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棟+徐學俊+李旭
【摘要】 光纖通信主要應用范疇是公用通信網,但是在軍事、電力、交通等領域也逐步引進光纖通信的應用。本文通過對光纖通信的簡單了解,闡述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
【關鍵詞】 光纖通信 軍事領域 應用
光纖是一種傳輸媒介,對比傳統的銅電纜其優點十分明顯,光纖自出現就具備了超大的信息傳輸功能,并在通信行業當中廣泛應用,對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正是因為這一優點,我國通信行業取得了驕人的成果,此外,其抗電磁干擾、保密性、尺寸小的優勢,讓各發達國家在軍事方面高度重視與青睞。
一、光纖通信現狀
電信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是光纖通信的誕生于發展。自光纖理論的提出到技術的實現,并在今天通信領域的廣泛應用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據相關資料顯示,國外光纖通信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研發出耗損分貝400以上的光纖,1966年英國標準典型研究所Hockham在理論上提出了光纖耗損每千米20分貝以下的理論,日本也與1969年研制了第一根耗損為100分貝/千米的通信光纖耗損,而我國是從1963年開始了光纖通信的研究,并于1977年研發出第一根短波長(0.85毫米)降躍型石英光纖,損耗降至300分貝/千米,1978年降躍光纖降至5分貝/千米,今天的中國,光纖光纜生產能力過程,供大于求。現階段,光纖光纜已經是零利潤,國際競爭力并不強,而且出口量非常小。現階段,自互助知識產權的光纖網絡核心技術在我國已經具備,而世界范圍之內,具備這項技術的國家并不多,成為能夠全面提出解決方案的國家之一。光纖通信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是近幾年光纖通信發展過程中的研究重點,本文以軍事領域應用這一角度出發,展開對光纖通信的應用研究。
二、光纖通信的軍事應用
光纖技術因其自身獨有的優點及功能,不僅在民用光纖通信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在軍事領域也得到了政府與軍方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美國,早在80年代中期,高達400項光纖項目在軍事領域廣泛開展,其中包含固定設施通信網、戰術同性系統、反潛戰網絡等,各項應用的開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90年代以來,美國、歐洲等國對光纖技術應用軍事領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每年在該項目上的投資高達5千萬美元。21世紀的今天,“光子學、光電子學”和“點對點通信”已經成為美國國防部2010年十大國防技術中的重要項目。其中光纖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表明,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光纖技術應用軍事領域的研究速度不斷加快。今天的軍事通信及武器裝備脫離光纖技術是不能稱之為現代化技術,并且在未來戰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美國軍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是信息高速公路問世以來所取得的最大成效,而美國也成為了其領軍國家。美國參謀長與1992年聯席會議中頒布了有關“武士C4T”的相關規劃框架文件,其內容主要是美軍21世界通信與協同作戰相關內容。以信息高速公路為基礎,對軍用信息高速公路提出全新的要求,并構建信息球的全球通信網,用于實時軍用通信。這是一個反應十分靈敏的C8系統,可以連接士兵、指揮所以及各種傳感器的指揮網。國防信息系統網(DISN)是其基礎網絡,通過地面衛星的軍用以及民用通信系統組合而成。DISN目標通過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傳輸容量高達幾吉位每秒。其實施時間為十五年左右,分為三個階段逐步實現。支持21世紀美國陸軍作戰理論的陸軍信息系統是占地信息系統。這種系統的特點是分散的、高度機動的、通信密度大的。實施過程也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其中,第三步ATCCS,也就是最終目標占地信息系統,其周期暫定五年的時間。海灣戰爭中對戰爭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美軍C3系統。戰術通信系統、移動交換設備以及改進型陸軍戰術通信系統的美國三軍聯合,是推動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系統并非完美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通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對未來戰爭系統提出新的要求,對戰術通信系統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首先,將同軸電纜分布于美軍TRI-TAC系統當中,并由空間對TAC-1直接負責;其次,陸軍野戰光纜傳輸系統。將CX-11230型同軸電纜用10000千米的光纜替代。第三,借助海軍陸戰隊的野戰光纜系統連接數字交換機與無線電設備。最后,作為TRI-TAC重要內容的本地分配系統,其四根26對CX-4566型點亮是野戰光纜替代野戰通信的主要部分。
光纖通信技術的優勢突出,是政府與軍隊高度關注的重要技術,并在軍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對軍事領域應用光纖通信做了簡單介紹,現階段,應用于軍事領域的光纖通信技術除以上幾點之外,還有光纖遙控地面車、遙控飛行器、光纖軍用機器人等。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應用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警惕,確保技術的先進性與有效性,在借鑒歐美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切實改進我國光纖通信技術,切實為我國國防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參 考 文 獻
[1]張興周,孟克.現代光纖通信技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3.
[2]劉俊剛,楊清宗.用于現代雷達系統的光波導[J].半導體光電,2003,24(2): 73-78.
[3]馬東堂,魏急波,莊釗.空間激光通信及應用[J].半導體光電,2003,24(2): 139—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