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賠償,但更要追償

【輿情回放】即將于3月1日起實施的《浙江省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對責任人如何追償進行了細化規定,其中,追償比例根據違法性質、損害后果以及被追償人過錯程度等因素確定,追償金額最高不超過國家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倍。
【網絡輿情】
寧波日報:浙江的做法,為執行法律提供了一種思路:當法律的某個條款落實遭遇難題,就應該在法律的原則規定之下,通過地方立法進行探索,而不是總等待上面的規定出臺。而當多個地方探索之后,也就為國家出臺統一規定提供了條件,有利于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定。
長江網:追究錯案或冤案的具體負責人,對納稅人負責的同時,也倒逼公職人員依法行政,避免類似錯案冤案重復發生,因此,《辦法》的制定具有樣本意義。
法制晚報:在討論誰為國家賠償埋單的話題之前,最需要做的還是盡量避免冤假錯案,盡量減少冤獄給當事人以及納稅人帶來損害?;仡櫼酝暮芏嘣┘馘e案,幾乎都會發現刑訊逼供、不規范執法的影子。
【決策點睛】 浙江省的地方“量化”規定,意味著任何以規定不明為由的“打馬虎眼”,勢必難以“瞞天過?!?,同時也折射出當前國家賠償制度需要完善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