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彥
(遼寧省沈陽水文局,沈陽 110043)
本區位于遼吉山區的西緣,為遼河支流清河下游,清河水庫壩址位于清河干流山谷的末端,下游為遼闊的遼河平原。庫區基本地貌分區為河漫灘、一級階地、二級階地、坡積區、山脊區。地面高程一般為96-235m,地勢自東北向西南降落。本水庫為山谷型水庫。
本區位于前寒武紀所形成的遼東地貌的一部分,西側與東北凹陷帶(遼河平原)相毗鄰本區地殼構成為太古代之結晶片巖系及前震旦紀之變質巖系,沉積巖層僅有中生代白堊紀砂礫巖系及第四紀地層。工程區主要構造線可分兩個時期:前期(中生代前)為東西向大斷裂構造,后期為西北—東南斷裂構造,多數小破碎帶及節理裂隙均沿此發生,造成修建水工建筑物的一些不利地質條件[1]。
該場區位于鐵嶺市清河區清河水庫西南部,北部屬低山丘陵地貌,南部屬山前洪積扇地貌,地形北高南低,起伏較大,最大高差42.17m。
該場區上部主要為第四系沖洪積地層,下部為強—微風化花崗巖,其巖性,從勘探孔揭露的深度范圍內,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①-1表土:黑褐色,稍濕,松散,主要成份為黏性土,含少量碎石及植物根系。層厚0.3-0.4m,層底埋深0.3-0.4m,層底標高110.17-142.09m。
①-2素填土:雜色,濕—飽和,松散,主要成份為黏性土及碎石土,含少量中粗砂。層厚2.0-4.2m,層底埋深2.0-4.2m,層底標高96.42-98.99m。
②礫砂:黃褐色,飽和,中—密實,級配良好,顆粒呈次圓形,長石、石英質,含少量黏粒,局部為圓礫或粗砂薄層。層厚2.7-9.7m,層底埋深6.5-12.0m,層底標高89.05-96.29m。
③殘積土:黃褐色,呈可塑狀態,由花崗巖風化而成,已風化成黏性土狀。層厚5.7m,層底埋深6.0m,層底標高125.64m。
④強風化花崗巖:青灰色,節理裂隙強烈發育,巖芯呈砂土狀或碎塊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軟巖,RQD=30,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層厚0.8-3.0m,層底埋深2.5-13.2m,層底標高87.85-139.49m。
⑤中風化花崗巖:青灰色,節理裂隙一般發育,巖芯呈短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軟巖,RQD=70,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層厚6.8-15.3m,層底埋深17.7-25.0m,層底標高76.65-124.79m。
⑥微風化花崗巖:青灰色,結構完整,巖芯呈長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硬巖,RQD=95,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Ⅰ級。所有勘探孔均未穿透該層,最大控制厚度37.3m。
根據物探結果,工程區所在地段內無斷層存在。
本次勘察期間,在勘探孔揭露的深度范圍內,場區南側見主要接受庫區排水渠徑流補給的孔隙潛水,其初見水位埋深為2.8-5.1m,標高為95.95-99.19m;其穩定水位埋深為2.0-4.7m,標高為96.35-99.59m,水位年變幅1-2m[2]。
根據該場地地下水水質分析結果可知:該場地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
本工程老調壓井井址地面高程142.49m,井筒分別坐落在④強風化花崗巖層、⑤中風化花崗巖層和⑥弱風化花崗巖層。井筒下部圍巖139.49-142.49m為④強風化花崗巖,節理裂隙強烈發育,巖芯呈砂土狀或碎塊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124.79-139.49m為⑤中風化花崗巖層,節理裂隙一般發育,巖芯呈短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124.79m以下為⑥微風化花崗巖層,結構完整,巖芯呈長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硬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Ⅰ級。
壓力管道管線地面高程101.63-102.79m,管道基礎多坐落在②砂礫層,僅有少部坐落在④強風化花崗巖層和⑤中風化花崗巖層,②砂礫層層厚2.7-5.4m,層底埋深6.5-9.5m,層底標高96.29-92.13m。飽和,中—密實,級配良好,顆粒呈次圓形,長石、石英質,含少量黏粒,局部為圓礫或粗砂薄層。④強風化花崗巖層層厚0.8-1.1m,層底埋深7.3-10.6m,層底標高95.49-91.03m。節理裂隙強烈發育,巖芯呈砂土狀或碎塊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⑤中風化花崗巖層鉆孔未穿透,節理裂隙一般發育,巖芯呈短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
電站廠房廠址地面高程100.47-101.65m,廠房基礎高程88.44-90.55m,坐落在⑤中風化花崗巖層,⑤層層頂埋深6.5-9.5m,層頂標高90.55-91.97m。⑤中風化花崗巖層鉆孔未穿透,節理裂隙一般發育,巖芯呈短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3]。
尾水渠渠線地面高程101.63-99.35m,尾水渠基礎多坐落在②砂礫層,僅有少部坐落在④強風化花崗巖層和⑤中風化花崗巖層。②砂礫層層厚5.3-9.7m,層底埋深7.3-12m,層底標高93.17-89.05m。飽和,中—密實,級配良好,顆粒呈次圓形,長石、石英質,含少量黏粒,局部為圓礫或粗砂薄層。④強風化花崗巖層層厚0.8-1.2m,層底埋深8.5-13.20m,層底標高91.97-87.85m。節理裂隙強烈發育,巖芯呈砂土狀或碎塊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⑤中風化花崗巖層鉆孔未穿透,節理裂隙一般發育,巖芯呈短柱狀,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鉀長石、石英及云母等,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4]。
①-1層表土及①-2層素填土施工中將被挖除,不作承載力評價,根據現場原位測試及室內土工試驗統計結果,其余各層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見表1。

