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城鎮化對東北少數民族地區滿族薩滿教音樂文化發展的挑戰及對策

2017-03-09 02:59:10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信息 2017年4期
關鍵詞:城鎮化音樂文化

唐 飛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

新型城鎮化對東北少數民族地區滿族薩滿教音樂文化發展的挑戰及對策

唐 飛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個具有重大歷史變遷意義的形態,城鎮化必然會對傳統文化形成一定的沖擊,這樣的沖擊主要體現在繼承與發展上。滿族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特色濃郁的少數民族,在東北地區的分布范圍、人口數量都居于首位,而其獨有的薩滿教音樂更是將宗教與藝術進行結合后的一種文化形態。本文以東北少數民族地區滿族薩滿教音樂為研究對象,對薩滿教音樂的起源、形成與文化資源特征進行闡釋,結合當地新型城鎮化建設對傳統文化的挑戰,提出一些繼承與發展的策略,最終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由自為向自覺轉變。

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新型城鎮化;薩滿教音樂;傳統文化;對策

1 薩滿教音樂文化的產生與形成

薩滿教作為歷史最早、時間最久的一個原始自然宗教,被認定為是人類各種自然宗教的始祖,從其覆蓋的地域面積來看,是北半球最廣大的一種宗教。而中國的北方少數民族聚集地更被國際公認為是薩滿教文化的核心區域。

薩滿教是中國東北阿爾泰語系中滿一通古斯語族和蒙古語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源于人類社會早期的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它推崇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觀,這實際上與后來各國發展起來的宗教和哲學思想是一脈傳承的,因此薩滿教被認為是世界文化的源頭,并不是無稽之談。后來,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文化變得愈加多元,薩滿教文化僅在東北諸族中作為氏族部落的精神支柱的地位還保留的相對完整。

薩滿教在其幾千年的演變歷程中始終是以祭祀儀式的形式出現的,薩滿教音樂由此應運而生。

可考的薩滿教祭祀活動,分為宮廷和民間兩種,宮廷的祭祀多帶有宗教的特征,民間的祭祀則又為其賦予了治病驅迷的功能。在這些祭祀的儀式上,那些具有法器職能的物件形成了薩滿教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薩滿教音樂的樂器。比如依姆欽、同肯、單鼓等同為鼓類樂器,它們是最具代表性的薩滿教音樂的樂器,在宗教祭祀和驅魔降妖中都有著巨大的法力。西沙、轟務是搖鈴和晃鈴,薩滿教認為,神靈到來之際都會有鈴聲相伴,鈴聲代表著神靈在行走驅妖、降福人間,它們與依姆欽的配合,代表了滿族薩滿教樂器的最高標志。而在最早的宗教體系中,鼓和鈴并不是作為樂器出現的,它們被當做是與神進行溝通的工具,沒有它們,薩滿就無法得到神的旨意,完成宗教祭祀的任務。

除此之外,哈爾馬力(響刀)、托力(銅鏡)等也是薩滿教音樂文化中的重要樂器,它們的作用基本一致,但是因為發出的聲音與造成的氣勢不同而在音樂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薩滿教的祭祀活動,要經歷從人到神又由神還原為人的三次轉換過程,即:請神——神靈附體——代神立言——還原。整個過程各種器樂大作,給人們傳達出一種神秘、玄幻的感受,在宗教氛圍的渲染中,無以倫比的情緒會從心中升騰而出,具有攝人魂魄的威力和魅力。

滿族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掌權者,對于薩滿教文化的發展和漢文化的融合也做出了巨大的推動。薩滿在北方的氏族部落被認為是人與神的中介者,因為代表的是宗教,所以要比民間文化莊嚴鄭重,涵蓋的內容也比較豐富:歷史、政治、經濟、哲學、道德、婚姻、文學、藝術等都在宗教的體系中成為信仰者的潛意識。薩滿教音樂作為其中的一種表現形態,反映的是薩滿祖先對于世界和自然的認識過程,可以說薩滿教與薩滿教音樂是作為互相的載體,成就了薩滿教音樂文化。

