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知識·如何編寫教材·準備
1.從該領域最好的一本或幾本教材中,挖掘出所要編寫的教材應該含有的基本內容。如何找到好書?雖然好書的定義因人而異,但是,當一本書被索引的次數(shù)或被引用的次數(shù)很多時,我們姑且就把“它”定義為好書(盡管有些時候,并不是如此)。對于如何找到好書或者好文章?SCI系列講座講到:采用順藤摸瓜式搜索。先按照被索引次數(shù)量的大小對期刊進行排序,然后下載幾篇或者十幾篇該領域的文章。看是否有共同的參考書目或者看哪些書被參考的次數(shù)多。通常那些“共同的參考書”或者“被參考次數(shù)多的書”,就是本領域最好或者比較好的。
2.基本內容確定以后,確定邏輯框架,并思考該書的創(chuàng)新點
孫正聿老師講到:“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內容的真正增、刪、改以及組合,而且也包括邏輯等等的再編排。理論上來說,編寫一本書,必須得有創(chuàng)新點。否則,其價值何在?”根據孫老師的理論,再攙雜些收集的資料,對編寫教材如何創(chuàng)新總結如下:(1)前人教材精華的組合;(2)邏輯框架的優(yōu)化重組;(3)時代特色的內容添加;(4)作者思想靈魂的注入。
3.資料的收集
教材編寫前期準備工作和思考教材的創(chuàng)新點或多或少的都包含資料收集工作。在編寫教材時,收集資料雖然煩瑣但卻很重要。孫老師提到,編寫教材所需要的參考書或論文,最好是名著(國內或國外)。收集資料一般要做到:(1)真正地廣泛瀏覽或閱讀相關書目;(2)對相關內容進行去偽存真;(3)提煉出資料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