表1 各土層承載力特征值統計表
1)滲透性評價:
①-1層表土及①-2層素填土施工中將被挖除,不作滲透性評價,其余各層地基土滲透性是根據室內試驗及現場壓水試驗確定的,其統計結果見表2-表3。

表2 各土層滲透系數統計表

表3 巖石壓水試驗結果表
備注:q為試段透水率,Lu;L為試段長度,m;Q3為第三階段計算流量,L/min;P3為第三階段試驗壓力,MPa;H為試驗水頭,m;r為鉆孔半徑,m;K為滲透系數,m/d;Q為壓入流量,m3/d。
根據現場壓水試驗結果,④層強風化花崗巖及⑤層中風化花崗巖屬中等透水,⑥層微風化花崗巖屬弱透水。
2)滲透變形判別
場區各土層滲透變形判別根據《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188-2005中的附錄D.0.2,各土層破壞類型和允許水力比降見表4。

表4 地基各土層滲透破壞類型及允許水力比降統計表
該場區上部①-1層表土及①-2層素填土土質松軟,結構松散,承載能力低,其穩定性較差;其余各層地基土承載能力較高,穩定性均較好。對于抗滑穩定問題,請設計者按前面給定的參數進行驗算,建筑物基礎底面與地基之間的摩擦系數建議值見表5。

表5 基礎與巖石之間摩擦系數建議值表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21—2010第4.3.4條判定,該場地砂土不液化,詳見表6。
該場區北側上部地層以強風化花崗巖及中風化花崗巖為主,呈中等透水,存在滲漏及滲穩問題;南側上部地層以礫砂為主,呈強透水,存在滲漏及滲穩問題[5]。
1)勘察得知:該場區土質極不均勻,但未發現不良地質現象存在。
2)場區存在滲漏及滲穩問題。
3)本次勘察期間,在勘探孔揭露的深度范圍內,場區南側見主要接受庫區排水渠徑流補給的孔隙潛水,其初見水位埋深為2.8-5.1m,標高為95.95-99.19m;其穩定水位埋深為2.0-4.7m,標高為96.35-99.59m,水位年變幅1-2m。
該場地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
4)該場區抗震設防裂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屬抗震一般地段。
5)該場區砂土不液化。
6)本區標準凍深為1.20m。
7) 基槽開挖時,可采用井點降水,同時應加強施工地質驗槽工作。

表6 砂土液化判定表
[1]梁煦楓,王文科,曾永剛.GMS在水文地質結構可視化方面的應用[J].東北水利水電,2006(09):98-100.
[2]林曉波,姜月華,湯朝陽.放射性碳同位素在水文地質中的應用進展[J].地下水,2006(03):69-70.
[3]李瑞航,張永波,劉天霸,等.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研究綜述[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1(06):44-45
[4]劉天霸,張永波,費宇紅,等.華北平原三維水文地質建模及其可視化研究[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7(02):61-62.
[5]郝秋娟.多年凍土專項工程地質勘察要點[J].科技傳播,2012(1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