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偉,耿曉偉
(1.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2.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淺談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程 偉1,2,耿曉偉2
(1.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2.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為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采取措施,培養學生生活、學習、時間、情緒、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
習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努力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治理的人”[1],中職學校的生源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初中生,因此,中職學生的在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促使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只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使其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本研究旨在培養學生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期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1.1 設計、發放問卷
本教研室研究人員根據以往班主任管理以及臨床授課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經驗,討論制訂符合中職學生年齡、性格、家庭情況的調查問卷,利用跟學生、班主任溝通的方式,再利用家長會、網絡微信群以及QQ群等途徑,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安排有孩子在重點高中上學的本教研室教師利用給自己孩子開家長會的機會,向重點高中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較高的孩子發放調查問卷,了解重點高中的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的認識以及自我控制措施,尋找中職學生與高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差別的原因。
1.2 匯總、分析結果
問卷收回后,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探究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現及特點、造成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現總結如下。
1.2.1 表現與特點(1)中職學生大多存在自卑感,容易浮躁,學習動機不強;(2)在學校中紀律觀念淡薄,不愿受約束,自由散漫,行為隨便,如無故曠課、課上吵鬧甚至抽煙喝酒等;(3)性格暴躁,遇事沖動,自我約束能力差,貪圖享受;(4)欲望得不到正常滿足時,就會采取極端手段。如考試作弊、偷竊勒索、早戀,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
1.2.2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低下的影響因素(1)不良的心理因素: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心理脆弱,容易自卑;獨立意識強,容易逆反;自尊心強,容易嫉妒;求勝心切,缺乏耐心。
(2)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社會上存在很多不良社會風氣,比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侵襲著學生的心靈;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錯誤認識。
(3)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影響:現在的中職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孩子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低,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認識程度不夠,不重視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即使有的家長認識到其重要性,但教育方法使用不得當。
(4)學校教育不當的因素:中職學生在中學教育階段受當前升學率的影響,僅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忽略其他能力的培養,尤其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基本放任自流,致使這部分學生各方面能力不高。
2.1 根據分析,制訂策略
根據學生特點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學生的愛好、興趣、性格特征、氣質類型,在日常生活、學習、時間管理、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方面制訂相應的培養策略,制訂出適合學生的、學生可以接受的、具體可行的策略,如七式培養法、家校攜手、每周匯報、講座等。
2.2 選取對象,明確分工
對2015級9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測試,選取1、2、3班(160名學生,其中男生20名)作為實驗組,采用七式培養法、家校攜手、每周匯報、講座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余班級為對照組(360名學生,其中男生34名),按學校常規教育方式管理。所有學生年齡均在16~17歲。教研室參與人員分別按照制訂策略時的分工負責監督學生各方面措施的實行情況,并做好記錄。每個實驗班級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本教研室參研人員)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保障在校培養教育順利進行而不被干擾。
2.3 督導策略的實施
2.3.1 七式培養,提高能力 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七式培養法,具體為以下幾點。
回饋分析法:教會學生通過發現自己的長處,即每當做重要決定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2~4周后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進行比較。此方法既能顯示學生知識上的差距,又能發現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小組監督獎勵法:對于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按照自由組合,分成各種小組,如學習小組、生活小組,幫助學生制訂學習、生活計劃,當學生不能自我管理時,通過小組內互相監督、實施物質和分數的獎勵等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習慣,讓學生知道如何生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體驗法: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就要學會對自己的人際關系負責,為學生提供生活案例、學習案例,通過視頻、案例體驗等途徑,進行自我組織、自我體驗、自我評價,教會學生溝通交流的方法,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鏡子測試法:讓學生依據倫理道德要求,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里最希望、最喜歡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鏡子測試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每日記錄匯報法:學會每日管理,每名學生準備每日記錄本,檢查追蹤,杜絕拖延。
習慣養成法:每天花時間找東西是浪費生命的表現。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分類整理自己的東西,不浪費時間。
經驗體會交流法:讓情緒自控能力差、自我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進行經驗交流,述說其轉變的心路歷程。
2.3.2 家校攜手,共同培育 蘇霍姆林斯基在畢生的教育實踐中始終尋找學校與家庭緊密聯系的途徑,在他心目中家庭教育是和學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工作,他指出“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2],通過家長會當面溝通、QQ群、微信、電話交流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定期交流,端正家長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態度,改變家長對學生出現問題時不恰當的思維模式、不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3.3 每周匯報,個案追蹤 制訂周匯報量表,分成自我情緒控制(良性情緒、不良情緒),自我時間管理(分為自習課、晚休前、晚休后時間安排情況),人際交往(分為與同學之間、與教師之間、與親人之間3個維度),自主學習安排及執行情況(分為專業課程、基礎課程、文化課程三方面的課上、課下、線上三維度的學習情況),不良生活習慣(表現、出現次數)等方面。由班主任及班級監督委員協助填寫匯報量表,每周匯報,了解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情況,針對特殊個案重點追蹤觀察并進行干預研究。
2.3.4 利用講座,激發欲望 邀請本校往屆知名醫院的優秀畢業生回校舉辦講座,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邀請考入名校就讀的在校大學生及其家長來校舉辦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經驗介紹的講座,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欲望。
2.3.5 提高素養,樹立理念 利用學校舉辦的主題班會、素質課堂、社團、講座等活動,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促使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經過為期兩年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將學生日常生活管理、學習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管理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分為兩部分:操作評價(50%)與理論評價(50%)。操作評價分為教師評價(40%)、家長評價(20%)、同學評價(20%)、學生自我評價(20%),均根據學生平時表現進行綜合測評;理論評價分為問卷測試(50%)以及案例綜合分析測試(50%)兩部分,測試后,將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進行評價、比較。實驗組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等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較對照組學生有明顯提高。
[1]Herbert Spencer.Education:Intellectual,Morav,Physical[M].London:BiblioLife,1860.
[2]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M].杜志英,吳福生,張渭城,譯.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
G40-058
A
1671-1246(2017)08-0026-02