2 薩滿教音樂的文化特征

2.1自然宗教文化特征

從薩滿教的發展歷程來看,其歷史之久,分布之廣,是任何一個自然宗教所不能比擬的,但無論其軌跡如何延伸,在音樂的領域中,始終未變的是對“鼓”的使用。鼓作為中國東北阿爾泰語系民族薩滿的象征,產生出諸多鼓語,幫助薩滿教完成人神溝通,這種看似虛擬,甚至奇幻的語境成為薩滿教特有的話語系統,逐漸成為教派共同的思維方式,其中,依姆欽、單鼓等作為薩滿祭祀儀式中的標志性樂器伴隨著時光變遷、日升月落已經走過幾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最初被作為宗教法器出現的鼓在隨后的幾千年中被逐漸演化成為樂器,在其身上具備著自然宗教與文化宗教的雙重特性,尤其是在薩滿教的祭祀儀式上的出現,實際上表達的是整個宗教對于自然、神靈、生命的一種情感的態度。

2.2 象征與實用的功能

薩滿教音樂因為與宗教祭祀的聯系比較緊密,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在觀念層面產生本質性的變異,所以說,薩滿教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原汁原味的體現了宗教的基本特征。從樂器的配置規律上看,鼓與鈴始終居于核心地位;從使用功能上看,薩滿教音樂也一直是以祭祀為基本屬性的。因此在文化象征層面,保留了自己純粹統一的象征符號,功能性居于主導地位,審美性居于次要地位。所以,我們可以說薩滿教音樂是一種實用性的文化音樂,在中國東北阿爾泰語系民族的薩滿教音樂始終堅持在自然宗教的文化當中不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甚至可以說,在薩滿教人的心中,薩滿教音樂并不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人們生存與生活的工具。

2.3 文化與研究的特征

目前針對薩滿教音樂的研究并不只在國內進行,北半球的諸多民族都在進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近期提出的“一個完整的薩滿教儀式或祭禮是戲劇和宗教崇拜的結合”的觀點被認為有很深的研究價值。在這個觀點之下,薩滿教的祭祀被看作是一種原始的、不受規范的儀式,它一方面幫助人類尋找藝術的起源,另一方面建立了人類原始的藝術思維,而人類最早的音樂模式與隨后的演化規律等都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空間的無限拓展,薩滿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不斷地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瀕臨消失;另一方面,薩滿文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又增加了這種文化的神秘力,使其自身的價值隨著人類社會對它的認識和研究而不斷地升值。像是現代人經常利用的審美價值去判斷和研讀薩滿教音樂文化的價值,這在崇尚祭祀功能的薩滿教中顯然不太適用,它的意義更在于是一種生存與生活的需要,而非僅僅在于藝術本身傳達的美的文化形態。

3 薩滿教音樂文化與東北文化之間的關系

在東北文化的歷史中,薩滿教因為其古老的歷史和廣闊的影響力,被認為是東北各個少數民族文化的源頭,對東北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著深刻而長久的影響,甚至在現在的東北文化體系當中,薩滿教作為一種精神形態,都在影響著東北人的文化創作與藝術審美。

首先,薩滿教對于東北文化的影響體現在神話故事上。它用一種超越了自然的神秘力量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在薩滿教的諸多神話中,既有創世神話,又有自然神話,還有很多關于動植物的神話,他們共同構成了薩滿教的圖騰,被廣為傳唱。薩滿教構建了北方古代神話的體系,也表達了宗教思想,它們或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著東北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實踐經驗,表達的是原始人類對于自然既畏懼又渴望征服的情感,這也成為奠定東北民間文化最為基礎的部分,它們積淀在人們心靈的深處,成為代代傳承的古老民風與民俗。滿族的創世神話《天宮大戰》一方面深刻揭示了滿族薩滿教的宗教文化意蘊,一方面形象地闡釋了東北地區民俗的源流。滿族婦女頭上戴花、哈爾濱的冰雪節等都是出自神話中的情節。

其次,薩滿教的神歌被視為口口相傳的經典。主要是薩滿族及其助手唱給神靈或者相互應答的歌詞,在這種一問一答的藝術形式中,薩滿教音樂文化的內容被建立起來。在東北地區,很多民間文學藝術都脫胎于薩滿教,成為東北民間文化創作的啟蒙者與靈感來源。薩滿教神歌中的原始思維和神話思維,鑄造了東北文化深層的精神底色:“數千余年來北方諸民族文化史的核心史觀,便是薩滿教文化的傳承史。”

