者”,如校園中師生生命的成長,或許會出現另一種境界,管理是一種激活,而不是管束。波莫納理工大學七位教授的講座當然值得我們去細細咀嚼,慢慢消化,但是會務組織者的“舉手之勞”更足以給我們一種啟迪: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管理,需要精細,甚至精致,需要解放,甚至激活!
這樣的精細與精致、解放與激活在我們參訪的校園中隨處可見。紐約州史蒂文森高中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帶有密碼的櫥柜。洛杉磯波莫納高中為學生量體裁衣地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有陽春白雪式的樂隊活動,也有下里巴人式的汽車修理等職業課程。在波莫納高中,校長和管理者分六個小組帶領我們全覆蓋無死角地感受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克萊明森小學的每一個班級里,玩具、學具、教具琳瑯滿目,教室成為每一個孩子流連忘返的地方。
故事中:死亡與復活
考察中,導游先后給我們講了幾個故事。
一只“井底蛙”詢問“海底蛙”,天到底有多大。海底蛙用種種比方表達自己所見到的天空之大,“井底蛙”徜徉在自己想象的天空之大中。終于有一天,“井底蛙”跳出井底,面對無垠的天空,面對白云藍天,“井底蛙”終因事實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驚嚇而亡。
另一青蛙,非常羨慕天鵝能在空中自由飛翔。天鵝說:“我們來幫你實現夢想吧!”于是,兩只天鵝銜起一根木棍,讓青蛙用自己的嘴巴咬住木棍的中間,然后兩只天鵝并行飛起,青蛙享受著在空中自由飛翔的感覺。
就在這時,一位仰望天空的路人發現了,驚呼道:“這是誰想出來的絕妙主意啊!”青蛙一聽,大聲回答:“這是我想出來的!”它的話還沒說完,就從空中墜落而亡。
一個制鞋企業,想向一個區域開拓市場。前期調研報告表明,該地區的人從來不穿鞋子。管理層為此出現了意見分歧,一些管理者認為,向從不穿鞋子的地方去開拓市場,無異于緣木求魚。另一批管理者則認為,正因為這兒的人從來不穿鞋子,如果給他們以觀念上的改變,那么,這個地方的市場潛力將會十分巨大。后者占據了上風!幾年后,這個區域的市場助力這個企業贏得更快發展,這個企業也改變了這個區域人的行走方式。
故事終究只是故事,但故事背后折射的道理卻不容小覷。
美好的想象終究要照進現實之中。我們常說:想象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但是,世界畢竟是客觀存在。世界有多大,必須去看看。教育的理想必須接軌現實的教育。否則,只存活于自己教育的“理想國”,或只埋頭于自己教育的“小庭院”,既不能走遠,更不能走長。
生死之間往往也只有一步之遙,貪欲可能致死,轉身可獲重生。生活如此,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教育需要把門打開,方可讓風兒進來;教育需要引智借力,方可讓我心飛翔;教育需要揚棄創生,方可在傳承中不斷抵達新的境界,不斷開辟新的“市場”。
本次考察時間有限,路線固定,但在這“有限”與“固定”之中,所帶來的教育沖擊和思考卻多維而又繽紛。外國的月亮別無它樣,飛越彼岸終究要回歸此岸,調整視角與步伐,改變方式與節奏,應該是每一名考察者回歸以后最好的選擇與姿態!<\\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