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輝,孫慧敏,王洪章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
骨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楊兆輝,孫慧敏,王洪章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近年來,我國部分高職院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推動畢業生就業創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創業實踐活動結合不緊密的現象不容忽視。創業的基礎是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技能的熟練,創新創業教育應與傳統高職教育協同發展,互助互補,積極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扎實起步。
骨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1.1 創業教育理論研究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植入人心,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仍然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成功率較低,其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缺乏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為了準確把握創業教育教學方向,合理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高職院校應組織具備創新創業教育就業指導經驗的教師進行培訓,充分借鑒兄弟骨干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查找不足,理論聯系實際,制定積極有效的教學計劃。
1.2 提供創業咨詢指導
大學生創業分為“機會型”和“生存型”,機會型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科技含量、是否申請專利,而生存型多是從事“淘寶、微店”等銷售服務行業,雖然科技含量不高,但市場需求量較大,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在“干中學”,選配具備“創業指導師”職業資格的優秀教師為學生提供創業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幫助學生明確創業方向,鼓勵學生勇于下水。同時,聘請校外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成功校友作為大學生的創業導師,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經驗性指導,讓他們少走彎路,走對路。學校在骨干院校建設期間累計為大學生免費提供咨詢1 200人次,提供大學生創業培訓6 800人次,指導學生申請專利25項。
1.3 設立創新創業基金
高職院校要按照多方籌資、提升效益的原則,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免費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服務、風險評估、融資貸款等創業服務,通過展示項目可行性,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大學生創業活動,幫助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增強大學生創業管理、規劃、設計等實踐能力,提升其職業素養。學校在骨干院校建設期間先后投入30余萬元作為大學生創業基金,法律咨詢專場26次。
2.1 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創新型社會所需的人才應具備四點特征:第一,豐富而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第二,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敏銳感。第三,理論結合實際的動手能力。第四,善于發現并解決新問題。而現行的傳統高職教育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創新型社會,因為傳統教育的“填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想象力不足,實踐能力較差,這種現狀的改變必須通過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引入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來實現。學校走訪優秀創新創業高職院校 20多所進行調研,考察省內外優秀創業園區30多所。
2.2 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向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由此可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課題。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豐富的知識土壤,應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教育課程,針對那些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導師輔導,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校開設公共創新創業課程2門、專業創新創業課程20余門。
2.3 打造過硬師資隊伍
學校通過30多次校外培訓、16次校際交流和25次學習研討會等方式,深入學習和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規律,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把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資源廣泛對接,以培養和提升學生能力為導向,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培訓,建立創業導師資源庫,讓教師走進企業,學習企業文化、經營理念,讓企業員工走進校園,傳授經營之道、市場拓展,逐步打造一支能夠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就業教育緊密融合的師資隊伍,學校培養創新創業講師8人,后備創新創業人才15人。
3.1 建設創業實踐基地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缺少創業項目平臺,創業過程中容易理論脫離實際,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免費入住眾創空間的機會,享受注冊公司、財務管理、風險評估、貼息貸款等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創業學生與創業成功者零距離接觸,分享創業成功者的寶貴經驗,通過分析創業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各種問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學校完善了創新創業平臺,指導學生創業項目325項,其中25項獲得省教委立項。
3.2 舉辦創新創業大賽
每年選取固定時間聯合兄弟院校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普及創業知識,通過創業項目可行性比賽,幫助學生樹立創業精神,發掘創業項目,在創業實踐中周密計劃,謹慎前行,廣泛整合多方資源,吸取前輩經驗,提高創業成功率。近年來學校教師指導學生創業參賽項目172項,獲得省級一等獎28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98項。建立校區創新創業培訓項目214項。
3.3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與學生社團活動、BBS、微博、公眾號等學生群體喜聞樂見的新興媒介相結合,定期展示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舉措和成績,安排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來學校講座,介紹自身的創業經歷,通過組織專家講形勢、師生講感受、企業家講經驗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創業觀,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4.1 靈活調整課程內容
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素質的提升和創業能力的完善,因此,教師要關注課堂,改變現有的授課方式和教育模式,打破“成績”的壁壘,學期評定以考核為主,注重實訓,調整課程內容,建立跨學科虛擬教研室,多方融合師資力量,做好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學校初期立項創新創業課程改革4項。
4.2 推行校企合作教學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從挖掘大學生創業者的夢想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搭建大學生創業者的知識體系和創業能力,而不是盲目進行創業。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與企業合作,安排大學生定崗實習或以師徒制的模式進入企業學習,在企業實訓過程中學習企業產品的創建、市場拓展、經營管理、企業文化打造等創業有關的知識,為日后創業打下基礎。學校組織調研校企合作153家,進行合作洽談68家。
[1] 馬林.試論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112-115.
[2] 李學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09):90-91.
[3] 沈逸.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65-68.
[4] 王鳳斌.基于慕課先進教育理念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企業導報,2016,(08):144-145.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in key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Zhao-hui, SUN Hui-min, WANG Hong-zhang
(Har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150081, China)
In recent years,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et u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which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Howeve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lagging behind and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can not be igno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s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is based on the proficiency of skill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actively built to help students have a solid starting.
Key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2017-01-06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骨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ZJB1215006)
楊兆輝(1978-),男,碩士研究生,教務處副處長,副教授。
G717
B
1674-8646(2017)05-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