第三,東北地區的人民崇尚狹義,豪邁古拙,這當然與其自古以來以耕種漁獵為主的生活方式分不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人們的集體群居生活,因為個體很難在惡劣的環境和落后的技術下單獨生存。商業經濟的蒙化與自然條件的嚴苛使得薩滿教始終保有原始社會的遺風,最終體現在東北人的性格特點上。而漁獵文明又使當地居民對自然充滿了征服的欲望,滿族的兩次入關統治就是最好的說明,這些都將薩滿教中原始的、野性的氣質得到了充分的張揚。一面是俠肝義膽,一面是強悍凌冽,塑造了東北人雙重的思想性格。

薩滿教沒有嚴格的教義和明確的教規,也沒有統一的教會組織,歷史上也沒有官方認定的政治待遇,因此其隱藏性和民間性的風格非常強烈。它們像是一道無形的網,收攏和引導著東北地區的傳統文化流向。縱觀整個薩滿教祭祀的過程,將粗獷的音樂、豪邁的舞蹈與淳樸的詩歌融為一體,成為東北地方戲曲、舞劇等藝術形式的源頭。

薩滿音樂文化在薩滿教的祭祀活動中用于傳遞信息、表情達意、渲染氣氛,常常用著語言所無法起到的重要作用。薩滿教的音樂文化更像是寓于薩滿教中的少數民族先民在認識自然、開拓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漫長過程中,通過艱辛的歲月書寫的藝術思維。它用歌舞的形式外化出來,其本質卻是“名為娛神,實則娛人”。目前的研究將薩滿教音樂分為敘述性音樂和舞蹈性音樂。前者旋律優美、柔和抒情、鮮有起伏。后者卻是節奏鮮明、跳躍歡快、動感十足。兩種風格迥異的薩滿教音樂正是東北地區特有的藝術形式——二人轉的雛形。后來的東北大鼓也是脫胎于此。由此可知,薩滿教活動已經超越了原始宗教本身意義的局限,而提升為東北地區人們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動的一種方式,并進而演化為表現人們心靈世界和理想追求的古老的精神淵源。

4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薩滿教音樂文化遭遇的挑戰

城鎮化進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內部各要素的龐雜交錯不可能通過短時間建立一個完備的系統。就東北當地的各個要素分布情況來看,新型城鎮化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正在對代表著原始文化的薩滿教音樂文化發起挑戰。

首先,從自然要素來看,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其在能源、礦產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另外,東北地區的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隨著近些年的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國策推行,綠色工業--旅游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舉例來說,東北地區的石油資源和礦產資源均居于全國之首,降水量大,土地資源豐富,這些自然要素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如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則很有可能會陷入得不償失的境地。

其次,從人口要素來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東南地區人口稠密,西北地區人口稀疏,自從東北的重工業陷入低迷狀態之后,人口流失的現象在東北地區也開始加速,統計到的連續三年的數據可以顯示出,東北少數民族聚集區域因為自然環境的狀況造成的人口分布不均,已經為城鎮化的推進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第三,從經濟要素來看,東北地區的農業化程度較高,但是相對于工業化創造的財政收入來說,卻有些捉襟見肘。因此,經濟發展程度和GDP在全國平均水平下并不占有優勢。地區內部發展的不平衡久已有之,經濟基礎差異非常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興行業和外資企業幾乎不會選擇這樣歷史上比較輝煌,現代已然落后的地區,因此居民收入呈現出差距甚大的不同層次。

第四,從組織制度要素來看,總的來說,改革開放前我國實施“均衡發展戰略”,改革開放后又實施了“非均衡發展戰略”。2000年前,我國的政策制定和戰略發展一直是向東南傾斜的,后來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反觀東北地區,因為歷史因素較多較復雜,始終沒有得到明顯的政策性傾斜,因此生產力一直呈現出比較低迷的狀態。

第五,從傳統文化要素來看,東北的少數民族種類較多,因為民族問題和經濟水平的限制,少數民族地區平均受教育水平遠遠低于中、東部地區。據國家教育發展改革司2015年統計的年鑒數據來看,東北地區的基礎教育發達水平只比西北地區高出七個百分點,文化教育的落后使得地區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地區現代化缺少良好的文化環境。此外,不同的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其他文化要素造成社會的整合度低、社會管理成本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的推進。

