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兩市長2017“小目標”
■當實體經濟跟很多新經濟、新業態融合在一起、結合在一起,就像裝上了一幅隱形的翅膀,使我們的傳統產業能夠煥發青春,能夠高飛走得更遠。
廣州、深圳市的兩會已閉幕,溫國輝和徐勤兩位市長在隨后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闡述了各自在2017年的“小目標”。
廣州推進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大手筆之下有“小目標”。
作為新當選的市長,溫國輝的施政目標很大,提出要加快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推動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首先,對振興實體經濟提出“小目標”:積極打造“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設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基地,國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緊密結合的示范引領區。其次,對城市交通提出新設想。溫國輝強調,要以推進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廣州市創建國家級“公交都市”為契機進行綜合治理,堅持公交優先的理念,堅持“建管結合”,堅持“綜合治理”,特別實施“樞紐+”的戰略,著力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大力建設國際航運、航空和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第三,對治水拋出新觀點: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既是財,更是才,要“控源、截污、清淤、調水、管理”“五管齊下”綜合治理,大力推行河長制。
深圳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大定位下有新行動。市長徐勤提出,2017年深圳要啟動新一輪創新戰略,推出“十大行動計劃”,將在數學、新材料、醫學、腦科學、數字生命等方面規劃建設十大基礎研究機構,把石墨烯、微納米、機器人、5G移動通信、金融科技、VR/AR等作為重點,構建從科研到產業化以及到應用的全鏈條,形成若干新的增長點。同時,徐勤強調,深圳要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排頭兵,從創新、質量、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完善好供給環境、民生六方面發力,重點突出以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以質量優勢對沖成本劣勢,以質量先行贏得發展主動,突出強化創新驅動的“主引擎”作用,突出發力實體經濟“主戰場”,實現供給側跑贏消費端,產業升級跑贏消費升級,生產率提升跑贏成本上升“三個跑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