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高職助產技術實訓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朱慧芳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隨著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頒布和高危孕產婦數量的增加,助產士必須具備過硬的技術,才能勝任臨床工作。助產教育工作者必須改革助產實訓課程,加強對助產專業學生技能的訓練,培養合格的助產士,為母嬰健康提供保障。主要從助產學實訓教材、實訓教學團隊、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助產學實訓課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高職;助產技術;實訓教學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將迎來生育高峰,并且高齡、高危孕產婦數量的增加對助產士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助產士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及患病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助產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應對各種突發病情,勝任復雜的臨床工作,為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提供保障。《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要探索加強助產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強化助產教育。實訓教學在助產教育和人才培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性教學環節[1]。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助產項目研究組指出我國助產士技能水平有待提高[2],因此對助產學實訓課程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國外部分國家助產教育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3個培養層次,根據相應的培養目標編制經典的教材,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衛計委于2014年在北京、天津等8個省市進行助產本科教育試點,但目前國內助產專業教育仍然以中高職層次為主。在助產學實訓教材的選擇上,多數高職院校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助產實訓教材,或者使用院校合作編寫的校本實訓教材,這些教材的使用效果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我國尚缺乏全國統編的實訓教材。
以核心勝任力為基礎的教育理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美國,它提倡培養能勝任崗位工作的人才,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融為一體,注重素質教育。助產專業學生進入臨床后必須具備能勝任臨床工作任務的能力,助產士的核心勝任力主要有職業素養、妊娠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公共衛生保健、婦女保健7個板塊[3]。助產學實訓教材內容的編制必須緊緊圍繞培養助產士核心勝任力并結合母嬰保健技術考核項目進行改革,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助產士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勝任力,另一方面為助產專業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順利通過母嬰保健技術資格考試奠定基礎。
高職助產實訓教學由學校專業教師和醫院兼職教師共同完成,雖然學校專業教師每年都會利用假期到醫院實踐,但由于管理體制不夠完善、臨床工作繁重、資格受限等因素,導致專業教師并不能鍛煉自己的助產技能。部分醫院兼職教師不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教學方法不得當等使助產實訓效果不能達標。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學校助產專業教師可以脫產半年到醫院實踐,嚴格遵守醫院管理制度,完成臨床實踐任務,并進行臨床研究,切實地提高自己的助產理論與技能水平,同時使產學研一體化真正落實;另一方面,醫院兼職教師在授課前必須經過培訓,熟悉學校實訓環境及設施,了解學生的特點、學習基礎,參與集體備課,掌握教材的內容、教學技巧等,必要時可以安排試講,合格后才能進行實訓教學。
部分高職院校實訓室資源浪費嚴重,實訓教學設備及器材缺乏、破舊、不實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較少,目前學生助產技能的培訓仍然以集中到醫院科室見習、實習為主。由于助產學生實踐時間、臨床傳統帶教模式的限制,實訓效果不理想。
校內實訓建設應打造與臨床接軌的仿真實訓環境。每個實訓室設計要以科學性、實用性為原則,為理實一體信息化教學創造條件。增添實訓器材、模型,勿與臨床脫節。進一步開發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假期開展社會實踐,到醫院見習、實習,到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服務站參觀[3]。
由于受到實訓教學軟硬件條件以及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限制,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助產實訓教學方法仍然以“教師示教—學生練習”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缺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勝任力。
助產實訓教學方法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張瑞花、高曉陽[4]在助產技術實訓課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增強了學生的病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助產技術動手操作能力等。有助產教育者在助產實訓教學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5-6]。郎賓等[7]在助產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目前高職院校助產實訓考核方式單一,以終末一次考核成績為最終成績,缺乏科學性。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不夠重視平時實訓練習,不能真正掌握助產技能。
助產實訓課程的評價方法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傅文君[8]提出教學評價應將理實一體的過程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學生的實訓成績應結合實訓課堂紀律、操作表現、階段性考核成績等進行評定。
綜上所述,助產士在保障母嬰健康中起著關鍵作用,為了縮小學校助產教育與臨床崗位需求的差距,必須對助產技術實訓課程進行改革,培養合格的助產士。
[1]陸難平.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8):29-30.
[2]陸虹.助產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思考與探索——從探索性研究到實踐性改革[J].中國護理管理,2017(1):10-12.
[3]王玉蓉,黃華山,鄒坤,等.新形勢下高職助產專業改革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3):12-14.
[4]張瑞花,高曉陽.項目教學法在助產技術實訓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1):91-92.
[5]李秋玲,林淑貞,楊崢,等.情景模擬聯合強化訓練在助產實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4):105-107.
[6]曹嬌嬌,劉繼超,張潔羽.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高職助產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5):51-52.
[7]郎賓,李亞蘭,毛瓊,等.高職助產專業高級助產技術課程改革[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3):465-467.
[8]傅文君.助產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8):127-128.
G420
B
1671-1246(2017)20-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