通過對上述五大要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呈現出的特點是城鎮化開發速度較慢、水平較低,尤其近十年來城鎮化發展速度長期徘徊在2個百分點左右,跟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城鎮經濟實力不強,城鎮規模小、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鎮體系不健全、城鄉二元分割體制催生了戶籍制度變革問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面臨就業、醫療、子女教育、住房等基本生活問題,而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沖突又使得民族文化受到挑戰,加上本土民風的特點,帶來了社會治安的混亂、犯罪率明顯上升、社會治理難度日益加大。民族地區存在中小城市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城市間布局缺乏有機聯系、城市管理混亂、城市功能劃分模糊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東北地區薩滿教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重構成為特別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課題。

5 新型城鎮化下對薩滿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5.1 加大薩滿教音樂文化的宣傳力度,形成有利于薩滿族文化傳承的社會環境

城鎮化進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因為文化是一個無形的資產,因此,很多人并不將其當做是重要的問題進行解決,在21世紀城鎮化的進程中,文物古跡被當作有形資產加以保護,但是精神領域的財富卻沒有被加以重視,尤其傳統文化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輿論的保護,則會變得更加難以修復。因此,加大對薩滿教音樂這種具有原始氣息的文化的宣傳保護力度,形成有利于傳統文化傳承的社會環境,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基礎。

5.2 堅持傳統文化教學,將古老文化做成薪火相傳的事業

薩滿文化并沒有明確的文字記錄,這樣的事業要想傳承下去,其難度之大是需要被重視起來的。首先要尊重原始宗教文化,只有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談及理解與欣賞,同時要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創造,使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沒有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的一代代新人,傳承傳統文化只能是紙上談兵。薩滿文化包容了宗教、哲學、藝術、文學、音樂、道德等方方面面,如果說對在校學生進行薩滿教育顯然不太現實,但是如果能將深受薩滿文化影響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介紹并傳播給學生,當然也是一件好的事情,尤其是薩滿教音樂文化在東北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東北的學校完全可以利用地緣優勢,開發本土教材,開啟民智民學,傳承古典藝術產品的制作方法和表現形式,讓中小學生建立傳統文化中歷史悠久、天人合一的哲學世界觀。

5.3 強化薩滿教音樂文化思想藝術對城鎮發展規劃的指導作用

薩滿教音樂文化對于東北地區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篤信薩滿教的人們會逐漸聚集在一起生產生活,從而影響整個城鎮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街道布置、建筑物風格,大多體現在城鎮發展規劃中,并由城鎮發展規劃指導來實現。在城鎮發展規劃中注入傳統文化思想藝術,體現和強化城鎮的發展藍圖,能夠進一步激發人們對所生活的城鎮的熱愛,其實城鎮化建設本身就是在進行更有質量的生活的營銷,對于薩滿教音樂文化思想的奉行,會對整個城鎮發展規劃起到指導作用,那么東北作為北方文化代表的集中地,則可能會煥發出文化生機。

5.4 建立支持薩滿文化健康發展的金融體系,支持其向產業化轉型

薩滿教音樂文化中的神話、神歌,以及樂器都是薩滿文化所獨有的表現形式,可以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對其加以保護,如果可以的話,應該利用其原生態的文化元素與時代結合構建新的文化產品,造福當世與后世人,這才是文化的真諦所在。在文化產業方面,中國的南方地區做的相對較好,東北則過于依賴實體產業,始終沒有做好文化轉型,因此,當地政府還是應當根據薩滿文化資源,和商業金融體系有效結合,建立完整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體系,支持薩滿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傳統文化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獲得新生,完成傳承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5.5 處理好城鎮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關系,使薩滿教音樂文化成為一種象征性文化形態

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其實是比較敏感的,因此在選擇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因地適宜,宏觀上以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原則為指導,走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城鎮化作為東北地區實現現代化的驅動力,是物質文明的重要依托,民族傳統文化則是少數民族地區實現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的代表。二者之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文化傳承,彰顯特色: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強調新型城鎮化階段,其“新”就“新”在民族傳統文化的貫穿上,不因為現代文明而將少數民族的精神靈魂抹殺。尤其是根據東北地區的民風民俗,民族地區的城鎮化更應該走出一條獨具民族特色的、與眾不同的道路,一方面弘揚了中華傳統的文化,同時又保持了文化多樣性的傳承的城鎮化道路。尊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就要在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文化產業開發三個方面張弛有度,薩滿教音樂文化作為少數人的信仰要和主流文化無縫銜接,其中的文化形態與價值觀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6 結語

我國目前的發展目標是大力推行新型的城鎮化,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完全舍棄民族傳統文化,而是要在兩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共處的點。這個點能夠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加以保留,但是又去除掉某些不合時宜的糟粕。絕不能以犧牲某一方面的代價來追求其他方面的發展,這樣得不償失,也許在短期內收效明顯,但是就長期來看,絕對是飲鴆止渴。東北地區的現代化、城鎮化發展不僅只是城鎮規模的擴張,同時也是各族人民生產生活、民風民俗、思維方式及價值觀等的發展,不能以犧牲民族傳統文化為代價來推動城鎮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再有,就民族自身的特性來說,薩滿教音樂文化對于東北地區的深刻影響,在當今這樣一個文化經濟的時代,還是要有一個科學的甄別目光,開發民族文化資源中的優秀基因尤為重要,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會給城鎮化的發展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調動好民族傳統文化的軟實力,對于民族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將會如虎添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實施后,民族地區城鎮化的推進,會吸引到東中部地區的先進生產力、發達的科技教育等智力資源的支持,這些又對民族傳統文化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利用提供了保證。另外,為了協調城鎮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真正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還要維護好兩對關系:一是維護好資源經濟與文化經濟的關系,文化影響著資源經濟的可持續性,資源又影響著文化經濟的基礎產業支撐,二者都需得到重視,不可偏頗。民族地區城鎮化的發展向來對資源經濟的開發尤為重視,但我們也要充分發揮文化經濟的優勢。要站在全國、甚至是全球的視角,從傳統的民族文化中挖掘具有獨特價值、符合時代需求、具有傳承性的內容,提升內涵水平,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二是維護好區域內民族間的關系,這包括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民族團結。促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讓民族地區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秉承著互相尊重的原則,互相吸收對方的先進文化,尤其是在傳統文化藝術上,它其實是突破了一切客觀與外在限制的,表情達意,激發生態靈魂的存在形式,只有在兼收并蓄的過程中相互吸收借鑒,才能走上共同繁榮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始終堅信的是,新型城鎮化進程對于我們國家傳統的宗教形式和文化形態是一次推進與繼承,而要跳出以往的思想限制,走出一條和諧化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1]王凱.中國城鎮化的速度與質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傅亞庶.中國上古祭祀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越.東北地區城市化動力機制與調控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6.

[4]劉升勤.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資源統籌與配置機制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2014.

[5]張媛.滿族薩滿神歌藝術特征之探索[J].吉林大學,2007.

[6]陳果.滿族薩滿音樂的文化溯源[J].文藝評論,2015,(9).

[7]田軍.滿族薩滿音樂文化傳承的現代化路徑[J].文藝評論,2015,(9).

[8]趙書一.滿族薩滿音樂文化的多維度解讀[J].文藝評論,2015,(9).

[9]馮伯陽,石光偉.中國薩滿音樂的社會價值分析[J].中國音樂,1998,(4).

[10]馮伯陽.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滿族薩滿音樂——對薩滿音樂的價值判斷[J].音樂研究,1997,(2).

[11]李蕾.薩滿音樂傳承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15,(11).

[12]王一鳴.關于東北民族民間音樂之源——薩滿音樂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5,(14).

[13]劉桂騰.“中國薩滿音樂文化”,系列研究(之一) 滿族薩滿音樂[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01).

[責任編輯 金學洙]

2017-05-20

唐飛,1982-,女,滿族,吉林長春人,副教授,藝術與傳媒系辦公室主任,鋼琴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城鎮化音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youjizz.com久久|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美高清日韩| 天堂亚洲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第一页亚洲|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福利视频久久|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婷婷午夜影院|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AV区|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澳门av无码|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久久福利网| 91丝袜乱伦|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香蕉在线|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9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国产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色婷婷综合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理论片一区| 亚洲成人播放|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日本久久免费| 91在线视频福利| 免费在线成人网| 超碰免费91|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区在线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网久久|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